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013-04-29冯洪开
冯洪开
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虽然可以看到一些 “闪光点”,但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领会新课程教学的实质,对新课程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导致数学教学仍存在费时低效的现象。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追求真实与实效,如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让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在深深地思考。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在小学数学教改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中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成就感,乐意学习数学。
1. 努力创设学生课前参与的情景。结合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认真上好数学准备课。所谓准备课,就是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讲授前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知识和能力上顺利承前起后,对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必要复习,为学生知识和能力上的迁移铺路架桥。
2. 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要面向全班的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都有机会参与,不能存在课堂死角,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首先要从学习最困难的学生入手,让全班学习最困难的学生也能接受,实际就是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公平的。教师应该创设人人参与的教学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让学生在小组内采取画、写、说、演、等形式,使每一个同学在活动中都有直观的感知。在动手活动中获得知识,在评论中总结,在互助中提高。整节课要看不出哪一个是学习困难的,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使学生的全部精力、全部感官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认真听课、主动学习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上课记笔记的习惯,上课主动提问、回答问题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上课记笔记的习惯,预习、复习习惯,认真审题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检查习惯、阶段复习的习惯、课外阅读习惯、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惯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让学生爱上学习、轻松学习,也会终身受益,为将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巧用实物投影于教学之中
将幻灯和投影巧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进一步方便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实物投影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物投影教学在发展学习智力,培养能力上也有着独特作用。这是因为它能加快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提高智力和能力的质量。形式新颖而生动有趣的实物投影能激起学生大脑的兴奋,引起注意。实物投影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从未涉及过的事物或现象,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并且把间接知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力。实物投影能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有助于教师凭借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用心对待学生
首先要优化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成为好朋友,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第三,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学习成绩较好的优生一起帮助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大胆地抓好班级工作,在学习、纪律上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利用他们优异的成绩、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品德去影响后进生,这样既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大家共同进步。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与学生互动互学,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让他们能安心学习。
总之,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