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2013-04-29李耀平

课外语文·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阅读分析

李耀平

【摘要】怎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如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分析模仿优秀作品,进而独创是笔者在实践中常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分析;独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两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中, 我发现一个颇令人忧虑的现象:大部分学生都怕写作文,平时自觉练笔很少,连几百字的周记都是左支右绌,课堂作文多是搜肠刮肚的急就章,真正能写出富有思想个性的佳作的可谓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视野狭窄,思想机械、贫乏,缺乏创作热情与资源。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认为不妨尝试从阅读、分析、模仿、独创四个方面做起。

一、阅读

阅读是指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优秀范文,主要是教师导读和学生自读。教师导读是指教师范读,力求声情并茂,读出韵味,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与作品中的人物、情境融会贯通起来。通过教师导读,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爱好,进而诱发学生写作潜能。诗歌教学更应如此。因为形象是诗歌的灵魂,从诗歌语言的吟咏中逐渐把握诗歌的形象是学习诗歌的必由之路。学生自读是在教师指导和掌握阅读技巧的基础上阅读作品,包括课内与课外两种形式。课内自读时教师不宜对文本作过多的讲解,否则就成了灌输,与阅读思维习惯背道而驰。因为阅读活动首先是阅读主体感性地接触文字材料,而非理性分析。当然教师也不能完全放手,如阅读目的最好事先结合单元重点以及教学整体计划制定出来,使学生的阅读更有目的性。在课时有限的背景下,课外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大量的课外自由阅读不仅能提高他们鉴赏和评价作品的能力,而且能开阔他们的胸怀和视野,为写作积累语言材料。这一环节教师也不能干预过多,机械地列出一些所谓的必读篇目,要求学生做出多少知识卡片,实践证明这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厌读的心理,由此他们根本无法真正进入作品的境界,获得精神养料。当初针对学生课余大多只做数理化而不读书的情形,同时为了完成语文读本的教学任务,还便于统一检查,我曾让学生每星期阅读一些与课文编写配套的篇目,并要求做好知识卡片上交,结果越到后来流于形式完成任务了事的卡片越多。倒是一些基礎较好能突破常规自由阅读的学生提高很快。所以应该以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研究重点。阅读的范围不仅是名著,平时更应多读报。有人说,报纸是时代的“风雨表”,是生活的教科书。报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极具社会性和可读性,是极好的语文学习辅助教材。上海特级教师杨峻岩就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从读报、剪报、评报中做积累。阅读首先要有数量,才谈得上质量。据调查,如今完整读过四大名著的中学生微乎其微,更别说外国名著和其他学术著作了。又调查某校高三年级500多名学生的课余阅读情况,经常读课外书的同学不到5%,平时几乎没看“与教科书无关的书”的同学占80%以上。贫乏的阅读直接导致思维的贫血和人文思想的萎缩,如此,写出来的东西怎么会“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富有创新”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二、分析

分析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作品。朱熹曾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在分析课文方面,应试教育大多是以教参为指挥棒,教师也多以教参为唯一标准,在讲授或引导学生思考时,最终都把作品与教参对号入座,这样拘泥于教参,必然从根本上否定了赏析作品是读者的一种积极的再创造活动,也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主观创造性。所以,教师本身应该广泛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以自己的辐射思维带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容许学生富有个性的见解,打破教参的绝对权威。另外,教材中的范文也并非完美无缺,因而在引导学生鉴赏范文的优点时,还要看到作品的不足。深刻来源于辨证思维。如果分析范文纯粹讲教参,或只看其优点,本身与作文审题中的“广角分析”相矛盾,这样机械地教学,实质是割裂了教材与写作的密切联系,讲和练各自为政,这恐怕也是语文教学长期“高耗低效”的根源之一。

三、模仿

模仿就是引导学生模仿优秀范文进行写作。模仿是初学写作者的必由之路,但模仿不等于照抄。教师可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认清作者在写人、状物、议论、抒情等方面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表现,在吃透范文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模仿范文,做到不照搬原结构,不照抄原句子。这种模仿很接近于改写,这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步。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年轻时对写作很感兴趣,他经常阅读《旁观者报》上的文章,并把要模仿的范文挑出来,认真研读再用自己的语言写成文章。再与原文对比后,不对的地方加以修改。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他的写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冰心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模仿是最深的爱慕。”只有你喜欢的事物,你才会去模仿。同样,只有那些能引起你强烈的阅读兴趣,读后深受启发和感染的作品,你才能产生一种模仿的欲望。所以要精选模仿的范文,要选那些“一见钟情”、百读不厌、文质兼美的适合自己口味的佳作,这样才能保证模仿学习的活动始终在积极的心理机制下进行,从而收到好的成效。

初学者可先从模仿范文的语言入手,再思考文章的结构和立意上,最后能够不被范文所束缚,“取其神”这是模仿的最高境界。模仿绝不能总是“依样画葫芦”,而要多看一些范文、佳作,从多方面进行揣摩、比较;同时,更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直感和灵性,即使难免幼稚,也要比鹦鹉学舌可贵。要从具体文章中跳出来,学习范文传神的方式方法,融进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达到模仿的真正目的。我们要从模仿中丰富自己的个性,而决不能因模仿他人而丧失自己的个性。

四、独创

独创是指学生独立写作的过程,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从学生怕作文、抄作文的心理分析其原因无非两种:一是没有写作灵感,二是没有写作能力。前者需要生活源泉的催发,后者需要多读多练。要获得写作灵感,首先要扎根于生活的沃土,多观察,多实践,多体验,多思考,以便让大脑能够储存丰富多彩的记忆表象,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感知真善美与假丑恶,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千岩万壑、奇花异草、日月星辰、茫茫雪原等自然事物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与美的熏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这个目标的实现关键要靠老师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媒体的走向,学会倾听社会的各种声音,走进最新思考和最佳视角,关注社会热点,回顾几年的写作,梳理自制的名言录,锻炼自己腹稿成篇的能力,让文章的发酵与创新更为充分。教师还要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上课多讲“废话”,当然,这些话是自己思维的结晶。希望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教师首先自己善于观察和描述生活;希望学生有思想智慧,教师首先自己有思想智慧。人说当好教师难,当好语文教师难上加难,这话非常通俗地道出了现代语文教师的尴尬:他已远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学的教授者,更应该成为熟谙文理社哲史甚至医学的通才。唯其如此,他才能从容应付知识大综合后错综复杂的情况,也才能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培养出真正具有智慧的富有创造性的学生。然后,要鼓励学生在大量记忆表象的激发下,调动联想和想象,写出胸中澎湃的文字。先不要急于考虑篇章结构和中心思想,因为写作的规律是感情先于结构和思想,内容先于中心。在完成了从腹稿到草稿的转变后,再要学生对文章进行修改润色,对文章的表达不断选择、更新的过程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修正的过程。学生最怵修改自己的文章,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认识和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由此教师要做必要的面批工作,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跳一下就能够着”的愿望。如此作文,学生不会觉得艰难,而且受益。

总之,在中学生写作过程中,阅读、分析、模仿是基础,生活是源泉,灵感是动力,创造是目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阅读,讲课文时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引领学生走出书斋,督导学生勤奋练笔,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创造出精彩的作品。

(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阅读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