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组织
2013-04-29孙巨峰姜秀珍
孙巨峰 姜秀珍
摘 要:着重于探索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法”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是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按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改进教法;及时定位
课堂分层教学法是对课堂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发展,我认为初中课堂教学中要做好分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学情,科学分层,确定难点和起点(学生分层)
新学期开始,要了解所教的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学习态度、兴趣爱好、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特殊的学生进行记录在册。根据学生学情的不同将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是由基础知识扎实,能力最好的学生组成;B层是由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力一般的学生组成;C层是由学习困难的学生组成。
二、精心备课,配合教法改变教案编写形式(备课分层)
教师要配合教材特点明确A、B、C三层学生的各个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引入自学、差生辅导措施,更要注意每个单元都要列出对A、B、C三层学生不同的教学要求,针对不同层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启发方式。
三、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多样化学习要求(课堂分层)
对于C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使他们“吃得上”。对于B层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努力向上,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并在技巧、思想、方法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吃得好”。对于A层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料,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才能,使他们“吃得饱”。
四、精心设计作业,做好课外辅导(作业和辅导分层)
布置作业时,各层学生作业基本一致,但内容和要求不同。C层做课本上的基础题;B层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题型,侧重于新颖易做的作业;A层学生在完成书上基础题以外可以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
对A层学生进行提高性的辅导,注重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对B层学生主要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辅导;对C层学生主要是补课,既补新课又补相关的原有基础知识,通过补课而逐步提高,使他们向高一层次发展。
五、改进评价机制,及时重新定位分层(评价分层)
应以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尤其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发展潜力的评价;多用鼓励性语言,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要用动态的眼光对学生进行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或考核,根据学生的能力,可重新定位分层。
参考文献:
[1]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02(7).
[2]汤灏.“分层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现代教育报,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