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淡新课改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3-04-29刘俊锋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新课程语文教学

刘俊锋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其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性思维是每个教师都要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深入研究,探析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

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探究兴趣

课堂教学中,学习气氛是否轻松愉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那么,怎样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呢?情景的渲染能营造积极有效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兴奋,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如讲授《春》时我做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谁能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好情景?学生们争先恐后地 用万紫千红、百鸟争鸣、姹紫嫣红等词句来描绘。接下来,再加以引导: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或用诗句或用散文来歌颂赞美春天。这样学生们就很自然地想起了“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古人的诗句。于是再适时总结:春天是美的,它给人以生机勃勃的艳丽景象和无穷力量。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来领略一下伟大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描绘的春天的景色有什么新意。教师这样对春天的明快点拨也就勾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巧设疑问,鼓励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切发明创造都是始于问题的发现。学生富于好奇心,求知欲旺盛,凡事好问,这就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基。首先,教师应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这一天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提问,在什么地方提问题。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质疑或问难有一个积极而合理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要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大有好处。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再现场景,渲染气氛,抓住最佳时机,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唤起学生思考发问。如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我先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仪器,让学生在屏幕上看到非常优美的小石潭景象,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去感受,让学生质疑,“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作者为何悄怆幽邃?”“通过景物的描绘,作者想表达什么?”“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这样通过巧妙质疑,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设计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作为活动的开始。设计问题,要不仅使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这样,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就变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三、启发想象,开拓创新思路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教完《皇帝的新装》后,我对课后作业进行创新性设计,“皇帝游行完毕回宫后,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允许学生任意想象,来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都发表了各自的想象。有的想象皇帝回宫后,抓回騙子,又被骗子胡言巧语骗了大量的生丝和金子逃走了,皇帝气死了;有的想象皇帝游行完毕回宫后,幡然悔悟,发布命令,抓回骗子将其杀死,以后用心治理国家,不再爱新装了;还有的想象两个骗子是天上神仙下凡试探皇帝的,符合了民间故事的色彩。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性、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

四、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收获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或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及时给予高度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给予表扬。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赞扬声中学生不仅会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课文分析中认为胡屠户是个贪财如命、趋炎附势的小人。实际教学时,有位学生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见解:胡屠户骂范进,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简单地说从他对中举前的范进的态度上就说他是个小人。这个主张一提出,马上引起了争议。有的学生说,从作为范进的岳父的角度来看,胡屠户是个好岳父,因为换谁在他这个角度,有了范进这个只会死读书不会生活的女婿,都会责骂范进,这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这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全被激活,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我对这些不同的见解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然后适时引导:“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文,然后结合当时的现实情况进行对照,看看胡屠户到底是什么人!”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在当时情况下,胡屠户也深受科举制度毒害,中了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好的、有前途的,没中举的范进就是不成器的、没有用的,同时也决定了他只能让范进在科举这一条道上走下去。这样通过引导激励,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惑,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让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新课程语文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