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探究

2013-04-29肖智勇

大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本科育才应用型

肖智勇

[摘 要]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类型,区别于重点大学研究型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为了区分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更好地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就业竞争力,文章重点从应用型本科的“育人”与“育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 本科 育人 育才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6-0093-03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与“才”培养

(一)古代大学重“道”文化

中国自古有“道成而上,艺成而下”的重“道”传统,如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易经·系辞》中就指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由于受重“道”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中国古代大学非常重视“道”的教化和人伦常理的传承,注重理性思维的养成,而轻视“艺”传授,忽略实用技艺的训练。如孔子经常教育学生要致力于“道”和“仁”等的修行,斥责那些志于学习“嫁穑”、“园圃”等器艺技术的学生。虽然孔子师徒也承认实用技艺的价值,但他们认为不能把“艺”作为专门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否则就会因沉迷于那些卑贱低微的小道而迷失努力奋斗的人生目标。墨子指出:“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他认为教授天下人懂得正义的人功劳最大。儒家经典《大学》则明确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为人们阐明崇高的思想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精神境界。

(二)近代大学重科技理性

近代以来,受近代知识体系分化及工业化浪潮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功利主义思潮的冲击,科技理性(由科技活动体现出来并实际地支配着科技活动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成为大学的主要价值取向,人们片面强调大学人才培养的工具性、实用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为了加快经济建设,政府或多或少地对大学施加政治影响,使大学不断加强对学生技术技能训练的强度。同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社会各个主体的教育需求发生了变化。一是那些为找到满意工作而忧心忡忡的高校毕业生。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使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更希望大学的课程具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使他们能够通过大学教育,掌握将来从事相应职业所必需的技术技能,从而使自己顺利就业。二是社会上各个企业单位。这些单位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它们希望招到的是具有高素养的实用人才,因此,他们更希望高校能够提高实用技术技能训练的比例,为他们培养大量适用的高素质人才。三是大学为了使自身获得良性发展,进一步扩大生源,就必然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加大技术技能训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比重。

近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不再是进行纯学术研究的象牙塔,仿佛成了灌输现成知识或简单技能训练的场所。大学在社会面前越来越失去其独立的价值判断,大学精神正在逐渐缺失,这就使得大学越来越难以承担起引领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使命。

(三)当代应用型本科大学育“人”与育“才”相结合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为“人”,其次才是“才”。在做人、做事中,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不懂得做人,即使拥有一身的本领,也未必对周围的人、家庭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有些甚至会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障碍。然而,有些学者常常把应用型本科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只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技术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法制观念等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近几年来众多高校发生的一连串骇人听闻的事件,如大学生杀人事件、泼熊事件、校园暴力事件等,使我们对当前大学生的素质越来越担忧,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缘由是很多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自私自利、心理障碍等。从对企业人际关系的随机调查反馈结果分析,在企业里,那些不受欢迎的大学生往往不是因为技术技能水平低下,而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处理好企业内部同事与同事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因此,应用型本科大学应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思想道德、法制观念等素质方面的教育。只有这样,应用型本科大学才能培养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大学毕业生才能在社会上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否则,应用型本科大学将可能沦落为职业技术技能训练的场所,失去大学原有的以育人为根本的真正使命。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育“人”与育“才”之道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育“人”之道

1.构建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在大学里,除了通过开展一系列团体活动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外,课堂教学是丰富大学生人文知识、深化大学生人文思想、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战场。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有关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构建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着实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状况,为他们开设不同的课程,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修养、健康心理学、人际沟通等必修公共基础课程,为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三、大四年级开设中国革命史、礼仪修养、儒家伦理、文化与习俗等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2.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由于专业课在课程体系中占较大的比例,因此,通过开设一系列的人文素质课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也应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人文素质教育。一是“授之以渔”,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只能受用一时,而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则能受用终身。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传达“质疑”“去伪”“存真”等治学方法,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通过类似方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有些老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时,把否定之否定规律、量变与质变规律等哲学辩证观点渗透到专业教学当中,这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专业知识,又受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二是通过分组研讨的形式,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探讨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和责任心。三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处事为人会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人师表,用严谨认真的治教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3.实践教学中强化人文素质培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因此,更要注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首先,通过学生在实验、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积极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培养学生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其次,通过分组实验和实训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最后,通过学生在企业单位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熟悉企业的经营模式、规章制度、人际关系等企业文化,树立职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为以后进入社会工作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育“才”之道

1.根据各专业特点分别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对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人文情怀、辩证理性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关系着应用型本科高校能否培养出创新性实用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各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不能照搬学术型本科高校的做法,而应根据本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特点,有所侧重地调整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专业教育侧重知识应用,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1)树立“能力为本”的课程观

更新传统教育课程观念,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理念从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的转变,根据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把专业课理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控制在知识应用、技术开发与创新层面,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实现扎实够用的理论知识与娴熟的实践技能相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克服研究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以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同时,又克服完全与职业教育划清界限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以“能力为本”的应用型本科课程观。

(2)构建突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基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不仅要考虑到学科专业的基础性,更要充分考虑行业、职业(群)岗位的实际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与社会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职业(群)岗位的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认定标准,侧重于各类相关岗位核心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集合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点,构建系统化的跨学科课程体系,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应用型本科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外,职业素养也是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企业要求的职业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思想上使学生加深对企业的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等企业文化的认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职业素养指导课程,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3.实践环节紧密行业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只有紧密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首先,在实践教学中减少验证性的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与企业单位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广泛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在实习实训中使学生熟悉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缩短学生将来就业的适应期。最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在企事业单位实习期间,在本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专家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学生在实习期间做毕业论文(设计),能有效结合实习岗位的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加强了实习岗位的实践操作技能。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传燧.大学之“道”与大学之“器”—传统大学精神解读[J].中国成人教育,2005,(12).

[2] 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

[3] 洪申我.从学科型到应用型的转换—对职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想法[J].黎明大学学报,1995,(1).

[4] 庄严.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论与实践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5] 陈飞,谢安邦.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之探索——基于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1,(4).

[6] 朱永江.新建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建构取向[J].现代教育科学,2010,(1).

[责任编辑:雷 艳]

猜你喜欢

本科育才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王育才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浅谈表演本科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
育才中学
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