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求职信写作的中西文化差异

2013-04-29黄元清

学理论·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写作

黄元清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面临越来越多进入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或国外集团公司等工作的机会。认识中西文化差异,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在求职信写作中的体现,有助于求职者写出更地道得体的英语求职信,这对获得面试机会乃至工作机会都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英语求职信;写作;中西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0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278-0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面临越来越多进入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或国外集团公司等工作的机会。要抓住这一机会,一封地道得体的英语求职信显得至关重要。

关于如何写作英语求职信,已有不少研究对写作技巧、写作规范、写作范例等进行了探讨,或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语篇、体裁、语用等分析。但对于在写作中应该注意的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还尚显单薄。

求职信在英汉环境中都属于应用文,都有严格的行文规范。但鉴于中西文化差异,中英文求职信的行文规范也存在一定差异。不少中国学生习惯写作时先写汉语,再挨个翻译成英语。这就必然导致某些在中文中得体的表述在英文求职信中却不被接受,从而造成负面影响,错失面试或工作机会。本文探讨源于中西文化差异的中英文求职信写作差异,以尊重客观差异,尊重对方文化,有利于信息的正确传递和交流的顺利进行。

一、层级制度与民主社会

中国是一个层级制度统治下的层级社会,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及家庭内部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存在着层级。整个社会基本是以权力为核心,实行自上而下、逐级管理的运作方式。长期的社会层级结构形成了我们尊上爱下、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在汉语求职信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敬辞和谦词的使用。如 “尊敬的贵单位/公司领导,您好!”,在这个简单的开头称呼及问候里,使用了“尊敬的、贵、领导、您”四个敬辞。又如表明意图时常用“我恳请贵单位/公司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我将用我的一生报答您的知遇之恩”,其中使用了“恳请、让、报答、知遇之恩”等谦词,结尾则常用“此致、敬礼”等敬辞。这些敬辞和谦词的使用,一方面表达出自己对对方的尊敬,同时也体现了求职者和招聘者之间的层级关系。

在现代西方社会,政府权力运作仍是按层级结构进行,但在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领域则无层级结构。人们信仰人生而平等,不以权高为重、不以年老为尊,强调个人能力的发展。因此,英语求职信中往往不使用敬辞和谦词。如信首称呼在不知聘用者姓名时常用“Dear Sir/Madam”,知道姓名时则可用“Dear Mr./Ms. X”。这体现了在西方社会中,招聘方与求职者是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另外,如果既知道招聘者姓名还知道职业头衔时,开头常表述为“Dear Dr./Pro. Smith”,这也体现了西方人在社会生活中追求平等、不以权位为重的观念,而是突出强调对个人职业能力的重视。信尾署名常用“Sincerely (yours) X”或“Truly (yours) X”,这体现了在求职者看来,自己与招聘方也是彼此平等的。如果中国求职者不了解这一文化差异,仍然根据汉语习惯,使用在英语中不为得体的自谦甚至自贬的表达方式,极易被误认为是信心不足、本事不够,不利于获得展示我们真正才华的机会。

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集体主义体现为群体取向和他人取向。群体取向指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即“舍小家,顾大家,以大局为重”。群体取向在汉语求职信中主要表现在表达决心时显示出的奉献精神,如“我将为贵单位/公司的发展奉献我毕生的力量”。其次还体现在行文中追求语篇的整体效果,措辞考究,不惜引用古诗词和充满激情的词汇,如“十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雄鹰展翅急需一方天空,良马驰骋尚待一方路径”等使文章显得神采飞扬,给招聘者留下激情澎湃、才华横溢的整体印象。他人取向是群体取向的延伸,体现为做事时首先考虑他人看法,逢人多说好话,以建立和谐关系。如“首先向您辛勤的劳动致以崇高的敬意!”;“蒙阁下抽闲一顾此函,不胜感激”。这些礼貌感激之词体现了中国人的他人取向价值观,意在给对方好印象,从情感上建立良好关系。

