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2013-04-29郭高萍

关键词:质量工程教学质量策略

郭高萍

摘 要: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结合东莞社会发展实际,以新建院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其实施质量工程策略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质量工程;新建高职院校;策略;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6-0017-03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今后十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的任务、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提高质量”[1]。经过十多年的跨越式大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将重心从规模扩张型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质量提升型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来。从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到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战略重点。地方高职院校如何顺应形势,抓住机遇,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数量充足、技能精湛、素质良好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一)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从外部环境讲,高等教育规模经过近些年的超常规发展,出现了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失衡,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期望值升高。从内部发展讲,在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中,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是矛盾的统一体,若如仅追求规模和数量的扩大,不顾质量和内涵的提升,那将影响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所以,现阶段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谋求教育系统内部平衡协调的必要举措,是追求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师生数量、专业种类等快速增长,但在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校园文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我们应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

(二)应对高职教育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据统计,2010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1246所,在校生数966.18万人,毕业生数为316.37万人[2]。广东省有高职院校83所,在校生64.8万人,规模居全国第四位[3]。尤其在珠三角,各高职院校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而生源日益减少的趋势、产业结构的同质化等因素也将导致院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在数量众多、特色各异的院校中,作为新建院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挑战与机遇并存。根据《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到2015年广东省将建成11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25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所以,学院必须抓住发展机遇,深化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才能早日成为东莞职业教育的领头雁,冲出东莞,冲出广东,真正成为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学院。

(三)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迫切需要

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迫切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东莞的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基础雄厚,企业资源丰富,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学院只有立足东莞,服务企业,培养数量多、技能精、能力强、素质好的高技能人才,才能站稳脚跟,实现长远发展。

二、实施质量工程的策略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需要启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管理制度及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等全方位的转变。根据《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精神,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策略。

(一)建立三个体系,为质量工程建设提供制度环境

1.加强领导,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工程涉及的范围广,影响大,所以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权明确、奖惩并举的工作机制。学院要结合办学定位和发展趋势,出台科学可行的《质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组织体系,统筹负责质量工程的规划实施,构建学院、系(部)二级管理模式,确保建设过程有章可循、有序推进,达到预期成效。学院还应建立有效配套机制,包括培育机制、竞争机制、考核机制等,调动二级单位的积极性。

2.立足校情,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国家、广东省出台了质量工程的相关政策,包括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等。学院应以上级评审指标为准绳,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包括量化指标体系、验收考核标准等,确保符合校情、标准明确、操作可行、实施到位,效果明显。

3.多措并举,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从校内讲,要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和管理部门在质量工程监控中的主导作用,实行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有效监督。可以通过设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建立网上评教机制等调动学生及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及时掌握一线信息。从校外讲,要积极鼓励行业企业参与,从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企业满意度等角度对学院顶岗实习的学生和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评价;还可以引入专门机构对学院的专业课程、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形成自我评价与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长效监控机制。

(二)加强项目建设,为质量工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重视申报立项,发挥项目建设的示范作用。项目建设既是质量工程建设的具体形态和评价指标,也是質量工程建设的突破重点和工作抓手。根据2009年《关于印发〈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省高校质量工程”包括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计划、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高水平队伍建设计划等十大建设项目。学院可先选择2—3个质量工程项目进行重点突破,尽快培育出省级项目,再逐步申报国家项目。校级项目是基础,省级项目是骨干,国家级项目是龙头。学院要高度重视校级项目的基础性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点带面的局面,切实发挥项目建设对总体质量的示范引领作用。

2.强化过程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预期效果。在国家启动“质量工程”建设后,一些高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重申报,轻建设,获得立项资助后,建设和运行管理就处于停滞状态,不仅没有效果回报,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要认识到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过程控制,明确项目管理单位应履行哪些职责、项目负责人应承担哪些责任、项目在不同建设阶段应达到哪些目标等具体问题,真正做到以立项建设为标杆,带动专业、课程、队伍、实验室等各方面建设,提高办学实力。

3.大力宣传推广,扩大项目成果的辐射影响。项目建设取得一定成果后,要及时开展推广宣传工作,将项目成果从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真正发挥项目建设对质量工程的带动作用。项目成果的推广和转化,需要软硬环境的有效配合。一方面,学院要加大投入,为项目应用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实验基地等,另一方面,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项目建设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等途径,与校内外专家同行交流互动,集思广益,不断完善建设成果,真正把项目成果推广应用到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转化为普通教师的教学资源,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质量工程的长远效益。

