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2013-04-29李申锋

考试周刊 2013年56期
关键词:提高素养

李申锋

摘 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让学生阅读时对语言组织形式、作者思想、文本内容、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内容有深层次的把握和体会,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关键词: 初中阅读教学 培养阅读能力 提高素养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重要地位,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一、重视拓展,实现课内欣赏到课外阅读的转变

真正的阅读,应该是还学生阅读时间,学生回归阅读文本,感受作品灵魂的阅读,是“春风话语”式的浸入和滋润,这就要求教师启发学生在欣赏中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及重要性,使阅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打开兴趣之门,读到作品中的自己和问题,“读出自己”就是通过阅读文本而情不自禁地联想自己相似的情感、熟悉的生活等,与作品产生共鸣。

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和检查自己。”课内的欣赏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课外阅读,真正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品位,一次欣赏、一次阅读就是学生的一次心灵远足。

二、在阅读教学中强化练习过程

强化练习过程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练习就是根据课文思想和中心内容的关系,设计具有强化功能且能多角度、多层次解答文本问题的练习题,并促使学生在尝试后针对不同答案展开讨论。在求同存异中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得到有效训练,从而引发学生对这部分文本内涵的感悟。

三、强化情境,主动参与

1.强化感知,充分利用情绪,加强内心体验。

情境在学生面前,成为学生感知的对象。教师通过运用各种创设情境的手段,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情趣,同时必须对情境进行强化。因为被感知的事物,只有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得清晰,体验才能深刻。可以把一些手段结合起来,如图和音乐的结合,不仅使学生能听到,而且能看到,表演和音乐的结合,往往可以充分感受眼前的形象,加上音乐的节奏旋律,表演的情境得到强化,使学生多种感官产生兴奋,产生强烈的情趣,如身临其境,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从而加强内心的体验。

2.提供想象的契机,展开联想与想象,丰富课文内容。

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那个更广大的生活场景中。情境的强化,把作者蕴涵在具体事物、生活空间中的情感,通过场景、氛围和画面表现出来。在这种形与情的交融下,学生的情绪被激起。脑中很容易联想到相似的另一个场景,学生已进入想象的情境之中。此时,老师应该抓住想象的这一段空白,充分引导学生构图填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设计训练语言与思维积极活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感知的强化让学生完全融入情境,学生仿佛亲身体验过,这时,学生的形象思维非常活跃,内部语言也随之跳跃式地进行。有了这样的铺垫,要设计语言训练满足他们的欲望,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释放出来,促使学生的认识更清晰、深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是最具感染力的、引导性的,方式最直接,效果是最显著的。教师可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展示课文画面,准确地传递情感,营造情感氛围,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引发他们涌动的情思,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历事情,感受场景,见识人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力和求知欲望。无论哪一种创设情境的方法都离不开语言的渲染,没有语言的渲染,情境的创设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就不能实现情境的价值。应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具有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具有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总之,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要熟练恰当地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阅读课文的真谛。

四、通过联想和想象补充空白

美学家英加登说过,一部文学作品在原则上都是未完成的,总有待于进一步补充,但从本文的图示化结构看,这一补充是永远不能全部完成的。作品的最终完成有赖于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补充空白,重建作品。正是因为作品中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五、实现分析教学到诵读式教学的转变

分析式教学使学生被动接受成了一种习惯,减弱了学生对作品的语言魅力的感受,削弱了文学作品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如果变分析为诵读,让学生不带目标地慢读细品,读出语调读出韵味读出情趣,在诵读中体味原文的意蕴,则真正给了学生欣赏的、自由感悟的空间。学生在较自由无功利的状况下阅读吸取养分,体会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审美性和文化性,在对生活生命的美好中体验充满灵性的智慧与思考。诵读式阅读就是一个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激情,充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重在欣赏。

六、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能力有助于辅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到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叶圣陶在谈到语感问题时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可见,对文本的感知能力歸根到底是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能力。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积累得越丰富,阅读时的感知就越敏锐,感受程度也越深。

七、在阅读中体验角色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站在旁观者的位置随心所欲地看书,走马观灯、眼花缭乱,这使得学生的阅读很失败。难道说是因为课文描述的景色太迷人,或者是叙述的事情不感人究其原因是学生角色模式的定势。学生往往视自己为读者,这使得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常把自己置身于文外,反复读着文字,感觉艰涩难懂,语言内容难以丰富学生的体验,语言激情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必须以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灵活扮演角色,使其身临其境、呼风唤雨,同时随机进入课文,并通过角色转换,促进其进行心理揣摩、情感体验,从而由旁观者变为当事人,像演员演戏时演到情深处,泣不成声、声泪俱下一样,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只有变阅读课文为生活经历,变感受人物的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这样的“角色”才会成为引导感悟的桥梁,才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课文及文中人物的距离。

语文教学应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共同努力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提高素养
在有滋有味的品读中成长
让课堂从“无效”走向“高效”
培养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素养
提升记忆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优劣之管见
学生“数学日记”的探索与思考
激发语文兴趣, 提高综合素养
快乐阅读能够成就人的精彩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策略探索
追溯数学知识原点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