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古诗词阅读有效开展

2013-04-29徐建波

课外语文·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阅读古诗词初中

徐建波

【摘要】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古典诗词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学生学习古典诗词有利于加深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充分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且还能够从中汲取一定的智慧。在初中人教版教材中,大量的古典诗词存在,这些诗歌充分带领学生感悟丰厚的古典文化,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诗歌的写作背景和所描写的时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相隔十分遥远的距离,学生不容易获得比较直接的感受。因此,很多学生会对这些古典诗词感到非常的陌生,很难切身体会到诗中所描写的景象。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谈如何顺利开展古典诗词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白居易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说道:“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由此可见,古时诗人创作的素材都是来自于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事件,诗中所描写的内容集中了作者全部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现实,具有很重要的思想意义。在日常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感受到诗歌的深刻内涵。

一、相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一批相似的诗人

唐朝是诗歌产生的繁盛时期。由于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国家推行开放的政策,因此当时唐朝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主要表现为中外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交流。在这种稳定的社会背景下,文化交流达到鼎盛,唐朝文化也从国外很多国家中吸取艺术营养,不断丰富自身文化,这样,唐朝称为出产诗歌数量最多的一个朝代,很多唐朝诗人也正是因为在当时创造出大量的诗词作品而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

国家实现了统一,社会环境由此出现了安定、团结的局面,人们的生活也相对比较富足,这样的条件下,一些具有远大抱负的文人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在政治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因此他们远离亲友,走上了追求仕途的道路。这些离别的场景激发了使人的创作灵感,于是大量的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被创作出来,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谓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唐朝生活的景象,而且简单的几句诗词,却充分体现出作者的价值观。再比如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通过描写书生投笔从戎客观反映出诗人豪迈的英雄气概。再比如孟浩然在诗中写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寥寥数句生动地描写出淳朴的农家生活和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这样的景象只有生活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才能够描写出来。如学生认识到诗人如果处于相似的社会背景之下或者拥有相似的人生经历,那么会很容易发现这些诗人所创作的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惊人的相似。

二、社会境遇的不同造就诗人不同的文风

如果诗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出现了重大的变化,那么诗人创作的文风也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景象。诗人杜甫最能够说明这一点,唐朝处于最繁盛时期的时候,杜甫正处于读书漫游的期间,由此他才写下“放荡齐赵间,裘馬颇清狂”的诗句,也写下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充分体现出诗人的壮志情怀,这时候所创作的诗歌特点与李白诗句有一定的相似,充满了浪漫、豪放的情怀;后来,唐朝出现了“安史之乱”,国家也迅速由兴盛转为衰败,杜甫也开始过一种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时候的杜甫所创作的诗歌一改往日的文风,转向反映人们的生活疾苦,如他创作的著名的“三吏”和“三别”。很明显,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杜甫由从前的最自己的表达转为了对社会的反映,创作方向因为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我们再以《春夜喜雨》和《春望》两首诗为例来说明这一点,这两首诗尽管都是对春天的描写,可是却为读者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它们的文风也存在强烈的反差。《春夜喜雨》这首诗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一种由衷的喜爱,试图通过诗句将自己的喜悦之情传达给读者,文风自然、清新;可是《春望》这首诗却通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睹物伤神、暗自垂泪的场景,充分体现出他的后期作品具有“沉郁顿挫”的文风。这两种文风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我们只要稍加分析就会找到原因。《春夜喜雨》创作于作者生活在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时期,这是作者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颠沛流离之后,生活初步稳定下来,因此诗中能够反映出作者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拥有稳定生活的喜悦。可是《春望》这首诗创作背景是作者被困在长安时期,诗人曾经被叛军单独监控起来,时间长达几个月,当时他与自己的亲友在战乱中已经失散,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亲人是生是死。诗人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当他看见春天到来时,忍不住要产生悲苦的情怀了。

所以很明显,诗人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同,人生经历不同,都会对诗歌的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文学作品之所以被创作出来,大都是由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诗词创作当然也符合这一点,恰如“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现”所言,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思想感情才会激发创作的欲望。所以,学习诗词,正确理解诗词。一定要对作者的经历、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正确把握诗词中的思想内涵和诗歌的文风,假如对这些内容丝毫不了解就胡乱评判,肯定得不到正确的认识。

三、结语

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感受生活的能力,他们能够借助于对社会、对环境的了解来提高对古典诗歌的认识,进而独立解决诗词欣赏中的问题。因此,在诗歌阅读的教学之中,应该引导学生从社会的背景、个人的遭遇等方面总结古诗词的学习技巧,并引导他们对这些现象进行反思,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少学习古诗词的枯燥性。

参考文献

[1]杨章凌.浅谈古诗词的教学[J].文学教育(上),2009(07).

[2]唐晓凤.浅谈如何引导高中生学好古诗词[J].才智,2010(23).

[3]王良田.古诗词赏析之我见[J].知识经济,2010(01).

[4]吴海燕.浅谈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0(09).

[5]余昌江,余秋凤.古诗词教学中人性美的探究[J].文学教育(上),2011(06).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阅读古诗词初中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