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 难得“模糊”

2013-04-29薛竞秋

新课程·上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模糊走路音乐作品

薛竞秋

【案例】

在歌曲教学《数鸭子》“听听、练练、想想”这一环节中,学生从歌曲中感受到了小鸭子的可爱形象,之后我出示节奏卡片,要求学生模仿,然后提问:哪种节奏可以更好地表现一群鸭子中的鸭妈妈?哪种节奏可以更好地表现鸭宝宝?为什么?学生争先恐后,热烈讨论。有的学生说是A表现鸭宝宝,因為鸭宝宝摇摇晃晃,走路不稳,需要慢慢走;有的学生说是B表现鸭妈妈,因为鸭妈妈走路很稳,所以走路快些。对于这些学生经过思考、有一定道理、精妙的回答,我们能生搬硬套地统一学生的观点和感受吗?

4/4

A:X X X X | X X X X |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B:X X X X X X X X |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X X X X X X X X |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嘎

【反思】

心理学家发现,有一种思维,它的判断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大脑中只是不断出现概念的跳跃和明暗的交叉,在无意识中对问题的情境进行论证,他们称之为“模糊思维。”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模糊思维进行教学可以处理音乐作品中大量模糊信息的存在,要求学生“不求甚解”,充分聆听、感受音响的流动,畅游或沉溺于情感的起伏,最大限度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最终达到丰富音乐体验、累积音乐感知的目的。

在音乐教学中,要有难得“模糊”的态度,不绝对地裁判学生音乐体验的对错,只求建立起大概的、整体的、混沌的感受,强调了音乐的体验是以散漫、自由的形式存在,是主观、个体的感悟和想象。然后,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互补、修正,不断地完善原有的想象和联想,这是一个互动的、群体的过程。最后在师生、生生之间“求大同、存小异”,达成大致一致、模糊出现的一种相对完美、丰富、接近群体观念的音乐理解。这是很难做到的,需要教师有宽容的心态和欣赏学生的能力,更要对音乐作品有宽泛的把握,努力做到的只是引导学生靠近核心感受,而不能生硬地将学生的独特感受统一起来。

音乐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听觉艺术,它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的宽泛性和音乐的混沌性等特质使音乐教学有了特殊的要求。因此,如果教师以原有的教学法,“精确”地解释、描绘出音乐“唯一”的情境,让学生在认识上、练习上和赏析上达成“共识”,是不符合音乐作为艺术带给人类的多元化的精神实质的。

实践证明,模糊教学对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等方面有促进作用。同一音乐作品,不同的人感受必定是不同的,正像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者单位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模糊走路音乐作品
为什么鸡走路时一直在点头?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会走路的树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网络受损状态评估的设计与实现
从心理边界剖析曾奇峰的《中国家庭的十种界限不清》
学走路
葛浩文的“模糊” 翻译
浅析人工神经网络在汽车轮轴松旷间隙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