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大学生饮食紊乱发病特征及其效应

2013-04-29郑陆陈晓红周志雄叶鸣朱蔚莉王智强顾芳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发病率

郑陆 陈晓红 周志雄 叶鸣 朱蔚莉 王智强 顾芳

摘 要:通过对女大学生“饮食紊乱”发生状况的调研,了解女大学生饮食紊乱发病比率及特征,探讨女大学生饮食紊乱对月经及骨量的影响作用特点。在北京市8所高校女大学生发放饮食情况调查问卷,按照受试者纳入标准,选取187名女大学生,进行月经情况问诊及骨密度(BMD)测定。结果发现:受试者EDI问卷结果显示32人出现明显饮食紊乱(DE),占总人数17.1%。EDI-3RF分量表得分比较,求瘦倾向(DT)和不满体型(BD)分值表现为单纯饮食紊乱、饮食紊乱伴月经紊乱、饮食紊乱伴骨量降低,受试者均高于总受试人群(P<0.01~0.05)。饮食紊乱受试者月经过少或闭经的发病率是无饮食紊乱受试者的2倍左右。骨量降低受试者EDI平均得分显著增高(P<0.01);而饮食紊乱伴骨量降低受试者L2-4的BMD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EDI分值与L2-4及PFR的BM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表明:北京市女大学生受试者“饮食紊乱”发病率较高,女大学生饮食紊乱的发病特征以求瘦倾向和不满体型为主要表现。饮食紊乱可能主要通过干扰机体能量获得及月经周期而影响骨量。

关键词: 女大学生;饮食紊乱;发病率;求瘦倾向;不满体型

中图分类号: G 804.2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6-0556-05 文献标志码: A

Research on the Features of Dieting Disorder i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Effects on Menstrnal Cycle and Bone Mass

ZHENG Lu,CHEN Xiaohong,ZHOU Zhixiong,YE Ming,ZHU Weili,

WANG Zhiqiang,GU Fang

Abstract: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the dieting disorder i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Beijing,to understand the features of the dieting disorder,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eting disorder,menstruation and BMD.Methods: The 187 subjects are drawn from 8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by random sampling.Questionnaires on dieting status analysis are adopted (EDI3) in the research.Diagnosis of Menstrual Irregularity (MI) is done by gynecologists,and BMD is measured by DXA (GE,USA).Results: The questionnaires show that 32 subjects exhibit significant dieting disorder,accounting for 17.1% of the total number.EDI-3 RF score of subjects show that the drive for thinness (DT) and body dissatisfaction (BD) score all increase in dieting disorder (DE),DE with MI,and DE with Low Bone Mass (LBM) (P<0.01-0.05).The incidences of oligomenorrhea and amenorrhea in DE double what they are in NDE.EDI score elevates in LBM (P<0.01).BMD of L2-4 decreases in DE with LBM (P<0.05).EDI score ha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BMD of L2-4 and PFR (P<0.05).Conclusion: There is higher prevalence of dieting disorder in this study,which mainly show the DT and BD,and may be disturbed bone mass by Energy gain and menstrual cycle change.

Key words:female college students,dieting disorder,incidence,drive for thinness,body dissatisfaction

收稿日期:2013-03-07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科研课题( 10B054);北京市教委科技项目:北京市女大学生“三联征”各征象特征及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KM201210029001)。

作者简介:郑陆(1959—),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与骨健康;陈晓红(1978—),女,河南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理生化;周志雄(1975—),男,安徽芜湖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与健康促进。

