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探索

2013-04-29皮建辉吴镝胡兴刘胜贵

大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应用型素质

皮建辉 吴镝 胡兴 刘胜贵

[摘 要]地方教学型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文章结合办学实践,探索和实践了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能力培养;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6-0020-02

大学的根本职能是育人,但不同类型的大学其育人的方法与途径不尽相同,其培养的人才规格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学校自身办学实力不强、历史不长、层次不高和资源不足等客观现实原因,决定了这类院校在师资力量、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其定位为教学型本科院校。然而,这类地方性本科院校通常由专科升格而成,在培养专科人才的基础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基础。因此,地方性本科院校通过教育教学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办学的立足点。

一、转变观念,正确定位,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现代的中国高等教育不再是以往的精英教育,已逐步过渡到了大众化教育。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近年来扩招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更新办学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一方面,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应是带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既具有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和行业素质;另一方面,应用型人才强调“能力本位”,要求改变教学方法与途径,转变“教—学”观念,要由系统理论知识传授向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转变;由老师单向教学向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转变;由学生偏重理论学习向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学习转变;由以知识传授、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观转变。这四大观念的转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提供了理论导向。

二、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根本基础。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发扬优良的校风,以教风和学风为核心,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培养教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第二,要根据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实行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和学科方向负责人。第三,加强“双师型”或“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具体可采取校企、校地合作育人的形式,引进和聘请企业工程师、专家作为讲座教授或客座教授;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机构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学习,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建立高水平高学历的专职实践教学队伍;设立科研岗位,培育学科骨干,等等。

三、以知识点为线索,以能力培养为向度,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淡化了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以“适用、够用、管用”为原则;教学设计从“知识本位”转向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上的“能力本位”,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应构建 “三大能力”培养的课程新体系,即“公共能力”培养课程模块、“专业能力”培养课程模块、“发展能力”培养课程模块。其中“公共能力”是各专业都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价值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身心调适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等。其课程体系由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体育、实践训练等组成。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均根据不同的专业内涵进行构建,按照精选专业平台课和主干课、做强专业特色课、重视专业能力课、推进实践教学的思路和原则,发挥新课程体系在“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四、推陈出新,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和内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离开实践就无从谈创新,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必须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删除陈旧和简单的实验内容;整合相似和重复的实验内容;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新实验内容;加强对“三性”实验项目的开发,鼓励教师将科研课题转化为教学实验项目;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把实验教学与教师科研结合起来;把职业技能训练引入实验教学课堂。同时,要全面拓展实践教学的途径与手段,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利用基地、平台进行实习实训。近年来,我们在强化传统的实验、实训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实施了多种实践教学途径。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改革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职业技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开拓创新,着力搭建学生实践创新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创新是知识发展的源泉,是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标是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平台,提供实践创新舞台。近年来,我们着力加强学生专业实践基地和平台建设,以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室)为基础,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重要补充,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设立本科生科创基金、推行大学生研究性与创新性学习项目、开展本科生导师制、举办学科竞赛和全面开放实验室等活动,充分发挥基地、平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六、实现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和课程化,全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素质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当代大学校园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渠道。我们围绕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这一核心,努力搭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一方面,积极开发校园文化活动,实现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每个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均由多个内容连续、内涵关联的具体活动组成,根据项目的内容和目标,分年级、有针对性地实施。另一方面,竞赛活动课程化,不是为了竞赛而竞赛,而是把竞赛活动变成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载体。如将专业技能竞赛、科技创新竞赛设定为实践教学课程,通过课程化的竞赛训练方式提高全体学生的能力素质,解决了传统的竞赛活动只有极少数学生参与的弊病。通过项目化和课程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得到了补充与拓展,“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活动”三者真正融为一体,全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打破原有教学体系的束缚,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立足于地方性、应用性,突出培养人才的职业性和技术性。

[ 参 考 文 献 ]

[1] 麻艳香,蔡中宏.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趋势[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5):139-142.

[2] 王彦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及特征研究[J].网络财富,2010,(2):19-21.

[3] 刘平清,谭明术,许亚非.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3T模式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96-198.

[4] 清香,戚佳,刘志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13-14.

[5] 钱国英,王刚,徐立清.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6.

[6] 李娜,解建红.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和培养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4):191-193.

[7] 谭伟平,宋克慧,彭庆文.怀化学院“三位一体”通适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10):67-69.

[责任编辑:雷 艳]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应用型素质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