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的起点
2013-04-29李政
李政
“作文评语”是教师批改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现在教师的作文评语往往只是公式化的语言,生硬的说教,怎能起到培养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的作用呢?
偶然,发现我们学校的一位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面前放一张纸,凑近一看,上面写满了一些文字: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原来是“评语大全”。这样“分解组合”,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如此套话般的评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将贻害无穷。有些语文老师虽然形式上没有参照“评语大全”,但在下批语时仍会翻来覆去地套话评论。从做人的良心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来讲,如此做法应遭到唾弃。
《语文课程标准》力图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它是在了解语文教学现状和充分体现汉语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的,它对不同阶段的作文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我们评语也要体现相应的阶段性,不能任意拔高,让学生对写作失去信心。
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他们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如果在习作批改中按照学生的习作表现来进行“一刀切”评价,就会使习作能力处于弱势的学生自信心屡遭打击,产生对习作的厌烦与恐惧心理。如果能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关照,以鼓励与鞭策为主,必会有效地激起他们的习作积极性。写作基础好的学生可用“欣赏激励式”评语,如“书写如此工整,表达如此流畅,感受如此深刻,你的写作态度与语言基本功告诉老师:你是一位很有天赋的小作家。”对问题较为突出的习作,我可用“肯定提示式”评语。如,《新型电话》的评语:“能把新型电话的特点和用途写得那么具体,说明你是个善观察、有毅力的孩子,如果能换个直截了当的开头,这篇习作就更棒了。”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我用“鼓励提高式”评语,如“在你眼中,我们的校园多么美丽,文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表达了你对学校的爱,如能按顺序来写,使习作的脉络更清楚,这首校园赞歌会更动听。”评语改革后,孩子们爱读评语,爱写作文了。
在实际情况中,教师评语的生硬刻板,使得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毛病定会有许多,这是正常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以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而应该对学生满怀期待和信任。在作文评语中以一些激励、征询式的评析,让学生树立信心。
其实,老师批改作文的过程,也是作为生命个体的师生间心灵和情感的交流过程。老师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学生的喜怒哀乐;同样,学生也能从教师留下的片言碎语中读出老师对文章的评价。比如,一位学生在《我的妈妈》一文中流露出对父母离异带来的伤感。我写了这样的评语:你感情的痛苦我很理解,值得欣慰的是,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只要把握住今天,你的未来一定是美好而幸福的。一段时间过后,学生的妈妈在和我的交谈中提到,孩子的性格无意间变得开朗了许多。显然作文和作文评语无意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师生之间建立起了信任的良性机制。
此外,教师应根据训练目标在评价中突出重点。我主张在批改作文时应有针对性地抓住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所警醒与收获。如,看图写话练习,只要学生写出图中主要意思,顺序清楚,语句通顺,就可以算作好文章;写一个人,能写出他在外貌、语言、动作方面的基本特点;写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都很完整;写日记、书信格式正确,真实可信……以往许多老师批改,力求面面俱到,结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把也没有抓到实处。如,作文《我的爸爸(妈妈)》让学生围绕通过具体事情写出爸爸或妈妈个性特点这一目标进行练习。我在批改习作时,发现大多数学生以往的空话、套话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于细微处见真情;父母儿时的顽皮、天真映衬了前辈的成长历程;父母为家庭的操劳;对父母的孝敬之心在故事中传递。当然,我给每篇习作确定单一的训练目标,批改时突出这一训练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有努力的信心,目标达成的欢乐,不至于让多数学生篇篇作文失望,丧失写作的兴趣,而不是降低习作的要求。
在提倡减负增效的今天,我们要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首要目标。所以,老师给学生写的作文评语,不应该是简单的、生硬的说教,而应该是娓娓的交谈。因为,老师几句赞美的话、真挚的话,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欣慰和欢乐。而那些具有独到的见解,诚挚的希望,富有情感色彩的话,也许将伴随学生们度过整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