APP下载

创新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操作流程

2013-04-29刘伟张玉山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3年5期
关键词:营造思维能力情境

刘伟 张玉山

知识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源泉是创新,人才资源优化的本质是创新,世界教育改革的焦点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创新。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创新教育的操作者、实施者,学生往哪个方向走,当“司机”的老师握着方向盘。

1. 教师要把创新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首先要学会“反思”,反思自己“轻车熟路”的方法,是不是创新教育。“反思”的方式是给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学生到底受益多少?益多还是害多,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只有常常问自己,不断的从自己头脑中抛去落后陈旧的东西,留出空间,才能有接纳新东西的欲望,才能有寻找新东西充实自己的欲望,产生“我不想和别人一样,我不想用这样低效的方法”的强烈意识。用陌生的眼光审视并挑战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把自己从非创新教育的路子上拉回来,才能不误人子弟。

首先,备课时要把握基础教育的本质特点,即“基础性”。把创新教育目标定位在基础性上,所谓“基础性”就是以培养学生基础创新素质为主。它主要包括:创新知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想象、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品德、创新审美、创新技法等。

其次,是教师要因材施教,设置合理的创新目标,创新目标可以是上面提到的一点或两点,不可过多或过深。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有一种误区要注意,即把创新思维等同于发散思维。其实创新思维能力不仅如此,它包括许多方面。

第三,教师要独立钻研教材,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威,不做教参的贩卖者。要收集相关资料,参与多种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必要时为学生设计一种资料目录卡,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知识海洋,让学生捞取所需的东西,享受到积累的快乐和幸福。

教师还要尽量提早备课,使自己和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搜集资料,准备教具、学具,使课堂教学有备无患,游刃有余。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上课是教学流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营造情境,使学生不盲目崇拜教师、教材,敢于怀疑,敢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个性品质。不让学生机械地做忠实的听众,教师要不怕学生发言超过自己的设计范围无法收场,不要怕学生问倒自己。自古就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说,学生胜过自己是为师的骄傲。

营造“情境”,就要营造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氛围,使学生在充满兴趣与快乐的情绪中学习,激活“两主”积极性、主动性。(两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三无”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无:无呵斥批评,无定论性评价,无终止争论决定。)

营造情境,要着重营造引入新课的“情境”。采用图像、游戏、现实生活问题、儿歌、歌曲、悬念等方法创设情境,给全课渲染上情绪色彩,在学生情绪、情感热流奔涌中自己学完全课,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创新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好奇”与“质疑”,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呈现型、发现型、创造型。有价值的问题是发现型和创造型。没有问题,牛顿就不能发现万有引力;没有问题就没有爱迪生的千百项发明创造,有疑必有问。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人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而存贮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我们称之为相似块,人们对外界的认识过程常常依赖它的存在。”

想让学生学会设疑,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老师是怎样设疑的,让学生学会模仿,然后才能逐渐学会提出聪明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用换位的方法强化练习,让学生像老师那样备课上课,学生就能够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了。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问题,还取决于学生是否敢用怀疑的态度对待教师、教材,是否能提出比教师更高明的见解,比书上更好的方法。打破自身思维的束缚,站在教师和书上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习惯于“质疑”,与学生从“质疑”中尝到的甜头、受到的鼓励多少有关,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多尝尝“质疑”的快乐,对“质疑”上瘾,乐此不疲,“质疑”才会真正为学生所拥有,成为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法宝。

总之,创新教育的实施,要具体操作于教学全程,才能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作为教师,只有在教学流程中探索创新,才会与时俱进,站得稳三尺讲台,为社会培养出急需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营造思维能力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