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

2013-04-29郭晶莹

新课程·小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计算高效教学模式

郭晶莹

摘 要:計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永恒主题。计算与学生的终生学习相伴,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中纯计算的教学约占教材内容的50%,而一年级(下册)中纯计算的教学约占教材内容的53%,计算课枯燥、乏味,不像其他课型那样能上得高潮迭起,怎样能把计算课上得精彩,让学生对计算课感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的夙愿。

关键词:计算;课堂;教学模式;高效

课堂是教学的主心骨,有效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提高课堂效率,精心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是重要途径。我们课题组教师认真研读课标、深钻教材,通过多次组员上课,组内观课、议课,反复研讨改进,目前达成的计算课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课前预习、旧知铺垫、发现问题、探究算法、巩固应用五个环节。

为了便于大家清楚地了解计算课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下面以《小小图书馆》一课为例,说明“计算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要点。

首先,简单地对教材做一说明:《小小图书馆》一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减法(二)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小小图书馆”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探索百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可是一年级孩子往往不会预习,只要碰到预习作业,就全部做完,反而给教学工作带来不便。因此,本节课课前预习的内容是:试一试,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探究33-7=?

我们知道,受到别人启发之后的领悟力与通过独立思考与探究所获得的领悟力有很大的差别,前者只会重复别人的思想,是被动的,后者是自主建构的、主动的。每个人独立思考与探究的能力不同,在探究某一问题时所花费的时间也不同,而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有限,因此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探究的能力,还为课堂上留了大量时间进行交流与互动。

二、旧知铺垫

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角度来说,许多新知识都是通过对旧知识的迁移、类推而得出的,学生的认知基础是进行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在导入时设计有关旧知复习的内容,做好新知学习的铺垫,使原有的认知基础成为联系旧知与新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在《小小图书馆》课始,创设了“森林里的图书馆开张了,馆长大象招聘图书管理员,小动物们都来应聘”的情境,出示动物们应聘的考试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进行新授前的复习铺垫。学生的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期盼着下一环节。

三、发现问题

新教材倡导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

复习铺垫之后,继续结合“小小图书馆”的主题情境,出示图书管理员机灵狗登记《故事会》《森林运动会》《小羊历险记》3种图书借阅情况的统计表,让学生观察统计表,交流数学信息,提出减法问题,重点引导学生提出每种图书还剩多少本的减法问题,进一步抽象出减法算式。

四、探究算法

“探究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中心环节。计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掌握抽象的计算法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理解到抽象算法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小小图书馆》一课分“动手实践,体验算法—汇报交流,优化算法—寻找联系,巩固算法”3个步骤进行算法的层层探究。

1.动手实践,体验算法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利用小棒动手摆一摆、计数器拨一拨等直观模型的操作,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2.汇报交流,优化算法

学生在操作时,已经把自己的方法大概叙述,语言基本上流畅,所以在全班交流时,学生各显其能,计算方法灵活多样,随着学生的汇报交流,教师把不同的方法板书于黑板。当学生看到同一道题目,经过他们的努力竟然有这么多的解决方法,他们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在这众多的解题方法中,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于是让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高级”的方法并且说明选择理由,学生做出了选择并且都有合理的理由。由此,优化的方法就呈现在大家面前。

3.寻找联系,巩固算法

在多种算法呈现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各种算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其中的奥秘,帮助学生理解方法表象背后的本质内涵。例如,在探究退位减法时,学生想出了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竖式计算等方法,学生在交流几种算法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几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并将直观模型的操作与笔算竖式进行对照,让学生明确从本质上都是一个道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再减。

五、巩固应用

“巩固应用”这一环节是学生在探究算法之后对算理的一个巩固应用过程,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反馈,巩固练习不应是枯燥、机械的训练,而应是学生乐于参与的实践乐园。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单调、重复、机械的训练

习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以往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让学生在反复的演练中掌握计算方法。因此,教学中应多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的数学兴趣、探究精神在练习中得以培养。如,学《小小图书馆》一课时,最后设计一道开放题“填几不退位和填几要退位”,此题的设计,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对本课的重点有所突破。

2.练习设计体现趣味性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趣味的习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大脑进行积极的思考。如,在《小小图书馆》的教学中,采用情景串的方式将练习内容串联起来,借助《森林运动会》《小羊历险记》3种图书的不同情境出示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自然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对数学思维的层层拓展。

总之,计算课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课前预习、旧知铺垫为基础,以创设情境,学生发现问题开始,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探究算法为中心,以巩固应用、深化新知为终结,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陈威.小学儿童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8.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高新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计算高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经济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