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警察与赞美诗》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

2013-04-29杨勇

作家·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语言运用

摘要 《警察与赞美诗》最大的语言特色便是幽默诙谐,欧·亨利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通过拟人、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构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塑造了让人“含泪微笑”的索比,含蓄地揭露并批判了美国残酷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幽默诙谐 语言运用 修辞构成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曾被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多描写美国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构思独特新颖,语言幽默诙谐,结局往往出人意外,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欧·亨利的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等。《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该小说最大的特点便是幽默诙谐,本文重点研究了该作品幽默诙谐语言特色的运用及其修辞构成。

一 幽默诙谐语言特色的运用

欧·亨利在创作文学作品时,通常会运用幽默的语言让读者会心微笑,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他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构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情节,塑造了让人“含泪微笑”的索比,含蓄地揭露并评判了美国残酷的社会现实。

1 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构建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情节

《警察与赞美诗》中的主人公索比是一个流浪汉,在严冬来临之际,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到监狱里面过着衣可蔽体、食可果腹的“幸福”生活,从而度过最寒冷的三个月。为了实现这个普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理想,索比竟坦然地走向违法之路。好吃懒做的索比首先想到的便是到豪华餐厅吃一顿“霸王餐”,结果还没进门就被服务员推了出来,让读者对索比的异想天开不禁莞尔一笑,此时欧·亨利还用幽默的笔调,轻松调侃索比“拯救了那只险遭毒手的野鸭的可怜命运”,这幽默一语更是让人会心一笑。“霸王餐”计划失败后,索比只得另打主意,他打破了玻璃橱窗,然后“两手插在裤袋里”,悠闲地等着警察来抓他,但是他的坦然却让警察断定他不可能是干坏事的人,看到这里,读者不禁对索比的行径嫣然一笑。此情节虽然看上去荒诞,却也很符合现实,犯了罪行不急于掩盖逃脱,反而如此坦然的承认,不符合常规逻辑。再次失算的索比依旧不屈不挠地追求着进监狱的梦想,于是他又吃了一顿“霸王餐”,可是侍者并没有去喊警察,随后索比去调戏妇女,没想到偏偏遇到了妓女,吓得他“撒腿就跑”,读者看到难免捧腹大笑。再次失利后,索比在街上大叫大嚷,渴望被警察以扰乱治安的罪名拘捕,但却被误以为是大学生正在庆祝自己球队的胜利而不予理睬,于是失望至极的索比在商店门口偷了别人的伞,可持伞人的伞是捡的,遂任他拿走。索比住进监狱过冬的理想一步步化为泡沫,只得回到露宿的公园。途经教堂时,被里面传来的赞美诗所感染,他决定找份工作,有尊严地活着,但就在这时警察却逮捕了他,将他送进了监狱,让索比“梦想成真”。欧·亨利用滑稽的语调,幽默诙谐的语言,给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带来众多笑点。

2 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彰显“含泪微笑”式的人物特色

欧·亨利多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描写底层百姓贫困无助、命途多舛的生活,但这些人通常又本性纯真善良,从而使这些人带有“含泪微笑”式的特点,而《警察与赞美诗》中的索比便是其中之一。作品讲述了堕落无赖、好吃懒做的索比为了进监狱过冬做了好多坏事,以期被警察拘捕,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滑稽的故事情节和幽默的叙述语言让人忍俊不禁,但是笑声背后,读者对索比的命运、处境以及其本性的善良,内心的纯洁不禁长吁短叹,甚至泪水潸然,这也是欧·亨利典型的“含泪的微笑”的创作风格。

