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初中历史“灵动”课堂的创设

2013-04-29冷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3年6期
关键词:灵动课堂灵动教学实效

冷风

【内容摘要】课堂是课程实施的前沿,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灵动”的学习投入、不断产生学习的需求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课堂的创设上,而“灵动”课堂则对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实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历史课堂 灵动课堂 教学实效

现代课堂教学观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树立“学生主体”思想,把学生当作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也要求“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鼓励、唤醒与鼓舞,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打造“灵动”课堂,提升教学实效。

一、历史“灵动”课堂创设之起源

1.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的过程。M·希尔伯曼的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是不同的,只听能记住60%,只看能记住70%,而看、听、说三者结合能记住86%。由此看来,我们如果能让学生把看、听、说等动作充分利用起来,他们的精神和思维就会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而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的教学设计应当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协调,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2.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生性好动,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教师不妨采取以动制动的方式,把学生无意识的上课乱动转化为有目的、有组织的动作,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从课堂教学现状来看,长期以来教师过多地采用单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现有的知识和结论准确地、一点不漏地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而要求学生仔细听、认真记、用心背,这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式学习。而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和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增长知识、发挥才智、提升素质。

二、历史“灵动”课堂创设之策略

1.注重引导,培养意识,激发“想动”的欲望。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确立“我想学”历史的“主动学习”的态度,积极诱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特别是对历史学习的直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构建者。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通过小故事、图片、视频等资料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我能学”历史的“主动学习”意识。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显性与潜在的主动学习能力,都有表现自己主动学习能力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主动性,积极鼓励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主动学习,如在近代史“侵略与反抗”的教学中引领学生回顾并反思近代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发展主动学习的意识。

2.转变方式,创新活动,提供“能动”的机会。课堂教学应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师生关系融洽、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服务。

(1)创设历史教学氛围——“助动”。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灵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字一样。这说明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历史课堂气氛的构建,主要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历史情境来“助动”。教师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承古萌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人教版九下第4课经济大危机为例,导入新课时,我先播放了2009年奥巴马的就职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际,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听着奥巴马战胜危机的誓言,许多美国人仿佛回到了70多年前”。通过当下美国大选为切入点,大大缩短了现实和历史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调动起来。

(2)优化历史教学活动——“能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力争用历史知识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安排去唤醒学生,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动”起来。如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设置历史话剧、小组PK、历史小报制作,PPT制作评比等形式,用新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投入历史教学活动中来。

(3)指导历史学习方法——“会动”。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我会学”历史的“主动学习”的方法,以保证其“会动”。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动手的方法、合作的方法、发现的方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

3.创新评价,积极鼓励,增强“敢动”的信心。学生学习评价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的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运用评价手段,看待评价结果,重在激励,重在引导,重在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主发展。重视诊断性评价、过程评价,辩证看待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在必要的时候实施延迟评价,甚至以不评价来代替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使课堂参与更有动力。

(1)要善于抓住时机进行评价,并尽量采用“鼓励评价”。对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多给予鼓励,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上正确回答了有难度的问题,或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积极评价,这不仅保证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刺激他们继续参与课堂。鼓励学生、表扬学生,才能让学生“自信”起来,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课堂活跃持续不衰的良策。

(2)要掌握评价尺度,差异互补。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发展上是有差异的,个体之间显示着不同的特点,或天赋不一,或志趣各异,或个性迥异。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灵活掌握评价的尺度,对学生作出针对性的、客观性的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3)完善评价方式。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采取学生自主评价,这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增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生合作互评,能使学生在这种互相评价、互相赏识、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学生逆向评价,既然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要使学生真正进入主人翁这一角色,我们就应该多听听学生对教师的教有什么评价。多元评价机制的引入,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总之,历史“灵动”课堂的创设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在实施中,学生的“动”要注重“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自我诊断”和“自我激励”相结合;“指导引领”和“个性实施”相结合。“动”应是“有积极情绪参与、内驱的‘动,有明确目标任务指向针對性的‘动,有思维含量有意义的‘动,能触类旁通提升方法能力的‘灵动。”我们相信只有让学生“动”进来,我们的课程改革才有可能深入推进,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气氛才会经久不衰,才能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灵性和活力,才能打造“生命课堂”和“智慧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邵店中学)

猜你喜欢

灵动课堂灵动教学实效
适时等待,灵动数学课堂的催化剂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打造“灵动课堂”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先学后教”让课堂更灵动
诗意的语文 灵动的课堂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