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13-04-29孙兆丹
孙兆丹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应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条件、突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理念等等,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高职学生;创新能力
一、我国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引导实践创新教育,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参与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如举办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同时各类高校也在积极培养工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在科技创新创业园、技术创新工作室等采取“五结合”的创新模式;大连理工大学的综合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等等。总体来说,教育实践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在质量和数量上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高职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与世界知名企业争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对于中国企业来讲,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专业技术人员是促使一个国家社会与经济腾飞的骨干力量,而高职教育则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技术专利可以购买,研究成果可以引入,但是技术人员必须依靠高职院校自身来培育。因此,高职院校肩负着创造新型人才的特殊历史使命。
三、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偏少,试验设备不足,仪器设备在实验时无法做到人手一台,比如大型设备更是让学生不敢奢求,只能观看实际操作步骤,不能进行自己动手操作,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实践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
(2)专业培养方案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不能跟实际社会需求相结合。课程安排多是注重理论性,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开设的课时较少,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识不够,不能跟社会挂钩,导致学生在就业时不能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
四、高职机械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讨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结构,知识内容可以包括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也应由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向开放式过渡。实验课程设计中,应在原有的公共实验课程的基础上,增设选做实验课程。在实验内容改革中,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应逐渐增加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数量,减少验证及演示类的实验项目。以“宽基础、专门化”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优化课程体系,鼓励增加课程的种类和数量,多开设选修课,允许学生跨专业进行选修。
(2)改革教学方式。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思路,探索高职教育四年制改革。应考虑在不明显削弱传统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学习的同时,建立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教学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项目式教学,科研项目主要选择可服务于生产实际的项目,突出导师的导引与学生的实践,使学生的学习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3)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是实践教学条件,它同时也关系到课程体系能否落到实处,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可通过“引企入校”,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政校合作”搭建实训平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同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等。
(4)突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理念。创新能力培养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要与生产实践和工程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参与到校企合作科研项目中来,从最基本的测绘、建模入手,逐渐深入,建立学生工程意识,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5)改善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与是否具有完善的考核机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在实验实训方面严格把关,对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创新性实验和毕业设计分别进行考核。同时,学校要建立一支师资雄厚的教师队伍,聘请高级技师和技术性骨干来指导学生的实践。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队伍,注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保证实验实训所需的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机械基础技能,锻炼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对于应用型新人才的需求将更加紧迫。这对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并不统一,所以我们就应在教学当中不断总结经验,可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条件、突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理念等等,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社会合格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加快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步伐,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铁钢,王彤,刘玉利. 高职机械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市场调研分析与实施模式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124-125
[2]胡新华,马广,章跃洪,戴欣平. 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5-7
[3]刘春艳,曲尔光,钮王杰. 机械类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