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声思维模式下翻译策略的个案研究
2013-04-29杨旭
杨旭
【摘 要】本文基于用声思维,选取英语系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研究他们在汉译英过程中翻译策略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使用较为频繁的策略是接受内在解决和发现问题等,而回译策略没有得到使用。对于英语技能较好的同学,潜意识下产生初步译文此策略会对翻译文本带来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有声思维;过程研究;翻译策略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翻译研究大致可分为过程和结果研究两方面,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说,翻译研究历来以翻译作品为主。自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学者开始采用有声思维进行实证探究,以揭开翻译过程中译员的心理活动。
一、研究方法——有声思维法
关于翻译,学术界一直侧重于理论的研究。当研究翻译过程中内心及大脑的变化时,国外学者结合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中研究方法,开创了一种新的实证研究方法——有声思维法(简称TAP)。所谓“有声思维”是指在思维时,思维者不自主地发出了声音,即常说的“喃喃自语”,一旦受到外来干扰,这种“有声思维”便消失。有声思维法即使它通过有声媒介尽可能的记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大脑活动方式,从而试图揭示译者在翻译认知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二、研究过程
为了使实验的规模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本次实验选取了4名四川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其均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利用有声思维法,参与者口述的方式,用录音笔记录其在将指定段落的中文译成英文时的翻译策略,思想变化及心理活动,通过分析处理,分析翻译期间的应对措施及处理方式,从而帮助阐明翻译过程中的错误原因及对策,最终提高译者的翻译质量,尤其是在英语专业本科层次。
(1)翻译文本选择。在选择翻译文本时,我们必须考虑一下几点因素:①翻译文本应对译者来说是陌生的。②译者要有足够的时间将文本进行有声化的转换,但最好限定在两小时之内。③翻译文本既不可以太难,也不可以太简单啦。
基于以上因素,我们选择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骆驼祥子》中的一节选片段:祥子想找个地方坐下,把前前后后细想一遍,哪怕想完只能哭一场呢,也好知道哭的是什么;事情变化得太快了,他的脑子已追赶不上,没有地方给他坐,到处是雪。小茶馆们已都上了门,十点多了;就是开着,他也不肯进去,他愿意找个清静地方,他知道自己眼眶中转着的泪随时可以落下来。
即没有地方坐一坐,只好慢慢的走吧;可是,上哪儿去呢?这个银白的世界,没有他坐下的地方,也没有他的去处;白茫茫的一片,只有饿着肚子的小鸟,与走投无路的人,知道什么叫作哀叹。
(老舍 《骆驼祥子》)
(2)有声思维法的培训。为了让实验更顺利的完成,让实验结果更加真实可信,所有的参与者分别被告知如下信息:①简要介绍了有声思维法;②他们的译文仅用于本次实验研究不做他用。
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在实验员的指导下,用言语表达他们翻译时的想法及翻译策略。为了让实验有序进行,之前实验员会提供几句话的翻译过程作为蓝本,仅供参考,之后参与者就需要根据模型呈现他们自己翻译过程中的思维变化。
(3)实验数据整理。为了找出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与最终翻译分数之间的关系,最终的译本根据英语专业八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同时,将记录材料整理成成书面形式,包括暂停、重复的字,语气等变化等。本次研究是基于有声思维开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即是重中之重。在主要数据处理分析时,我们可得知,参与者及其他表并未因文字记录而受到干扰。在术语的停顿上,所有的参与者沉默的时间低于整个时间12%,这意味着所有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
(4)实验结果分析。根据Kiraly(1997)所提出的数据编码及翻译策略的理论,我们对参与者一般翻译策略的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得知,S1(Accept interim solution),S6 (Employ mnemonic aid),S7 (Identify problem),S9(Make intuitive acceptability judgmen)策略均被频繁使用;唯独S3 (Back translate)未被任何译者采用,其原因在于他们并未意识到或并不熟知其翻译类型;令人吃惊的是S11( Recontextualize)竟然被译者有所采用,普遍观点认为参与者能够充分意识到微观环境的特征,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他们通常过多注重词汇和语法问题,而忽略了文体类型和微观环境的潜在因素;S13( Refer to translation expectation)策略未被采用有些小小的遗憾,这可能是因为所选的文本未包含货很少包含导致理解困难文化内涵信息;更令人惊讶的是S1(Accept interim solution)、S7 (Identify problem)被频繁使用,我们记得得出临时的接受某一方案,是一项基本的翻译模型。
翻译策略是为了达到目标语言的准确性,文本的重组或是减译,増译都能够帮助提高翻译质量。对于英语出色的学生而言,翻译策略中“不受控制的资源在创造”同样也能够对翻译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这就需要译者有着广泛的基础知识级对目标语和源语言有着高度驾驭的能力。有声思维法对翻译进行研究更能够帮助学生翻译策略的培养及翻译质量的提高,对翻译教学中有着较为积极明显的作用。
参考译文:
[1]苗菊.有声思维——翻译内在过程探索[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 (6)
[2]颜林海.翻译认知心理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第三版[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4]文军、殷玲.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实证性研究——基于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有声思维调查[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7), p: 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