与中国人的群体取向和他人取向相比较,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是由民主社会延伸出来的,它坚信人与人之间生而平等,无尊卑贵贱之分,故英语求职信中常无敬辞和谦词。求职者用语措辞均站在与招聘者平等的立场。其次,个人主义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的重要性,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故英语求职信中大量句子使用第一人称“I”作主语。如汉语求职信致谢时均省略主语“我”,突出宾语“您”,体现他人取向(如“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英语求职信致谢时则表达为“I appreciate being considered for your faculty position”,充分体现了西方人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另外,个人主义强调自身能力的发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英语求职信没有中文求职信那些意在拉拢彼此情感距离、留下好印象、建立良好关系却与应聘职位无本质联系的表达,而是在第一自然段明确陈述应聘目的,第二、三自然段说明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并阐明为什么自己是该职位的不二人选。第四自然段提出面试要求、给出联系方式。从这一谋篇布局可以看出,缘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英文求职信重在提供与应聘职位有本质联系的信息,突出个人能力和胜任特征,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

三、螺旋型思维与直线型思维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直觉、具体为特征,体现为“先分后总,先小后大”,思维活动大多是螺旋式地绕圈向前发展。在谈论某一问题时,往往采取的不是直线式直入主题的方法,而是通常先做适当铺垫、陈述相关信息,再切入主题、最后得出结论或陈述自己的目的、观点等,被称为围绕主题绕圈子的“迂回式”思维方式。这在中文求职信中也有明显体现。中文求职信通常不是开篇直接表述应聘目的,而是先问候并表达谢意,然后介绍个人相关信息和胜任特征,最后才提出应聘目的。这一迂回式的写作方法真切地呈现了中国人的螺旋式思维模式。同时,中国人绕圈子的思维方式还体现在陈述一些与应聘职位无直接关系的信息,如问候语、客套话,古诗词、祝福语、致敬词等。这些表达省略后不影响必要信息的提供,但却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从而有失得体而不被接受。

西方人则更重抽象思维,倾向于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舍弃次要的、抓住本质属性,是典型的直线型思维模式。在写作中体现为:遣词造句上往往遵循从一般到具体、从概括到举例、从整体到部分的原则;行文结构中习惯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突出中心。因此,在英语求职信中,文首没有问候语,没有客套话之类的和应聘无本质联系的表达,而是直截了当地陈述应聘目的,紧接着重点阐述所具备的胜任特征,以表明自己是该职位的不二人选。汉语求职信末尾往往要用祝愿语和“此致 敬礼”等敬语;而缘于西方人的直线型思维模式,这种表述在英语求职信中被认为是非必要信息,与求职主题无本质联系,因此不必使用。

中西方由于长期以来的社会历史背景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并导致了东西方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文化无优劣之分,但存在客观差异。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尊重彼此的社会文化差异是和平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入乡”需“随俗”,中国求职者在写作英语求职信时,需要了解这些差异,并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按照西方人所接受的模式写作,避免浓厚的中国式英语,尽量使文章地道得体,从而达到正确有效地传递信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有及获取更多的面试和工作机会。

参考文献:

[1]那乌兰.英语求职信的信息分布特点及其教学意义[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19-121.

[2]王丽娟.在商业背景下对中国人英文求职信的语步分析[J].考试周刊,2011,(2): 66-67.

[3]王明梅.从体裁角度看中、英文求职信直接的异同[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86-88.

[4]徐丽梅.英文求职信写作规范[J].职业技术教育,1999,(18): 35.

[5]张华伟.大学生英语求职信中的语用失误分析[J].西部大开发,2010,(1): 179-180.

[6]郑洪泽.评一份应届毕业生的求职信[J].秘书之友,2007,(8): 22-24.

[7]郑瑶菲.试析英文求职信的语篇特征与写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5): 127-130.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差异写作
中西文化差异对外语课堂教师角色的影响
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文化差异导入探讨
由文学作品中的叛逆女性浅析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研究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外贸企业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策略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