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3-04-29朱孟娟
朱孟娟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而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可以使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在活动中得以发展。因此,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每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在教学中进行心情教育
所谓“心情教育”,就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孩子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心情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和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
(一)调控情绪
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情绪饱满、精神焕发,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和热切的心情去学习、探究,学生的一切潜能就会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坚持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创设成功的条件,让学生感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满足感,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
(二)挖掘教材
由于心情素质是学生后天接受教育的产物,所以,学生心情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心情素质往往是以教师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原动力的,而这种原动力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基础。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应该认真挖掘,并用其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中,我常引用故事和趣事,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等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及学习数学的价值,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增强了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三)倡导协作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少同伴,缺少群体生活,有些同学养成自私和孤僻的性格,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和支持学生与其他同学多进行交往活动。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可让学生计算粉刷教室的面积是多少,需要用米尺、测绳量出教室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这时让一个同学来完成是很难的,于是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结果很快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互帮、互教、互学的形式,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惜友情,倡导协作,学会协作。教师要创设条件给学生多些共同协作的机会,多一些共享快乐的机会,以开拓思路,养成良好的性格,并能够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與环境的协调,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人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进行评价教育
评价具有强烈的导向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实行无劣等评价。对于学生的操作和表达,应以鼓励和赞许为主,即使学生表述不完整或者是不正确的,对于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应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主要可采用自评和互评的形式。
自评就是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对自己的学习状况适时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从而积极地把评价纳入到自己独立的学习认识活动中去,减少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体或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主要在于形成集体的标准和舆论,使学生在相互评价、自我比较中获得自主发展,这种评价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
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变化时,为了讲清“甲比乙多几分之几”不等于“乙比甲少几分之几”这一问题,教师出示一道判断题作为铺垫,“你们今年12岁,老师今年36岁,老师的年龄比你们大2倍,而你们的年龄则比老师小2倍。”学生有的认为对,有的认为错,各持已见。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体现民主性原则,让更多的学生有暴露思维过程的机会;二是学生可以把先前自己的评价与后来得出的正确思路作自我比较,对自己的评价能力有正确的心理暗示;三是营造民主、幽默的学习氛围。这三点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在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
教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心态,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
(一)巧设障碍
对于学优生,教师不能一味地表扬他们,助长他们的自满情绪,而应该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阻止不健康的心态潜滋暗长。如增加习题的难度,让学生一时陷于困境,设计一些似是而非的题目让学生在“假象”中失误,针对学优生的各种缺陷提出书写整洁、寻求更优化解题方法等要求。教师“为难”他们,目的在于教育他们懂得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挑战失败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帮助他们调整自视过高的不良心理。
(二)迎战挫败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栽跟头的可能性会很大,尝到失败的苦头,当然不足以形成乐趣,而且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如果教师把爱的阳光雨露撒向每一位失败者,鼓励他们总结教训,迎战挫败,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便可以强化他们的学习意志,从波动性一步步发展为顽强性,使他们成为学习上的进取者。
(三)耐挫训练
除了适时地设置适度的思维障碍,扩大“现有发展区”与“最近发展区”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还应引导学生在经过挫折获得成功后,回顾克服困难的过程,寻找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反思意识,锤炼其自信心,使其具备更坚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学习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把教师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