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在生理和心理上均具有相对不成熟性的特点,学习、就业、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因此伴随产生的对自己相貌、形体完美程度的高度渴求,使得该人群成为“饮食紊乱”的高发人群[1-2]。由于“饮食紊乱”对个体的影响具有一定隐蔽性,不易引起重视,其可能给女性机体带来一系列潜在和远期的危害[3-4],不容小觑;但是,目前有关中国女大学生“饮食紊乱”发病情况及特征的研究较少,而“饮食紊乱”在“女性三联征(饮食紊乱、月经紊乱、骨量降低/骨质疏松)”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各征象关系的研究更是相对不足,亟待深入。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女大学生“饮食紊乱”发生状况的调研,了解女大学生饮食紊乱发病比率及特征,探讨女大学生“饮食紊乱”对月经及骨量的影响作用特点,为深入探讨“女性三联征”各征象间的关系及病理机制过程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北京市8所高校(囊括北京市一类、二类及三类院校,具有一定代表性,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华女子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的18~24岁女大学生(大一至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各高校举办女大学生健康知识讲座及发放倡议书,向女大学生讲解本次研究的意义,同时发放饮食情况调查问卷,按照受试者纳入标准,选取无运动训练史、自愿参加实验的女大学生187名,进行月经情况问诊及骨密度(BMD)测定。志愿受试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受试者基本信息见表1。

受试者入选标准:无系统运动训练史;无内分泌类及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肾上腺疾病、慢性肝和肾疾病、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慢性疾病;近1年内未服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如利尿药、抗癫痫类、氟制剂及激素类药物;无重大骨科及妇科手术、运动障碍、遗传病,并无烟酒嗜好。

表 1 女大学生基本信息

2 研究方法

2.1 女大学生“饮食紊乱”发病状况的综合调研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EDI量表(饮食紊乱问卷,eating disorders inventory,EDI)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筛查饮食紊乱的饮食调查问卷,可以更加综合地评价饮食紊乱行为和心理特征。由美国人Garner编著,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为应用,多项研究都证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5]。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李诚教授将其翻译成中文,经过临床调研,证实该量表适用于华人女性。2004年,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张大荣等首次将EDI-1量表应用于中国大陆。结果表明,除成熟恐惧分量表外,其余7个分量表的信效度均较理想[6]。2011年,北京体育大学张丽娟等,对EDI-3量表在中国本土使用进行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7-8]。检验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实效性,可以作为了解中国女性“三联征”中饮食紊乱发生状况的依据。本研究采用EDI-3中文翻译版,对受试者饮食情况进行调查评价。

EDI量表为自评问卷,由64个题目的EDI-1发展为由91个条目、12个分量表组成的EDI-3。其中对饮食紊乱患病风险及行为特征的评价(eating disorder risk composite,EDRC)由3个分量表组成“饮食紊乱风险量表”,即求瘦倾向(drive for rhinners,DT)、贪食(bulimia,B)、不满体型(body dissatisfaction,BD)。另外9个分量表构成心理失调量表(general psychological maladjustment composite,GPMC)。EDI量表采用6级评分,“总是”计4分,“通常”计3分,“时常”计2分,“有时”计1分、“很少”“从不”均计0分,即以4、3、2、1、0、0的计分实施乱序赋分,最终得分越高,表明相关问题越严重。本研究通过EDI-3中的EDI-3 RF(reference form),对饮食紊乱患病风险进行评价。EDI-3 RF包括DT、B、BD共3个分量表及5个关于饮食紊乱行为的问题。5个问题是:曾暴食到欲罢不能;控体重到感觉恶心或呕吐;使用泻药、减肥药、利尿剂等;为减重运动60 min或以上;半年内减重9 kg或以上。按其严重程度分为:无、每月1次或更少、每月2~3次、每周1次、每周2~6次、每天1次或更多。前4个问题得分分别记为0、1、2、3、4、5分。第5个问题得分为1分,未出现过则为0分。按照EDI-3量表释义,最终计算结果可以分3个等级:Elevated Clinical(T score≥55),Typical Clinical(T score 46~54),Low Clinical(T score≤45),T值>45者就可筛选为饮食问题表现明显。

