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

2013-04-29蒋智慧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准线双曲线抛物线

蒋智慧

摘要: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信息技术以它强大的功能实现着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得数学教学从单一的黑板静态模式到动态演示模式,从教师讲、学生听到“师生互动式”教学,从“学数学”转向“做数学”。

关键词:数学课程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理解概念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数学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其从单一的黑板静态模式到动态演示模式,从教师讲、学生听到“师生互动式”教学,从“学数学”转向“做数学”。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手段的先进、效率的提高,它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实现了学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后,师生可以用类比法分析双曲线的对应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方法简单进行验证。

4.描点法画图的类比

描点法画椭圆的图形,是在理解椭圆的性质后,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具体步骤是

①变形:在第一象限及其边界内,椭圆方程变形为y是x的函数;

②列表:在0≤x≤a内,选出几个x的值,计算出对应的y值,列出表格;

③描点连线:以表中x值为横坐标,对应的y值为纵坐标,依次描出相应的点(x,y),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联结各点;

④对称画图:利用对称性,画出全部图形。

学习双曲线的性质后,可以让学生提出双曲线画图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类比能力。

5.比不同点

教师在椭圆与双曲线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运用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对新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要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找出它们的差异,即“比不同点”:

①定义中的“距离之和”与“距离之差的绝对值”;

②标准方程中“+”与“-”;

③a、b、c的几何意义及大小关系;

④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⑤双曲线的渐近线的理解与渐近线方程的推导。

(三)抛物线与椭圓、双曲线的类比

从内容上看,抛物线与椭圆、双曲线的知识结构相同,研究方法为学生所熟悉,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具备良好的基础;从数学思想上讲,它始终贯穿着数形结合、化归、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首先,使用Flash给学生演示抛物线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形成过程,师生总结出:平面内到一定点F和到一条定直线l(不经过点F)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接着,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以开口向右为例)。引导学生一起建立直角坐标系,过焦点F作准线l的垂线,垂足为K,以KF所在的直线为x轴,以线段KF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设|KF|=p(p>0),则

①找已知条件:焦点F(p/2,0),准线l:x=-p/2;

②设点找关系:设点M(x,y)为该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则|MF|= d;

③列式计算: √(x-p/2)2+(y-0)2=|x-p/2|;

④整理化简: y2=2px(p>0);

⑤强调抛物线标准方程中p(p>0)的意义:表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焦准距)。

这样我们把方程y2 = 2px(p>0)叫做焦点在x轴正半轴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它表示的抛物线焦点坐标是F(p/2,0),准线方程是 x=- p/2。

在椭圆与双曲线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了类比的思想与一定的类比能力,那么在抛物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中,组织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抛物线自身的类比

对称类比法是根据对象属性之间具有对称性而进行的推理,在抛物线的教学中充分运用这种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区分抛物线的四种情形。

因此学习抛物线的突破口是掌握开口向右的抛物线,理清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理解焦准距的意义,熟悉焦点坐标与准线方程,进而可以运用类比法,分析开口向左的抛物线的情形,进一步可以分析焦点在y轴上,即开口向上、开口向下的情形,并能用类比的思维方式进行简单的论证,培养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应具备的观察、类比、分析、计算的能力。

为了加深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认识,也为了能用类比法快速得出的其他三种情形,首先要分析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的抛物线的特点,然后运用类比法,不难得到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

焦点位置1标准方程1焦点坐标1准线方程1开口方向在x轴正半轴1y2= 2px1F(p/2,0)1x=-p/21开口向右在x轴负半轴1y2= -2px1F(-p/2,0)1x= p/21开口向左在y轴正半轴1x2= 2py1F(0, p/2)1y=-p/21开口向上在y轴负半轴1x2= -2py1F(0, -p/2)1y=p/21开口向下四、 运用类比法在中职圆锥曲线教学中初显成效

心理学家认为,孤立的知识容易遗忘。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旧知识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类比法正是新旧知识联系的纽带,既增强了知识间的纵向沟通,同时又鲜明地展示了知识的获取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运用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贯通圆锥曲线间的联系,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之间脉络纵横交融,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加深了学生对圆锥曲线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分析近几年高职考试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圆锥曲线始终是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无论是圆、椭圆、双曲线还是抛物线,都是必考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题型呈现,综合考察学生对圆锥曲线的掌握情况。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知识,并加以巩固练习,完全可以在高职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总结近几年所带班级学生参加统考和高考模拟考情况发现,即使学生数学成绩不高,但是圆锥曲线得分率仍然比较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生的主体地位的确定与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它拓展的不仅仅是学习的空间,更打开了学习思维的闸门,使学生掌握了先进的学习工具,增强了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整合使学生由“学数学”向“做数学”和“用数学”的方向转换。

