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大学教育比较的思考与启示

2013-04-29张学玲骆素君柴树峰

大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育体制大学教育美国

张学玲 骆素君 柴树峰

[摘 要]学习了解国外知名大学教育的特点、方法及经验,可以借鉴其先进的模式和方法。文章对中美两国大学在教学管理、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阐述、比较和总结,从教育功能、教育体制方面对二者的差异进行了思考分析,试图探索造成国内教育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促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

[关键词]大学教育 美国 教育体制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6-0014-03

众所周知,美国集中了大批世界顶尖的大学。近年来,为提高国家的科研、教学水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我国派出了大批学者到世界各地访问、考察,学习世界各地的先进经验和方法。笔者在大学任教多年,对国内的大学教育体制、方法都比较熟悉。近期到美国波士顿某高校做访问学者一年,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接触美国高校教学生活,亲身体会两国大学教育存在的差异,为分析思考各种不同及其造成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教育管理和方法不同

美国是世界教育强国,培养了大批世界优秀人才,诺贝尔获奖者也首屈一指。而中国的本科教育成果也得到了世界部分知名大学的承认。但在教学管理、方法和教学内容各方面,中、美大学教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专业选择不同

在国内,高考后就要填报专业,高中生学习很紧张,基本没有时间去了解专业信息,大部分人的专业都是盲报。近年来,部分高校均允许学生进校之后再转换专业,但转换专业的比例最高不超过30%,学生并没有足够的自由在学校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不少学生只有悻悻然读完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在美国大学,选专业是非常自由的,没有名额限制。转专业也相对容易,只需要认真填写申请表格并取得相关学院负责教授的签字,便可以在学院内自由转换专业。学院之间转换专业会相对复杂一些,需要写申请理由,有时会考虑学生的成绩,但门槛不高。

一般来说,中国学生选专业的依据是高考成绩档次、将来工作的报酬、找工作的难易程度等,兴趣所占比例不大。由于不同专业入学分数档次不同,多数学生根本不可能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大学里提供不同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课程又极其有限,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应付自己不喜欢的课程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时,必然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和效率,造成无形的人才智力浪费。据国内统计,大学生走出校门后,很少有人干的工作是自己所学的专业,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

(二)课程设置不同

中国的大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确定了某一专业。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就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并且大学专业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相关课程)至少占到总课程数的60%以上。可供选修的课程不多,专业必修课、指定选修课占了接近80%的比例。另外,国内大学的课表都是由教学老师课前制定好的,学生按照课表来上课,很少有自己选择、发挥的余地。

而美国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并无专业之分,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学习一些公共科目。只有到了大学三年级,学生才有机会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例如,哈佛一般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课选修范围也较大,其学分制选修课比例可高达60%。美国的高校选课非常自由,课程的学习进度以及强度是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安排的,学校提供几百门课程供学生们选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学习,连上课时间段和授课教授都可以自由选择。美国的学生尽管每学期选修4门课程,课业繁重,但学习状态却是轻松的,压力和动力并存。

刚从中学校门走进大学校门的学子,基本还是一张白纸,没有实践经历。对于大多数研究型的大学本科教育,大学四年培养出来的只是具有潜能的人才,而不是已经成型的、具备资格的工程师、艺术家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打好坚实的基础更重要。

(三)教学内容不同

美国人认为,学习是个探索的过程,高校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尤其对研究型大学来说更是如此。教学内容或许不是最成熟的,却尽量是最前沿的。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前沿科学的发展而变化。有的课程内容刚刚有10年左右的研究历史,就进入课堂,如最近兴起的研究网络结构、动态行为及其应用的学科——网络科学(Network Science)已经进入美国大学课堂。学校还鼓励学生接触、研究、探索最新知识,并应用于实际,如研究生的学习内容之一是开发刚刚兴起的Facebook和iPhone程序。国内则讲究教学内容的成熟、系统化,除了选修课,主干教学内容很多年不变。有一些大学,仍然在讲有50多年历史的专业知识。殊不知教学内容与前沿接轨,本身就是种创新精神。

美国高校每节课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大的,学生下课要阅读大量教材、参考书,才能理解透老师所讲的内容。由于内容经常更新,教学大纲往往不像我国那样作详细规定,有的学校每年都要将新大纲上传到网上供学生选课查阅。美国的教材质量可以说具有大师级水平,简单地说,就是大师科学研究心得的笔记或缩影,深入浅出,习题例题都是来自于工程实践,经得起推敲,也有实践意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国内教学大纲制定细致,一本教材哪些内容是掌握、熟悉,还是了解都尽量详尽,一旦制定可能若干年不变。国内的教材也经常更新,但实质内容雷同,基本没有新变化,习题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模式。

(四)考核方式不同

课程学习要经过考核,这在中、美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考核方式。一般来说,国内一门课结业有一次结业考试,多为闭卷考试,占考试成绩的70%以上,其余为平时作业分和出勤率。美国高校的考试与国内的不一样,每学期有2次期中考试和1次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一般占30%~40%,期中考试成绩一般占20%~30%,剩下的就看平时的作业分。平时作业量挺大,学生需投入非常多的精力。

