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机械类专业中自动化类课程体系的建设探究
2017-01-05李海军刘宇孙坚
李海军 刘宇++孙坚
摘 要:自动化类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从教学团队建设、解决课程衔接关系、强化机电综合性实践教学与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等方面入手,进行自动化类课程体系的建设措施。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自动化类课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91-03
机械类专业主要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在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明确了对学生进行自动化技术的教学要求。因此,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自动化类课程,科目主要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工程控制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自动化类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与先进制造技术,能够从事机电结合的产品开发、自动生产设计等方面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自动化类课程体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方面原因,机械类专业有偏“机”的倾向,自动化方面偏弱,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机电两方面的知识,但是实际上各自为政,出现了机电脱节的现象,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相互融合,培养的学生很难成为机电综合类人才。
(一)理论教学内容相互结合不足
机械类专业中自动化类课程未形成合理的体系,一方面,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相互内容的层次关系,衔接不理想。授课教师各自讲授教学内容,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出现了授课内容重叠的现象。比如,在《电工技术》课程中关于直流电动机以及PLC控制的知识,而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中又有直流伺服电机和PLC技术的内容,如果任课教师间不注意交流,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复讲授的情况,在当前课程学时压缩的背景下,造成了学时的浪费。另一方面,自动化课群与机械制造类课程联系不够紧密,机电结合不足。自动化类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在机械设计与制造环境中能够利用自动化的技术手段,达到掌握机电技术的知识目标。但在教学中这两方面的课程相对独立,课程学期安排上不够合理,造成了学生机电知识上的割裂与脱节。比如,机械类课程中的《数控机床》课程,主要讲授作为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一数控机床的知识,可作为它的前续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却安排在了同一个学期甚至滞后的学期开设,不能起到前期知识铺垫的作用。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乏综合性训练
自动化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单一、薄弱,对学生综合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能力培养与训练不足,主要体现在:1.实验内容大多以验证性为主,未能充分从机电结合的角度去安排应用性强的项目;2.生产实习没有与自动化相关的任务;3.毕业设计训练缺失,近几年机械类专业的学生进行的毕业设计只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题目,没有与自动化相结合的内容。
由此可见,现有状态制约了相关专业学生对机电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训练。因此,在我校实行学分制的背景下,如何使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具备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和技术发展要求的机电综合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对自动化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自动化类课程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既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广阔平台和凝聚教师向心力的良好载体。在机械类专业自动化类课程教学中,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和组织模式,有利于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便于科学合理地构建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教学资源,整合团队成员的优势,为教学实践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建立科学合理、衔接有序的课程体系
围绕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自动化类课程中各科目的具体教学内容,特别要注重各科目的衔接及其知识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在《电工技术》课程中重点讲解电路基本理论、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器控制;直流电机以及PLC控制在后续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中讲授;《测试技术》课程中主要讲解传感器与信号处理,测试系统的构建由《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介绍等。理顺自动化类课程授课次序(如图1所示)。
图1 自动化类课程教学次序
在机械类专业的自动化类课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主,面向具有代表性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开发,从较宽广的应用范围讲述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涉及知识面广、容量大。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系统、检测系统、伺服系统、控制系统、接口技术以及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该课程对于机械类专业中“机”“电”类课程知识的衔接与协调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课程关系(如图2所示)。所以可以以此为抓手,统筹安排,妥善处理好两大类课程的体系建设问题。
图2 机电类课程关系
(三)加强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在实验内容上,突破课程体系的界限,将机械设计、液(气)压传动、电气控制和PLC、单片、测试技术等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围绕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备,建设系统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或开展机电综合性课程设计。
加强机电相结合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的建设。探讨在原有实习项目中如何增加自动化类的要求,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实习基地(大型国有企业)的资源使学生得到现场的综合训练。增加机电一体化的毕业设计题目,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整合与提高。
(四)构建学生创新教育体系
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构建创新教育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学生往往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竞争意识强,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创新意识。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机器人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其机电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科竞赛还可以与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中,逐步形成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控制相融合的构架。
三、结束语
机械类专业中的自动化类课程是其专业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设置课程及其教学内容、科学安排讲授学期与次序,并与机械类课程能够有机结合对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中,对机电结合的一体化人才需求比较旺盛,培养出掌握机电技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使之在工作岗位做出贡献,是高等教育的目的。建设并完善机械类专业自动化类课程体系,可以适应学分制的要求,为培养学生机电一体的综合应用能力提供环境和条件。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电气控制技术”;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316)。
参考文献:
[1]王福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类课程设置的思考[J].内江科技,2008,(9).
[2]李军,范剑.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电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3).
[3]刘进志,温少芳,智小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电气类课程建设与研究[J].科技咨询,2012,(31).
[4]李翔,黄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