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摄影的历史贡献及其对当代摄影的启示
2013-04-29姬勇刚
[内容摘要] 抗战时期的解放区摄影,在中国摄影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中,它推动了抗战的胜利,弘扬了民族精神,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新闻摄影自身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具有很高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不仅如此,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摄影创作还对后世摄影创作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 抗战 解放区摄影 历史贡献 启示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摄影在中国摄影史上具有不可比拟的重大作用,诞生了一大批带有强烈时代特征和较高艺术品位的作品,鼓舞了千千万万的抗日将士驰骋沙场,激昂了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空前团结。抗战摄影不但对抗战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新闻摄影自身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具有很高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不仅如此,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摄影创作还对后世摄影创作有很大的启示,即摄影应该真实地反映大众情感,体现时代风貌,反映社会现实,摄影创作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一、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摄影的历史贡献
1.推动了抗战的胜利,弘扬了民族精神
唤起人民大众的战斗信心,打击敌人,是抗战时期解放区摄影的历史使命。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始终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而全力服务,是我党我军在战争中政治宣传工作上的一种新的斗争武器。解放区摄影从创立开始,就成为全民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摄影工作者以相机为武器,唤醒全国民众奋起抗战的信心和决心,给敌人以有力打击。解放区摄影在抗战时期发挥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鼓舞了战斗的士气,增加了打败敌人的信心,发挥了促进抗战胜利的作用。
抗战时期解放区摄影以逼真的历史壮美画卷,展现雄阔壮观的战场雄风,鼓舞我军士气,激发我军战斗精神为目的。1939年3月,日军进犯晋西,八路军第115师先后歼敌2000人,缴获汽车80余辆。苏静用相机在战斗现场抓拍了收缴敌人汽车和因开不走将其焚毁为内容的两幅照片《午城战斗》(图1),充满了战斗的气氛,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在日寇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国破家亡之际,抗战摄影作品唤起了民众的斗志,凝聚了人心,整个解放区,从战士到百姓,从妇女到儿童,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民,都积极参与到抗战的活动中。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的战争,连八九岁的儿童也组织起来,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我们是抗日小兵》(图2)拍摄于河北唐县,反映的是儿童团歌咏比赛列队高歌的场面。儿童团员们手持木枪,肩背被包,昂首挺胸,高唱歌曲。作品含蓄地表现出全民皆兵、男女老少齐上阵,一定要把敌人消灭光的战斗豪情。同时,在抗战时期表现军事训练、集会等的摄影作品也都对鼓舞士气发挥了很大作用。
解放区摄影工作者是把摄影作为武器投入战斗的。他们创作的摄影成果在内容形式上熔铸着战士的精神风貌,显示出强烈的战斗性。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是民族精神推动了中国人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胜利,它也成为抗战摄影繁荣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2.反映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
抗战时期,解放区摄影工作者以照相机为“武器”,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站在战争与革命的最前列,全面报道抗日战争,全面记录了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解放区摄影广泛、深入、真实、生动、有形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广大军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可歌可泣、雄浑悲壮的宏伟画面,反映了解放区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民主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一切活动,成为解放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区摄影是我党我军在抗日战胜中鼓舞军民斗志,揭露敌人暴行、团结教育广大民众的政治宣传工作上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它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留下了重要、真实的形象资料。它极大丰富、拓展、充实了中国摄影历史的内容,为中国摄影的画廊增添了一批具史料价值和思想艺术价值的优秀摄影作品。它的优秀摄影作品,成为中国摄影的一座高峰。解放区摄影自身具有的特定历史内容和历史特征,是决定着解放区摄影作品历史地位的根本原因。
抗战时期,解放区摄影为中国革命历史提供了有形的、真实的内容,以“一图胜千言”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成果,为世界革命史和世界战争史,提供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各方面活动的图片资料,有形地增加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特定内容和有形地丰富、拓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以摄影图片来更加真实、形象地塑造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形象。
3.推动并加快了中国摄影的历史进程
