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联省自治”失败的原因

2013-04-29陈仕波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6期
关键词:民主运动

陈仕波

摘 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关系的演变历来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难点,近代列强分而治之的侵略,中国陷入有亡国危险的分裂之中。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地为中华崛起而奋斗,有些人试图从改变国家结构形式的角度,使中国重列于世界强国之林。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联省自治运动就是这样的代表,主要讨论了其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联省自治;联邦制;地方实力派;败因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联省自治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它对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从民主、宪政、法治等方面则起了正反兩面的示范作用;它试图以联邦制的方式,

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从而走出数千年盛行不衰的中央集权、武力统一中国的历史宿命。

一、联省自治理论的驳杂和自身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对“联省自治”运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表面上看来容易解决中国问题和实现民主的联省自治理论蓬勃发展起来了。也因为如此,这一理论势所难免带上时代的烙印,可以从下面三方面来看。

1.由于各理论界人士的学识背景和看问题角度不一,使得联省自治存在不同,甚至矛盾的看法和观点。

2.联省自治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的历史传统习惯。中国的两千多年的“大一统”模式,可谓根深蒂固,在传统文化上、人们心理、社会习惯上都有相当的保证。

3.联省自治倡导者着重主张的民主、宪政,可以说比联邦制论还离中国传统的实际更远,完全是西方引进的新内容。

理论的驳杂和其自身之缺陷,一方面“联治派”人们观点各异,令人难以适从,加之他们之间又互相摔击,未免对实践有迟滞掣肘之敝;另一方面,由于在当时基本没有民主传统的国度里,贸然寻建一个不同于自己文化传统的西方式的宪政体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新体制的变质甚至流于形式。

二、联省自治之所以失败,其理论的倡议并推动者、支持者、赞赏者或多或少都带有“因时立论”的态度,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根据它的倡议并推动者们“因时立论”的态度,笔者将之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先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地方分权,后转为支持联邦主义的联省自治,以至有论者认为倡导联省自治最用心、最用力的章太炎先生,在鼓吹联省自治时虽然具有一定的学理色彩,但更多是出于现实政治斗争中的感受和目的,具有直接政治功利色彩。因而其议论的学理价值便很值得怀疑。这当然就带了“因时立论”的风气,其作用难免要大打折扣。这一类倡导者以章太炎、梁启超等为代表。

一种是起先对联省自治极力拥护或鼓励,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对其态度由热情变为疏远,甚至反对。以施洋、吴玉章等人为代表。

章、梁、施、吴等人无疑都是伟大的爱国者,虽然政见不一,趣味迥异,但追求中国统一、独立、民主、富强的至高无上的信仰是一致的。但是理想和现实毕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联省自治同地方实力派的结合,使之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三、拥有私人军队的地方实力派,固然是联省自治运动得以在实际层面运作的关键,但无疑延缓了其核心目的之一的实现,因而对于过早功败垂成的联省自治运动,那些实力派毋庸置疑应该承担相当多的责任,事实上他们也深受历来反对“联治”者之

诟病

在湖南省宪运动中谭延闿、赵恒惕对“联治”有相当诚意一样,本文并不否认地方实力派主张或已实行“联治”有其希望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一面,但是他们以“军队为安身立命之本,岂肯自卸武装……裁兵行不通,民治更难推行,标榜联省自治的地方军阀无不有取瑟而歌之意,岂肯作茧自缚。”所以“废督裁兵”是地方实力派领导下的联省自治运动,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的软肋。

四、连绵不断的战事可以说是联省自治运动功败垂成的直接原因

联省自治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弥兵消战,但是无论南北,反对“联治”运动者都喜欢唯武力是问,不断挑起战争;“联治”各省之间或省内战事也是不断出现,所以整个运动过程中,持续不绝的战事大概大大出乎倡导者的意料了吧。运作始于战乱,终毁于战火中,这恐怕是最无情、最痛苦的笑话了吧。1926年7月6日,北伐战争的开始,联省自治运动终于走到了尽头。

参考文献:

[1]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05.

[2]张继才.论20世纪年代初的联省自治运动.临沂师范学院报,2002(5).

(作者单位 云南大理巍山二中)

猜你喜欢

民主运动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美国的民主与尊严
不正经运动范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大搜寻·疯狂的运动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疯狂的运动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