(1)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生活困窘、好吃懒做又要尊严的索比。索比生活的困窘是可想而知的,他为了抵御寒冬,有饭吃,有床睡,把进监狱当作“日思夜想的最大愿望”。虽然生活困窘,可是他又好吃懒,之所以说他“好吃”,是因为他进监狱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去某家豪华餐厅大吃一顿”,虽然这个霸王餐计划没有得手,但是他还是在普通餐厅吃了顿免费的晚餐。在索比进监狱的六个行为中,两个都与吃有关,可见其“好吃”的程度了。之所以说他“懒做”,原因显而易见,年轻力壮的他宁愿在长椅上辗转反侧地挨饿受冻,宁愿厚颜无耻地做各种恶行以期住进监狱,也不去找份工作糊口,可见他的懒惰程度。但是更滑稽搞笑的是,身无分文的索比还很要面子,很在乎尊严。市政、救济机关每年都会组织各式各样的救济,索比本可以去“混吃、混住,勉强度日”,但他没有这样做,这是因为首先,索比有自身坚守的原则,正所谓“无功不受禄”,什么也不做却凭空接受别人的施舍,对“灵魂高傲”的索比来说是一种不可忍受的折磨;其次,索比很注重维护自身的权益,住进慈善机构,虽然不用付钱便可衣食无忧,但是必须“得先交待清楚个人的来历和隐私”,索比认为这是精神上的屈辱,所以他“诅咒那些以慈善名义对城镇穷苦人所设的布施”。在索比心里,“法律比救济更为宽厚”,因此,他宁愿做尽各种荒唐事儿从而入住监狱,也不接受施舍,因为法律虽然铁面无私、照章办事,但至少监狱不会过分地干涉别人的私事。读到此处,微笑过后,不禁令人感慨良久。索比,身无分文,处境如此艰难,依旧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可见他的维权意识及维护尊严的意识很强烈,由此也透露出当时美国政府对人隐私权的侵犯和对人人格尊严的践踏。

(2)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堕落、无赖又本性纯真的索比。索比虽然是个看重尊严的人,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很堕落,甚至说是个无赖。为了进监狱过冬,他厚颜无耻地后做了五六件坏事。不过,虽然索比是个堕落、无赖的人,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他的本质并不坏。首先,他的要求很低,并不贪婪。他之所以要做坏事,仅仅是为了“整整三个月,有饭吃,有床睡,还有志趣相投的伙伴,而且不受‘北风和警察的侵扰。”这对普通人而言只不过是是日常生活而已,然而对索比而言,这就是他“日思夜想的最大愿望”,可见他并不贪婪;其次,本性善良,并无恶意。文章写道:“在第六大街的拐角处,灯火通明、陈设精巧的大玻璃橱窗内的商品尤其诱人注目。”可想橱窗内的商品应该很昂贵,索比打破后完全可以偷几件卖掉糊口,但是他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原地不动地等着警察的到来。而且他想调戏少妇时,警察不管不问,索比并没有在警察坐视不管的情况下轻薄少妇,而是“一到拐弯处,他甩掉女伴,撒腿就跑。他一口气跑到老远的一个地方”。由此可见,索比的本性是善的,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他并没有进一步作恶;再次,不为物质丧失尊严。上文已详述,此不赘述。那么,为什么索比像个无赖?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索比长期混迹于当时那个丑恶的社会才养成了他这个作风。但是他的本质并不坏,正因为他本性纯真,所以才在聆听了赞美诗之后,心灵瞬间便得到洗礼,于是便决定今后要发愤图强,而这一点,恰恰是上流社会人物做不到的,因为他们的心灵早已固定,没有什么可以净化他们的灵魂,相比之下,索比只是一个本性单纯的人。

3 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含蓄地揭露残酷的社会现实

《警察与赞美诗》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批判价值,通篇有七个情节,都具有很典型的批判意义,尤其是故事的结局给人的心灵以很强的震撼。

(1)社会贫富悬殊

作品用对比的手法、诙谐的语调、幽默的语言轻松地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的现状描写了出来,比如描写贫困的索比,“他睡在古老广场上喷水池旁的长凳上,用三张星期日的报纸分别垫在上衣里、包着脚踝、盖住大腿,也没能抵挡住严寒的袭击”;而富人们则披着皮裘或身着大衣,“在这凛冽的严寒中欢天喜地地走来走去”,他们享受着最明亮的灯光,有着最轻松的心情,听着最轻快的歌剧。再如,“他不想在地中海巡游,也不想到南方去晒令人昏睡的太阳,更没想过到维苏威海湾漂泊”,他“梦寐以求的只要在岛上待三个月就足够了。整整三个月,有饭吃,有床睡,还有志趣相投的伙伴,而且不受‘北风和警察的侵扰”。几个排比句就将索比与富人们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作者用着幽默诙谐的语言,可是读者在阅读时还是能感受到语言背后的沉重。