中国摄影几乎与中国近代历史同时起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摄影在一些大城市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肖像摄影、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都有相应的发展,刊载摄影作品的画报相继编辑出版。在中国摄影正开始大发展的背景下,解放区摄影经过中國工农红军30年代初到30年代中期的初创,于1937年10月开始了自己的历史进程。解放区摄影,建立一整套系统,在各个解放区和部队中设置了一大批摄影组织机构,摄影队伍日益壮大,拥有着众多摄影工作者,成为一个强大的摄影群体;经过解放区摄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创出了在中国摄影历史上摄影创作方面的第一流成果;编辑出版摄影画报、画册等摄影出版物,是中国摄影出版事业走向繁荣的标志。解放区摄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三四十年代中国摄影历史进程上开辟了广阔的不断走向繁荣的光明大道。解放区摄影对中国摄影历史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它把中国摄影引入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由轨道,大大加快了中国摄影历史的进程,推动了中国摄影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向前行进的历史车轮。
解放区摄影,是新中国摄影诞生的母体。解放区摄影,在摄影工作人员、组织、出版、理论、培训等方面,直接对新中国摄影的建立、发展、繁荣起着重大、深远的影响。它影响着新中国摄影近四十年的发展方向和历史进程。解放区摄影是新中国摄影的先躯,在摄影理论、摄影实践、摄影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及其摄影出版事业上,都对新中国摄影产生着深远的作用与影响。
二、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摄影对当代摄影的启示
1.关注社会题材、反映人民心声
在艰苦的生活环境、恶劣的创作条件下的战争岁月,摄影家们却能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与他们深入群众,关注社会息息相关。他们的作品,不论是表现前方战士的英勇还是军民团结抗战,又或是揭露日寇暴行,这些题材都是直接来源于抗战生活,充满了真挚的民族感情。在当代社会,受众不仅仅关心国家大事,他们也关心社会各方面的趋势与事态。摄影家们只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因此,要想充分发挥新闻摄影的优势,摄影者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题材,深入受众,了解他们的需要,创作出深受大众喜爱的作品。
摄影作品真实的、艺术的表现性,在现今仍然是一个摄影者主要努力表现的目标。在摄影艺术作品的创作思维过程中,我们要尽量表现出现代摄影生活的实际,还原生活,体验大众生活的力量。在摄影作品的普及上,我们应该提倡拍摄朴素简单而不失高雅的摄影艺术作品。能震撼大众的作品,能感动大众的作品,能给大众带来快乐的作品,才是在现实的大众生活中最具表现实力和永葆青春活力的优秀作品。这也就是既要表现出大众所能欣赏的通俗易懂,也要让大众感受到生活的高雅,雅俗共赏才是现代摄影艺术表现目标和努力方向之一。
在抗战时期的摄影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发现都来自于作者在现实场景的细致观察和构图,巧妙地运用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因此,在现代的摄影创作者到现实的生活中去,要努力做到创作和生活融为一体,积累独特的体验感受,发现并抓拍生活的各种难忘的画面,努力发现其中存在的摄影艺术之美。摄影作者不仅要学会在各种艺术美中汲取养分,而且还要严谨、细致地表现,通过相机和镜头去创造、捕捉美,為大众提供更具美的意境和思考的艺术作品。
2.加强新闻摄影的战斗性
在抗日战争中,抗战摄影发挥了巨大的战斗力。新闻摄影的显著特点就是它能够针砭时弊,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但是,我们的社会依旧存在着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先进的与落后的之间的矛盾。我们的社会仍然有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和谐的一面,甚至有腐朽的东西。只要社会中还存在着这些矛盾,新闻摄影的战斗性就不能削弱,更不能取消。摄影者者应该自觉地、有目的地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通过优秀的摄影作品再现生活和认识生活,从而有效地达到感染人、影响人、启发人和教育人的目的,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3.提高新闻摄影者的素质
新闻摄影的专业性更为明显,新闻摄影者以独特的方式——画面来展示我们身边的世界。抗战摄影能够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首先要归功于一些具有高素质的新闻摄影家。这些抗战新闻摄影家不仅是一个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个思想家。他们掌握较高水平的的绘画技巧,并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学养。他们急抗战之所急,拍抗战之所需,不断地深入前线,了解受众,用他们的相机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和抨击,然而现代的许多新闻摄影者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因此新闻摄影者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一个合格的新闻摄影者,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认识和新闻记者收集材料的方法,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科学知识。自身素质提高了,所创作的新闻摄影水平也会随之提高。我们现代摄影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艺术修养,而且不断在生活中注入深刻的美的感觉,借助艺术的创作手段,创造出具有形式美和意境美的摄影艺术作品,从而提升自己对美的享受。
摄影就是艺术的创造手段,就是艺术性地创作和审思,是艺术性地真实情感的表达,而艺术是需要人的悟性和体验的。对于摄影艺术来说,最高的追求便是作品达到的审美高度是否能够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是否能够激发人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体现人们的心灵追求、激发他们重新思考该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摄影艺术,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未来,作为一个摄影家,既要重视摄影的技术,更要注重摄影家本身的素质修养,要深知艺术来源于人民,要体验人民的生活状态,服务于人民,流露出人的丰富情感,和人的心灵达成共鸣。
(姬勇刚/太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