2.2 月经状况及骨代谢基本状况调研

以临床妇产科月经状况问诊标准,调查女大学生近3年月经史、家族史、运动史、疾病手术史、用药史及相关情况,确定其月经紊乱的发生情况。问诊由具有丰富妇产科临床经验的医师与被调查者一对一进行,按照月经周期天数分组,定义正常周期为(28±3)d[9]。根据临床诊断标准,月经紊乱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月经初潮延迟、周期延长、月经过少、甚至闭经(原发和继发性闭经)。诊断标准:月经初潮后10~13个周期/a定义为月经正常(eumenorrhea,EU);15岁以后初潮者定义为月经初潮推迟;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定义为继发性闭经(secondary amenorrhea,AM);过去18个月中,4~9个周期/a,两次月经周期间隔大于35 d定义为月经稀少(oligomenorrhea,OL)[10-11]。同时,调查女大学生骨代谢基本状况及相关病史。相关内容与月经状况同列于一份调查表内。

2.3 总体骨量水平评定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 DXA骨密度仪,对受试者进行瘦体重百分比和体脂百分比测定;全身(TB)、腰椎2-4(L2-4)、右股骨颈(FNR)、右股骨近端(PFR)BMD扫描测定。整个测定过程由固定的专业人员负责操作,每日测量前均进行仪器性能校正,测试前半小时对骨密度仪进行质量控制测试(QA),保证测试变异系数在1.172~1.196范围内。根据国际临床骨密度计量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Densitometry,ISCD)的推荐,使用与年龄相关的Z值进行骨量评定,即与同年龄段正常人群骨密度均值(Z-Score)比较,骨质疏松定义为Z≤-2.0;骨量降低定义为Z为-1.0~-2.0[2,12-13]。

2.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各测试指标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对各类指标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组间采用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水平,P<0.01为差异非常显著水平。

3 研究结果

3.1 饮食问卷调查结果

187名受试者EDI问卷结果显示,32人出现明显饮食问题,占参加总人数17.1%,见表2。同时发生饮食和月经紊乱者15人,同时发生月经紊乱和骨量降低者9人,同时发生饮食紊乱和骨量降低者5人,分别占总人数的8.0%和2.7%。

表 2 187名受试者饮食紊乱发生状况

注: EC示elevated clinical(T≥55)组;TC示typical clinical(T=46~54)组;LC示low clinical(T≤45)组。

由表3可见:各组组间比较,DT分值表现为单纯饮食紊乱、饮食紊乱伴月经紊乱及饮食紊乱伴骨量降低组均高于总受试,P均<0.05;BD分值及总分表现为饮食紊乱、饮食紊乱伴月经紊乱及饮食紊乱伴骨量降低组均高于总受试组,P<0.05~0.01;B分值在各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均>0.05。

3.2 饮食紊乱受试者月经状况问诊结果

月经状况问诊结果显示,参加实验的187名受试者中,发生饮食紊乱的受试者月经紊乱总发生率略高于187名受试总体,但饮食紊乱受试者月经过少或闭经的发病率是无饮食紊乱者的2倍左右,见表4。

表 3 受试者EDI-3 RF分量表分值 (X±SD)

注:a示与总受试比较,P<0.05;b示与总受试比较,P<0.01。

表 4 受试者饮食紊乱与月经紊乱双联发病状况 %

注:*示饮食紊乱与非饮食紊乱比较。

3.3 骨密度测定结果

依据DEX测定结果,按照BMD水平将受试者分为骨量降低组(LBM)与非骨量降低组(non low bone,NLB)。骨量降低组女大学生EDI平均得分为43.99,显著高于NLB组(P<0.01),见表5。

表 5 不同骨密度组EDI分值

注:NLB示非骨量降低组,LBM示骨量降低组;a示与NLB比较差异显著,P<0.05。

以饮食紊乱发生状况分组,则各组受试者各部位BMD亦存在一定差异,但仅见饮食紊乱伴骨量降低双联受试者表现为L2-4显著低于非饮食紊乱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见表6。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DI分值与L2-4及PFR的BMD呈显著正相关(P<0.05)。

表 6 饮食紊乱和饮食紊乱伴骨量降低受试者各部位BMD(g/cm2)及EDI分值与BMD相关性

注:TB、AS、L2-4、FNR、PFR 分别表示全身、腰椎2-4、右股骨颈、右股骨近端;a示与NDE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示Pearson相关分析,P<0.05。