(三)改革培养模式,为质量工程建设注入发展活力

1.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纽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校企合作是学院与企业双方共享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重要平台。学院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根据东莞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发展趋势来规划专业建设道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保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需求,就业数量多且质量高。

东莞确定了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和四个特色产业,学院已开设的电子、服装、家具和印刷等专业都依托东莞支柱产业而设。重要的是,学院要想方设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和学院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专业课程改革、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编写教材和开发教学资源,深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產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2.以实践育人为重点,积极培养德技兼备的人才。实践包括校内实验、校外实训及顶岗实习等几个阶段。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要从实训教师、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场所等多方面予以保障。学院要加快实验实训室建设进度,建设更多的“校中厂”“厂中校”,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引进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浓郁的职场氛围,实现实践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学院也要重视德育工作,通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加强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技术精、综合素质好、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3.以特色办学为突破,努力提升学院的竞争优势。以特色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已成为时代的特征。凭借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来服务行业企业,赢得社会认同,是学院快速发展的关键。社会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就在于能否及时满足社会众多需求中的某一种或几种需求[4]。学院要立足东莞产业需求,认真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模式等问题,提供符合东莞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和优质的社会服务,形成“比较优势”,才能在国家、省的高职院校布局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专业是办学特色的基础和载体。要以优势专业为基础,有所为有所不为,全力打造特色专业。目前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成为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立项项目,要以此为契机,培育专业特色,并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鼓励各系培育特色课程、特色教材、特色教学模式,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各类专业,满足东莞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四)培育质量文化,为质量工程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1.强化全员重视质量的意识。质量文化是以质量为中心,把学校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内在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全体师生在质量意识和质量工作中的共同价值观[5]。如果说项目建设是质量工程建设的硬件,那么质量文化就是软件,渗透在学院各项教学管理活动中,影响着广大师生的价值取向。为保持质量工程的长期效应,学院要将质量文化建设融入到质量工程建设的每个项目、每个环节中,营造“时时牢记质量、事事讲究质量、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将质量意识内化为全员自觉按高质量、高标准要求开展工作的动力。

2.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有一种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这是一种全面、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思想。在实施质量工程中,学院可引进这种管理理念。质量工程建设不仅限于教务处等某一两个部门,而是涉及学院各个部门和各类工作,需要将大大小小的各类管理目标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和每个过程,需要从上到下全院师生的共同参与,所以全院师生要自觉融入质量工程建设中,认识到每项工作都是质量工程建设的一部分,每个成员都是质量工程建设的一分子,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强大作用。

3.努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存在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团队。从微观看,包括由项目建设人员组成的团队,从宏观看,整个学院就是一个大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都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团队精神是众志成城的合力,是群策群力的共赢。学院教师有良好的专业特长和个人素质,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队的整体作用才能产生巨大合力。学院要通过“办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学院”这一目标将全院师生的力量集中起来,发挥团队管理者的核心作用,激发成员的参与性和创造力,培养成员之间的团队情感,形成推动学院跨越发展的无穷力量。

(五)加大“三个力度”,为质量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加大队伍引导的力度。能否发挥项目的成效,实现预期建设目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广大一线教师能否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真正参与进来,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学院师资力量相对紧张,承担着大量教学任务,建设质量工程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院必须尊重教师的首创精神和发展个性,建立教师发展和评价机制,为教师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各尽所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

2.加大政策鼓励的力度。质量工程建设需要人、财、物的综合调配,涉及校内与校外各方资源的整合,所以要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比如,在调动教师主动性上,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评先、课时酬金等方面向参与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教师倾斜,确保建设队伍有动力、建设过程有活力。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可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创业和社会实践资助项目等,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搭建平台,使学生成为质量工程建设的参与者和成果的受益者。

3.加大经费投入的力度。学院要设立质量工程建设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财务处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根据每年质量工程建设计划,深入调研论证,制定质量工程预算,严格过程管理,确保投入到位、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 努力实现高

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R].2010-08-23.

[2]白汉刚.“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1).

[3]罗伟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建设幸福广东添砖加

瓦——在全省2011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

2012.

[4]蔡克勇.我国新办院校发展的战略选择[J].交通高教研

究,2003,(1).

[5]朱永江.高校“质量工程”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考[J].高教

探索,2011,(5).

猜你喜欢

质量工程教学质量策略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对民办高职质量工程内涵建设的建议
基于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质量工程背景下的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