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3-04-29张秀茹
张秀茹
一、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1. 组合优化,凸显均衡。准备“合作”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所以,我班的座位都是潜心编排的。我现在所教班级正好三竖排,每排三个学生,每小组由前后桌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2. 探究交流,凸显团结。给每一个学习小组下达了明确的任务之后,同学们进入分工合作探究阶段,成员之间内部互相讨论交流,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形成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要在这期间多巡视,针对个别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鼓励,帮助学生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成果汇报时,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但是这名代表不是固定不变。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掌握情况,尽可能地让他们多思考、多发言,保证他们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同时,也要照顾学习有余力的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体现他们的实力。
3. 把握时机凸显合作。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比如三年级下册《祖国的春天》这首现代诗,在师生共同学习课文后,我问学生作者笔下的春天都来到了哪些地方,学生回答来到了田野、河流、草原、山岗、村庄。我马上追问春天还会来到哪?学生纷纷回答,会来到公园、校园、森林、城市等地方。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想象作诗,这一环节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 学生的主观参与有待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机会,但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经常会扮演主角,使困难学生被动地成为听众。
2. 学生合作积极性不高。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冷场”。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做与之无关的事,活动中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
3. 合作学习探索的知识深度不够。学生对于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深,活动之前没有激活脑海中的相关知识,导致了在讨论时无话可说。
(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些尝试
1. 优化组合,明确角色分工。教师应精心合理地安排学生座位,使每个小组的学习竞争能力,竞争兴趣保持相对均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人数、性别、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因素,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展能力及个性发展的特点等。
2. 主角落实,确保互动有成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学生才是主角,他们既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又是具体的践行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让小组的成员交流探讨,达成共识,形成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当然在小组集体合作中不能完成既定目标时,教师应该给予点拨、辅导、鼓励,以保证学习小组活动有成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3. 学会尊重,促进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相互交流、互补共赢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之间学会彼此的尊重,在坚持真理中,尊重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和努力的过程,并认真虚心地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这样才能在讨论交流中增长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老师还要及时地做出鼓励式的评价,使每一名学生保持积极性。所以,每个小组有记分委员,但不能记自己组或组员的分,而是记录别的组。作业,背英语单词等都有加分扣分,每周五评出冠军、亚军、季军小组,奖励小红旗,这样学生积极性很高。我新接的是三年级学生,年级低,学习很吃力,但是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培养,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