4 分析讨论

4.1 女大学生饮食紊乱发生特点

本研究采用EDI-3RF(包括EDI-3手册内的前3个分量表和5个行为问题)对学生人群饮食紊乱患病风险,特别是行为特征进行评价。按照EDI-3RF的3个标准,凡是符合1个或多个标准者,即视为具有较高罹患饮食紊乱风险。据此,本研究187名受试者EDI-3RF结果显示,17.1%的女生被视为异常,属于饮食紊乱表现明显者。据报道,饮食紊乱和饮食不规律的发生比例在女大学生和优秀女运动员中达到15%~62%[14-15],跨度较大。该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饮食紊乱主要是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有显著的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症,例如神经性厌食,运动性食欲降低,食欲过盛和其他节食行为[16-17]。许多研究表明,饮食紊乱的病因主要来自于个体的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节食通常被认为是诱发饮食紊乱的重要条件。各种有意或无意的限制能量摄入的因素,均被视为饮食紊乱的高危因素。患者对有关食物、节食和体重的错误认知,导致其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满,且这种心理上的长期困扰不能解除,诱导出现异常的进食行为方式。Reinking MF等运用EDI问卷调查比较了女大学生运动员和普通女大学生饮食紊乱的发生状况,结果显示,2组女大学生都对自身身材不甚满意,对体重表现出较高关注度,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参加运动的女大学生比不参加运动的女大学生饮食紊乱的症状更为明显[18]。李晓苗[19]等对北京市大一女生的调查发现,女生中与饮食紊乱有关的不良行为和态度普遍存在,特别是体重关注者较多,存在进食障碍倾向,且生长在大城市的女生“求瘦倾向”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生长在农村或中小城市的女生。该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对北京8所高校普通女大学生的研究结果可见,各组间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求瘦倾向DT和不满体型BD 2项,DT及BD分值均表现为单纯饮食紊乱、饮食紊乱伴月经紊乱及饮食紊乱伴骨量降低组均高于总受试组,P<0.05~0.01。说明本研究女大学生在求瘦倾向和不满体型等方面具有一定共性,对自己体型及体重的关注程度较高,因而存在较高罹患饮食紊乱的风险。这类人群往往通过节食或各种有意或无意限制能量摄入的手段,诱发饮食紊乱,而长期饮食紊乱将可能导致机体能代失衡[20]。

按照EDI-3量表的分值可分为高临床风险elevated clinical(T score≥55)、典型临床风险typical clinical(T score 46~54)、低临床风险low clinical(T score≤45)。本研究中具有饮食紊乱高临床风险者占受试总人数6.4%,典型临床风险者占10.7%,提示北京市女大学生的饮食紊乱状况比较严重,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2 饮食紊乱与月经紊乱的效应关系

饮食紊乱与月经紊乱的关系已有研究予以描述,认为饮食紊乱是导致月经紊乱的主要“元凶”[21]。本研究通过对饮食紊乱与非饮食紊乱受试者的比较发现,饮食紊乱受试者月经失调发生率略高于187名受试总体,达26.8%,特别是继发性闭经(8.3%)和月经稀少(12.9%)发病率均高于非饮食紊乱受试,见表4,为非饮食紊乱受试者的2倍左右。这进一步表明,女大学生饮食紊乱与月经紊乱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

Loucks[22]等为了探讨运动训练本身在女运动员运动性月经紊乱发病中的作用,对给予平衡热能和限制热能的女运动员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只有限制热能组发生黄体期缩短。运动训练本身可能并非月经紊乱的必然原因,而长期能量摄入缺乏及能量过度消耗导致的能量负平衡可能是女运动员下丘脑功能改变,促黄体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降低、黄体功能受损的始动原因。当机体能量摄入不足时,机体会暂时优先保证心脏、大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能量供应,减少对生殖系统的能量供应[23-25],女性月经周期因此会临时“关闭”,以便机体保存能量。由此可见,饮食紊乱通过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导致能量负平衡状态,而这种能量负平衡将对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月经周期的正常规律;因此,女大学生饮食紊乱与月经紊乱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ACSM在2007年关于“女运动员三联征”发表的报告中更是对饮食紊乱导致女运动员低能量摄入的危害作了明确阐释,指出“三联征”中的低能量摄入显示可能是损害生殖和骨健康的因素,而“三联征”治疗的目标首先是通过增加能量摄入和降低运动能耗而增加能量获得[26]。