一、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通过师生使用计算机对所用课件的制作和演示,使所学内容生动了,学生理解起来更具体形象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二次函数y=ax2+bx+c中的三个系数a、b、c对其图象的影响,可以在几何画板中任意输入不同的a、b、c,观察图象的变化,通过大量的演示结果,学生自己得出a、b、c的值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影响。整个教学过程一改过去令许多学生头疼的、枯燥的理性阐述,像是在做有趣的实验,又像是在做游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空前的热情,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得出了许多新的发现和新的猜想,体验到数学发现的快乐。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成功地形成了应有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其功效也数倍于传统的语言描述与原始的板演,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欲望,提高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作用。今天的课题学习:《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我收获颇丰,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以它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和内涵,改善了数学的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动漫境界。

二、难理解的概念简单化

使难理解的概念:如,绝对值、数轴、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简单易懂了。

函数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根据函数的图象来总结它的性质,如果不结合电脑画图,学生很难抽象出函数的性质。下面我谈一下我在教《二次函数的图象》时的手段。

(一)首先让学生通过列表(至少取10组数据)、描点、平滑连接等步骤,自己动手画出函数y=x2的图象(因为学生想象不出图象的形状,画出来的图象也是五花八门,错误很多,选取几个比较规范的展示)。

(二)用几何画板画出函数y=x2的图象,让学生与自己的画图进行比较,找出错误的地方。同时也看到了几何画板画出的图形的明显特征。

(三)让学生猜测y=—x2的图象以及y=—x2的图象与y=x2的图象的关系。用几何画板在同一个画面上动态演示y=—x2的图象与y=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y=—2x2的图象与y=2x2的图象的关系;y=—5x2的图象与y=5x2的图象的关系。

(五)把6个图形合到一起,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性质,填表(板书):

y=ax21对称轴1开口方向1顶点1张口大小与y=2x2的图

象的关系a=-1y=2x2y=-2x2y=5x2y=-5x2a>0a<0(六)通过总结、比较,请同学们猜想y=—2x2与y=12x2的图象的关系。强化对a的正负、绝对值大小的变化对图象的影响,观察对称轴两侧图象的增减性,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其优点如下:

①通过与几何画板结合,增强了课堂的容量,同时把抽象的函数概念和图象直观表现出来,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②在直觀的图形比较中,学生能更快地发现图象之间的性质,也更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扩展、提高。

③节省了画图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讨论、思考的时间。

④对于a的不同的取值,可以让学生随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他们感到数学永远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学科。

三、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活起来

用几何画板演示“变换的多姿多彩的图形”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活起来。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就运用了现代媒体,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利用解霸制作了圆柱的展开过程。学生看到,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然后慢慢的展开,最后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圆柱的两个底面(圆)、一个侧面(长方形)。

但是,我没有停留在这一层次,而是继续问:“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圆柱的侧面还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可以想象到还可能是正方形。然后又继续在电脑上显示:只要圆柱的高与地面周长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正方形。然后继续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还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答还可能是平行四边形。电脑显示:斜着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之后就是平行四边形。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于学生们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或者学习中的困惑,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给予学生尽量多的帮助,使他们有兴趣关注,从而化难为易。

在几何教学中,一题多解问题,在传统课上只有给一种或几种答案,而不可能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展示所有的答案,造成对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打击。然而在多媒体的课件设计中,不但可以把所有的答案给出来,使学生对号入座,还可以把几何的开放型的题目做成动态题目,使学生各尽所能,真正变“选马”为“赛马”,使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着学习,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资料方便快捷所需内容均能迅速地加以呈现,这就加大了教学密度,提高了课堂上45分钟的利用率.一些过去只能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数学内容,可以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一些与数据处理有关的繁难运算,都能通过计算进行数学学习越来越显得潜力无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质疑.讨论,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而融为一体,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相应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使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理清概念,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具体的画面与抽象的数学内容紧密联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正确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和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叶金霞.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电子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准线双曲线抛物线
再探圆锥曲线过准线上一点的切线性质
巧求抛物线解析式
赏析抛物线中的定比分点问题
抛物线变换出来的精彩
玩转抛物线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
双曲线的若干优美性质及其应用
关于确定锥面上一条准线方程的两个误区
圆锥曲线的一个性质及应用
与圆锥曲线准线有关的一个性质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