(2)畸形的社会心理

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充满正能量,整个社会井然有序。但是如果一个社会到处充满负能量,执法者对人的为非作歹视若正常,那么这肯定是畸形的社会,而在畸形的社会,人们往往产生畸形的社会心理。索比的“梦想”让读者不可理解,竟然是进监狱过冬,为此他为非作歹,做了一系列荒唐事,这反映了索比在畸形社会下的畸形心理。当索比调戏妇女、扰乱治安、偷伞等无赖行为发生时,警察一直不管不问,尤其是当索比偷伞时,警察竟忙着“搀扶一个身披夜礼服斗篷、头发金黄的高个子女人穿过横街”。警察之所以这样做,正是因为这个畸形社会中不正常的事太多了,所以不正常也变成了正常,于是警察也在畸形社会下产生了畸形心理。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最后索比经过赞美诗的感染,决定重新做人时竟然被警察莫名其妙地逮捕了,警察的这些行为就是胡作非为。欧·亨利通过幽默的语言以喜剧的形式呈现给大家时,大家虽然忍俊不禁,可是对警察的行为也是恨之入骨。

《警察与赞美诗》通篇以轻松的语调、幽默诙谐的语言叙述,并以喜剧结尾,但这个喜剧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悲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仅是大悲剧中一个小的喜剧环节,让读者在微笑的同时怀着深深的悲哀。

二 幽默诙谐语言特色的修辞构成

欧·亨利在《警察与赞美诗》中大量运用拟人、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使作品语言幽默诙谐,呈现浓郁的喜剧风格。

1 拟人

冬天来了,身无分文的索比开始为怎么度过严冬在公园的长椅上辗转反侧,可欧·亨利却把“霜冻”用人名的方式称作“杰克·弗洛斯特”,把枯叶称作是“名片”。“杰克对麦迪逊广场的常住居民非常客气,每年来临之先,总要打一声招呼。在十字街头,他把名片交给‘户外大厦的信使‘北风,好让住户们有个准备”,这些拟人的运用,配上“打一声招呼”、“信使”等幽默诙谐的语言,表面看起来很轻松愉悦,但实质却包含了穷苦人的无限辛酸。

2 比喻

比喻可以说是语言艺术之花,作家喜欢用比喻,在文学创作中用得很多,但并非所有的比喻都有幽默诙谐的特色。《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比喻,在欧·亨利的巧妙运用下,便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比如索比到一家餐馆吃完霸王餐后耍无赖时,侍者“眼睛红得好似曼哈顿开胃酒中的樱桃”,用红樱桃比喻侍者的眼睛,既表现了索比对美食的渴望,又表现了侍者的气愤。

3 借代

文中“每天晚上聚积着葡萄、蚕丝和原生质的最佳制品”,这三种东西分别指的是美酒、华服和上流人士,此处运用借代手法,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辛辣地讽刺了达官贵人奢靡腐朽的生活,并与像索比一样贫困的下层社会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揭示了当时的贫富悬殊。再如,“索比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两手插在裤袋里,对着黄铜纽扣微笑”,此处的黄铜扣是借警服上的纽扣代指警察,这里表现了索比在砸烂玻璃后,看见警察时的胸有成竹,他确信这次一定能被警察逮捕,其坦然的行为,表现了他的无赖嘴脸。

三 结语

欧·亨利在《警察与赞美诗》中,运用拟人、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了滑稽搞笑又令人辛酸的索比,构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含蓄地揭露并评判了美国残酷的社会现实。

参考文献:

[1] 郝薇薇、邹德刚、鲁华山:《浅析欧·亨利“含泪的微笑”的写作特点》,《时代文学》,2011年第9期。

[2] 朴丽莉:《浅析欧·亨利的幽默写作风格》,《中国西部科教》,2009年第8期。

[3] 王文渊:《〈警察与赞美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沧桑》,2009年第6期。

[4] 武海玲:《含泪的微笑——谈〈警察与赞美诗〉的语言艺术》,《中学文科教学》,1998年第3期。

作者简介:杨勇,男,1977—,贵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育,工作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

猜你喜欢

语言运用
巧用复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2016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四大特色题评析
浅析威廉?布莱克的《老虎》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关注句子教学 重视语言运用
基于联想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词汇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在学生语言运用中发展学生思维
英语新闻中的语篇功能研究
让 巧妇”不再难为“淘”米之炊
有效提高表达能力,拉近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