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3-04-29刘社霞
刘社霞
摘要: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送人谋生的物质,不如送他谋生的手段。对于教师来说,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因此,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把这一理念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
关键词:基本原理加工原则知识迁移学习策略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送人谋生的物质,不如送他谋生的手段。对于教师来说,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在科技信息发达的今天,知识的更新很快,新技术的应用也很多,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或学会新技术、新工艺便落后于这个时代,因此,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把这一理念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
那么在实训教学中,该如何具体运用呢?现就数控车教学中的一些心得,探讨如下:
一、 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以不变应万变。
加工中不变的是原理,万变的是方法。
在车工的教材中,车削加工的每个课题基本上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车刀的刃磨(2)车刀的装夹(3)工件的装夹(4)加工方法步骤(5)测量(6)废品分析。我们把不同章节的相同内容作对比,就会发现许多基本相同的东西,针对不同课题的特点,有一些小的差异。都说车工一把刀,现把车刀的刃磨作对比分析。
当我们把不同单元的车刀分析作对比,我们会发现都是从前角、后角、楔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刀尖角等几何角度来做分析,根据各个角度在车削中所起的作用,再根据工件的特点、材料的特点,更具体的分析各类刀具的几何角度,给出刃磨值。其实,刀具的几何角度在第一单元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从几何角度定义,到各个角度在车削中所起的作用,都做了详细的叙述。以后各单元中车外圆、车阶台、切断、车三角形螺纹、车孔等各个课题,对刀具的分析讲解,都是对加工所需刀具的具体细化。
由此可见,有了对刀具角度定义的认识,角度在切削中作用的了解,对于具体的加工图纸,选刀,磨刀都不再是难题。
但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一开始就应用,要慢慢的渗透。在实训教学中,最初的学习,学生往往充满了新鲜感、好奇心,对于十七、八岁的学生来说,往往分两种情形,要么十分胆小,什么都不敢动,要么十分大胆,盲目的尝试,而不管是普车或数控车,安全是十分重要的,这包括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所以,最初的教学是死板的、教条的,要求学生必需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不仅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操作规程,甚至包括站立的位置、手的位置、身体的姿势等。因为老师教的都是规范的,标准的操作,按此来做既利于操作,又益于安全。
当这种教学持续两到三周后,学生对设备熟悉了,对磨刀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能磨常用的刀具,能车简单的工件,对于爱思考的学生就会产生困惑,觉得老师讲的和书上有出入或和师傅以前讲的不一样,这时候老师在给学生解惑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就是加工原则。有了加工原则,我们就可以根据工件材料、刀具材料、技术要求,合理的安排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就变得灵活而随心所欲。比如说低速车削M24×3三角形螺纹,切削深度为1.95mm,书上講分16次进刀,中滑板第一次进11格,第二次7格,第三次5格,第四次4格,……第16次进1/4格,书上讲的肯定是正确的,可操作的,但不是唯一的。分13次进刀行吗?10次呢?都是可以的,其次每次的进刀量也不固定,我们只需把握一个原则,进刀量递减,最后两次要很小的进给量或在原位置上光两刀就可以了。
二、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也不是仅用于解决书本上的问题,而是要应用于各种的实践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能否准确、有效地提取有关经验来分析、解决目前的问题,这实际就是一个迁移的问题,要将校内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用于解决校外的现实问题,这同样也依赖于迁移。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迁移能力的培养入手,否则问题解决就成为空谈。
那么,在实践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其学习策略呢?
数控在实习前都有不少于4周的普车实习,普车实习是数车实习的基础,如何把普车的技能运用到数控中去,这可以从两方面编程和对刀入手。编程前要根据图纸分析加工工艺,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加工工艺和切削用量的选择,就是普车训练的内容。学生不会编程往往是不知从何下手,万事开头难,这时就要启发他们在普车上是如何加工该工件的,把加工步骤写下来,再按照数控的指令字、指令格式,编辑起来。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往往都能正确的写出程序。
关于对刀,很多同学对对刀不理解,为什么要对刀呢?普车加工前和中途都要对刀,并且要记住纵、横向的刻度值,数控加工同样需要对刀,只是对刀完毕把X值、Z值输入刀补中,让数控机床记住,有了这样的对比,把普车掌握的知识迁移到数控学习中,这样数控学习起来便轻松多了。
三、 引导学生把理论用于实践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把理论用于实践呢?对于实习教师来讲,引导学生把理论用于实践至关重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轻理论重实践比较普遍,如何扭转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在教学中要采用多设问,多引导的方法,比如,车孔时,内孔有振纹,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分析引起振动的原因:①刀柄刚性差②切削用量选择不当③刀具主偏角过小。针对具体情况逐一分析对照,首先,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看是否引起变化,这样逐一尝试,直到消除振纹。通过这个分析、试加工过程,学生逐渐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实训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其中每一个环节,示范讲解、适当练习、有效反馈,建立稳定清晰地动觉,同时,要加强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3.
[2]彭德荫等编.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3]高枫,肖卫宁主编.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