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理论视阈下广西高教发展与社会和谐关系研究
2013-04-29朱平易鹏
朱平 易鹏
[摘 要]功能理论是一个社会学理论,将其用于分析高教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联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从功能理论的视角分析广西高等教育,可以更好地认识广西高教发展在促进广西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功能理论 高教发展 社会和谐
[中图分类号] G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6-0016-03
一、功能理论在教育社会学中的引入
功能理论发端于19世纪英国思想家斯宾塞的学说,后经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加以阐发,认为社会各组成部分通过一套共享意识而整合在一起,可以通过分析社会行动对于共享意识所起到的作用,来对这些社会行动作出说明。[1] 20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了在最抽象的层次上把人格系统整合到社会系统中去的两种机制。(1)社会化机制。即把文化模式——价值观、信仰、语言和其他符号内容内化到人格系统中的手段。(2)社会控制机制。即把社会系统内的角色地位组织好的一种方法,以减少紧张和越轨,也就是说对社会成员进行一个恰当的合理分工。[2]
就当代教育而言,帕森斯赋予了教育两大基本功能,即社会化功能和选择功能。在他的研究当中,更为强调社会化功能,认为社会化是保证社会系统得以稳定、和谐、有序的关键性因素。在选择功能上,帕森斯虽在认识层面上未作过多的研究,但在帕森斯研究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的过程中,在教育的筛选功能中可以体现。帕森斯的教育社会化理论主要见于他的“AGIL”模型的研究,[3] 如表1所示。
在该模型中,教育的过程产生于由“L”向“A”和“G”的输出的过程。那么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发生在哪儿呢?从表中可以看到,这四大系统是相互影响的:当学校将具备一定价值观(L: latence)的社会成员(毕业生)投入经济领域(A: adaptation)从而处于不同的社会岗位之上时,政治的代言人——政府(G: goal attainment),必然会通过政策性的法令法规将这群社会人加以价值观念上的整合(I: integration),进而达到符合政治规范的目标。同理,教育作为一个社会的子系统,它的可持续性开展必然得益于与社会其他系统的能量交换以及得到其他系统的支持。如它需要经济系统的物质支持,需要政治系统的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保障。然而,这种支持要求反馈:经济系统会对教育提出培养适应其经济结构规格的人才和相应的意识形态,而政治系统通常会通过政府权力要求学校按照相关规则办学,培养符合其利益的公民以及灌输社会主流意识等方面的价值理念。
通过对各级学校学生的筛选,学会各种不同专业技术,从而成为在教育社会化功能下训练有素的员工。同时经过教育的筛选功能后,进入到不同社会层级的劳动力市场,处于社会不同的位置,此时的学生处于在“L”和“A”与“G”组织之间的边界,通过整合(I),在经过教育筛选下所产生的不平等报酬当作平等而被接受,至此教育的选择功能形成。
二、用功能理论来看广西高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通过对教育功能理论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即其内化功能和选择功能。那么具体到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其与和谐社会建设又有着何种内在关联呢?对此可以通过功能理论进行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广西高教事业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全区高校总数量由10所增至74所,在校生总数由18.135万人增至60.09万人。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全区共有博士点22个,硕士点428个,全日制研究生人数规模达到1.5133万人。从教育教学质量上来看,广西大学成功列入全国“211工程”大学,结束了广西没有重点大学的历史。与此同时,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重点建设研究基地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此外,民办高职教育超常规发展,形成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4]
(二)高等教育内化其价值理念于社会人促进社会和谐
1.内外合力促进广西高等教育价值理念的形成
高等教育价值理念的形成由外发和内生合力而成。所谓外发,即来自于高教系统之外。具体到广西高教而言,广西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资源总和以及其经济资源的分配方式,对广西高教体系的布局会产生重要影响。就政治系统而言,政治中的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区域政治理念和 “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先争优”的广西精神等,这些都会对广西高教系统价值理念的形成产生一种外发作用力。就内生来说,这得益于高教系统内部的发展历史、规律以及各个高校自身的发展经历和所形成的校园文化。正是在这内外力作用之下,广西高等教育的价值理念得以形成。
2.广西高校的校训将校园文化精神内化于人的灵魂,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这些人才从高校可以获得某种专长,但对于一个人来说,仅仅掌握一定的专长,还不能称之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因为要其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为社会所用的、为和谐社会建设有益的专才,绝不仅仅在于专业方面的训练,他还必须要在思想意识和价值观方面与社会发展方向接轨。此时,他所在接受专业训练场所的文化价值理念就显得相当重要。而各大学的校训是对该校历代学人的精神气质所形成的一种总结,可谓是该校文化价值理念的代表。表2是广西部分高校的校训。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学校,其校训内涵会有不同侧重,师范类大学把师德敬业强调得很清晰,而职业院校则对技能的强调放到突出位置。学生在这样不同的校训所阐释的校园文化影响下,分配到不同的社会岗位。但不论他们在何位置,都会携带着所在高校赋予的文化基因,去争做一名时代栋梁之才。也正是由于高教系统对学生的种种价值理念的内化,使他们在社会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而且其他与之合作的社会人也会在其影响下,与其一道为社会发展而努力。
3.大学功能定位之下的大学精神必将内化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一般来说,大学具有教育教学、传播真理之功能;大学还有科学研究、发现真理之功能;大学更有为社会建设服务之功能。当将大学与社会相联系之时,服务功能更为凸显。而大学的服务功能究竟怎么发生呢?下面列举了所广西不同功能类别的高校来进行分析。如表3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广西大学把综合性作为其功能定位,该校一直把自身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特色研究性大学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并正在成为培养国家和广西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所需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在此功能定位之下,广西大学学生在本校研究性大学精神的熏陶和指引下,为社会整体创造力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重大贡献。就广西师范大学而言,将师范生教育作为学校功能定位的重点,在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其课程文化所涵盖的教师精神为学生所接受,这对提高广西乃至周边地区的师资力量具有重要作用。广西民族大学的作用更为明显,该校将民族性作为学校的功能定位,从该校的“和而不同”校训就可以看到,在该校功能定位的精神指引下,所培养的学生在推动民族团结、民族融合以及民族和谐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高等教育的选择机制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保障
教育系统的选择机制把社会成员分配到不同社会层级的工作岗位。这种选择机制的存在,对每位社会成员来说,既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挑战。就高等教育来说,人们能接受更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对其之后人生的发展以及今后所处的社会阶层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就社会选择性机制而言,其宽窄程度的作用,不只是对社会成员能否按照自身的预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对于社会阶层能否合理流动以及社会稳定也有着重大影响。
改革开放之初的广西高教规模很小,经过近30年的发展以后,广西高教在办学规模、层次、办学质量上有了明显提高。由此,广西各层次社会成员有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既使他们实现了从下到上社会阶层的流动,又点亮了他们通向未来人生成功道路的希望。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得知,广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这是广西高教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就。这些在教育筛选中胜出的高校毕业生,携着广西各高校所赋予他们的文化基因,抱着报效和反馈社会的心态走向社会,为广西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3]钱民辉. 教育社会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6,49.
[2] 李芹,马广海.社会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354.
[4] 周仕兴.广西高等教育历史性跨越:高校数量办学质量双突破[EB/OL]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0812
15/newgx494597eb-1815673.shtml.
[5] 民盟广西区委会.关于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A].广西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2010年专题调研报告汇编[C].中共广西区委会统战部,2010:231.
[责任编辑: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