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滋有味的品读中成长
2017-04-26高咏霞
高咏霞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也是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我们教材中不乏言意共生、有滋有味的学习资源,抓住这些资源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那么,学生将拥有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机会,从而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关键词]小学语文 持之以恒 提高素养
毋庸置疑,我们的母语是有“温度”的,尤其是当你阅读着那些饱含作者情感的抒情性文字,这种感觉尤为明显。教学中,我经常关注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点,从中发掘有价值的资源组织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我相信,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素养一定能逐渐提升,他们对文字情感的体悟也将更为敏锐。
一、围绕矛盾之处展开讨论,实践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取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这是我们语文课堂着重要培养学生形成的阅读能力。每每閱读一篇课文,我们教师设计的实践活动都局限于一问一答的表层信息交流中,这样的浅阅读容易让学生养成快餐式阅读的习惯,久而久之便没有了深层阅读的兴致和愿望。因此,设计一个能够统领全文、需要学生动用多向思维、多角度思考的问题,往往能够带着学生摆脱浅阅读的表层思维,使阅读走向深入。
抓住文本中矛盾之处设计讨论环节,就是一个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爱之链》一课中,乔依竭尽所能,热心帮助途中扎了胎不能前行的老妇人,却不肯接受对方合情合理的报酬,反而建议老妇人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读到这里,学生往往凭直觉判断乔依是个热心的人,是个乐善好施的人。而实际上,就是乔依不帮助老妇人竭尽全力地修补车胎,他也是一个急需帮助的穷人,老妇人给他一些钱也不过分。如果让学生发现乔依身处贫困却还想着他人,我想,乔依的形象将更为高大,对学生们的震撼力也更大。思索良久,我设计了“乔依需要帮助吗?”这一讨论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不出所料,学生兴味盎然地再次反复阅读课文材料,发现了作者笔下的乔依的“糟糕”处境:汽车破旧,都不能遮挡飞舞的雪花,寒气更会肆无忌惮地钻进来;大冬天也穿不上袜子,手套也是破的;工作的厂子倒闭,正在四处求职中;怀孕待产的妻子不得不坚持工作;即使有个餐馆,那也是破旧的……为了找工作“快急疯了”最能说明他十分缺钱。然而,在这种状况下,乔依却没有收下那笔属于自己劳动所得的钞票,只想着帮助别人!这样的深层次阅读,学生很快解决了老师的提问,并对乔依的敬意油然而生,懂得“人人都可以为别人做点什么,哪怕你一无所有”这样的人生哲理,在潜意识里也不再有“自己没有能力帮助他人”的借口。
二、扣住关键词句综合品悟,实践收集信息形成解释的能力
如果说设计统领全文的话题比较困难的话,那么就捕捉文本中统领全文的词句,带着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形成解释就比较轻松了。我们以这些关键词句为突破口,往往能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神奇效果。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中,陈忠实竭尽笔墨,赞扬了巍巍然撑立于贫瘠恶劣高原上的一棵柳树,其顽强撑立的形象是全文的关键。怎样让“撑立”这个相对抽象和概括的词语变得有血有肉?我让学生反复品读文字,寻找这株柳树“撑立”的具体情境。于是,原先教师“要我读”的紧逼变成了学生“我要读”的迫不及待。他们从深奥凝练的语言中找到了“不毛之地”“锻铸”“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过一岁”“一次又一次为保全生命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等词句,描绘出柳树生存的极端环境,从而将柳树烘托得有血有肉,丰满高大。这样的创境生情、借语激情,言意共生,柳树的精神深入了每个学生的心灵。有些课文直接有统领全文,或者总结全文,或者承上启下的中心句段,如《郑成功》一课的结尾、《詹天佑》一课的开头、《轮椅上的霍金》一课的过渡段,都直接给我们呈现了文本的中心,我们就紧扣“收复台湾”“建设台湾”“杰出”“爱国”“物理天才”“人格魅力”这些概括性词句,在将与之相关的信息一一罗列其中形成一定的语境,并形成自我解释,实现“将书读薄再读厚”的目标,从而提高阅读素养。
三、发掘独到有味表达形式。实现读写迁移提高表达的能力
从语言实践出发,最后再回归到语言实践,是我们语文教学践行语用能力培养的途径和追求。在品读文本语言情感温度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带着学生去发现这温度是如何升高的,作者那藏于字里行间的技艺是什么。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提升。如《姥姥的剪纸》一课中,作者说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连用两个“普普通通”突出工具和材料的一般,并借助屯子里人们对姥姥的夸赞来侧面烘托。我们就有必要让学生知道有时候反复使用一个词语能够让表达更有节奏和韵味,通过“啧啧啧”“哇”“哎呀呀”等语气词具化“啧啧赞叹”的情愫,再通过想象练写“你姥姥神了,剪像
”来有滋有味地夸夸姥姥的心灵手巧。当然还不止于此。我们还应将这样的表达形式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拓展练笔中感受这种句式的意味。如某同学计算能力强、妈妈的花束设计美、市场小贩抓菜斤两准,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移一移,甚至变一变,改一改,诞生充满情趣的描写来。
很多时候,课文的内在美并不能一下子被学生发现,受他们的青睐。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足以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乐意走进或浅显或深奥或有趣或无味的文本中去,有滋有味地收集信息、运用信息、形成解释,最终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形成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