国内高校可以说对考试相当重视,多数课程建有题库,要考虑题型、题量、结构等。学生考试前有做真题的习惯,说白了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美国的考试开卷的多,相应的题目也较难。例如,有的计算机课程考试,考场配有电脑,学生也可自带笔记本电脑,现场解题抄写到试卷上。这充分说明,美国大学的考题不是简单、死板的。

国内的考核方式、考试内容,造成了国内大学生上课经常逃课,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熬夜加班突击过关。而且这种考核方式还会误导学生花费精力学习解题技巧,依赖试卷提供解题条件,这对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不利。但在美国高校,平时和考试没什么区别,从头到尾基本上没有松懈的机会,更注重平时学习。考试方式也更接近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

实际上,国内高校对待考试付出不少精力,但效果不见得多好。无论哪类课程,要在2小时内,用一张试卷来检验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何况还有许多需要动手、实践的内容。因此,大学里会出现一些考试能力强,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的学生。

对于教学管理、方法以及内容方面的差距并不难解释。之所以长期以来存在,是因为与我们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造成的特有的教育体制、教育功能定位有关。

二、中、美大学教育体制的差异

美国大学的学科和专业选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考评等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专业选择和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等微观方面的差异,只是表象上的不同。深层分析原因,是宏观上教育功能目标、教育体制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从而导致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方面的不同。

(一)教育功能的定位不同

首先,中美两国大学教育功能的定位不同。美国的大学本科教育在美国被称作为 liberal arts education,正如其名字所表达的一样,美国人认为大学本科教育是一个自由人最基本的教育,它帮助一个人成长为一个具有理性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健全人。“大学教育解放了人的个性,培养了人的独立精神,它也同时增强了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人更乐意与他人合作,更易于与他人息息相通。”而中国的大学教育,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原因,从前定位在“精英教育”,只有极少数优秀的人才或者高智商人才才能跨进大学校门,一旦进入大学,便终身有了保障,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今天,随着教育投入加大,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转化,但仍然定位在培养某方面专业人才的专才教育。

美国的大学根据自身的目标分为研究型大学、教育型大学、职业培训型大学(如一些社区大学),除了职业培训型大学外,其他大学的功能定位都不能脱离自由人本教育这个主旨。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教育存在错位,教育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求职。大学教育把学生当鞋匠,更注重技能培养,缺少对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的培养。中国近几十年来一直强调发展经济,给大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的科研、教学很大程度要受经济发展需求的牵引,使高等教育功能错位,目标偏离,逐渐丢失了优良的教育传统。

双方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之目标是为了培养健全的个体,使其成为一个称职的文明社会公民,而后者之目标在于培养工具式的人才。

(二)教育体制不同

美国的教育体制是宽进严出,从小学到大学,学习逐渐紧张;中国的教育体制正相反,是严进宽出。体制的不同,导致了学生学习动力、学习能力的不同。上大学前为了挤“独木桥”拼命学习,一旦进入大学,就长舒一口气,觉得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中国式的教育让学生在高考前“用力”过猛,在该储备能力的阶段不仅没有积蓄能量,而是大量消耗了这种能量。而美国大学生正带着浓厚的兴趣,积聚能量,为步入社会工作做准备。

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呈正金字塔型,年纪越大学习的空间越小。而美国学生的学习是倒金字塔型,他们学会的是持续学习的能力。中国大学生活要轻松得多,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经过四年大学教育只拿到一纸文凭,能力却提高不大。尽管专业课程学习很长时间,却不能对工作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而美国的大学生活要紧张得多,通过四年的学习,基本在本领与情商的提高上会有质的飞跃。这是走向社会前最有价值的黄金学习阶段。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管在工作上还是收入上都有了一个较大的上升,正是因为这四年的全身心投入带来了转变。

由于中国教育资源缺乏,为了保证相对的教育公平,不得不实行大范围“一刀切”的大学入学制度。正是这种单一的制度,使得学生多年的刻苦都只是为了一个机会和得到一张“入场券”,入场后后续的学习反而不再重视,稍稍用功即可毕业,造成更大的教育资源浪费。

[ 参 考 文 献 ]

[1] Steven Brint, Kristopher Proctor,Scott Patrick M urphy, Lori Turk-Bicakci,Robert A. Hanneman.General Education Models: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U.S.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1975-2000[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09,80(6):605-642.

[2] Harvard University.General Education categories[EB/OL]. http://generaleducation.fas.harvard.edu/icb/icb.do?keyword k37826&tabgroupid=icb.tab group92169.2011-12-08.

[3]Kauffan Found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EB/OL]. http://www.kaufm an.org/R esearch.aspx?page 9.

[4] 李明琼.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5] 余惠琼,游敏惠. 美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道德教育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68.

[责任编辑:雷 艳]

猜你喜欢

教育体制大学教育美国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朝鲜族教师教育体制发展问题研究
浅谈“双向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少教多学”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