4.3 饮食紊乱与骨量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国际临床骨密度计量协会推荐使用的与年龄相关的Z值来评定青少年和绝经前女性的骨量降低风险。Z值是与同年龄段正常人群骨密度均值(Z-Score)比较的相对值,本研究骨量降低即以BMD的Z≤-1.0为依据。采用DXA骨密度仪对人体BMD进行测定,已被公认为临床BMD定量分析的金标准[27]。本研究187名女大学生中发生骨量降低者(Z≤-1)37人,占受试者总人数19.8%。发生骨量降低的女大学生EDI平均得分为43.99,介于typical clinical(T=46~54)和low clinical(T≤45)之间,虽未及异常界定标准,但与骨量降低组分值比较差异显著,EDI得分显著高于非骨量降低组(P<0.01)。饮食紊乱在骨量改变中具有一定作用。再以饮食紊乱状况分组,则各组受试者各部位BMD虽见存在一定差异,但仅见饮食紊乱伴骨量降低受试者表现为L2-4显著低于非饮食紊乱组。该结果进一步说明,饮食紊乱与骨量降低具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EDI分值与L2-4及PFR的BM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EDI得分与BMD呈一定程度相关,饮食紊乱对受试者BMD具有一定影响。那么,这种影响究竟通过何种途径实现呢?已有研究报道,发生“三联征”的高校女运动员骨丢失的原因主要由于雌激素缺乏[28],我们的一项平行实验亦支持该观点(未发表资料)。雌激素水平将决定月经周期状况,饮食紊乱将可能干扰HPO轴的正常功能导致月经紊乱和雌激素水平降低,而骨量对雌激素的依赖作用更使饮食紊乱与骨量的关系愈发紧密。低雌激素水平对骨量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主要通过骨骼的雌激素受体途径降低其直接正性效应[29],另一方面,通过干扰HPO轴正常功能,影响月经周期正常规律,使得雌激素水平进一步降低,成为恶性循环[30]。研究表明,缺乏雌激素导致的骨丢失一方面与破骨细胞活动增强而致骨吸收增加有关[31],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机体较低的能量获得导致骨形成降低密不可分[32]。提示受试者骨量降低与饮食紊乱(较低能量获得)及月经紊乱(雌激素水平)均有密切关系。可见,关注女大学生饮食紊乱及月经异常状况,及时纠正或干预调整,将有助于预防或降低其可能予骨量造成的负面效应。

5 结论

1)北京市女大学生受试者“饮食紊乱”发病率较高,占受试总人数的17.1%,同时发生饮食伴月经紊乱、饮食伴骨量降低者分别占总人数的8.0%和2.7%。

2)女大学生表现出对自己体型及体重的关注程度较高,饮食紊乱的发病特征以求瘦倾向和不满体型表现为主。

3)饮食紊乱可能主要通过干扰机体能量获得影响月经周期,进而影响骨量,在女性“三联征”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McCabe M,Ricciardelli L,Mellor D,et al.Media influences on body image and disordered eating among indigenous adolescent Australians[J].Adolescence,2005,40(157):115-127.

[2]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in men,premenopausal women and children[J].J Clin Densitom,2004,7(1):17-26.

[3] Thein-Nissenbaum J,Rauh M,Carr K,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disordered eating,menstrual dysfunction,and musculoskeletal injury among high school athletes[J].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2011,41(2):60-69.

[4] Rauh M,Nichols J,Barrack M.Relationships among injury and disordered eating,menstrual dysfunction,and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high school athletes:a prospective study[J].J Athl Train,2010,45(3):243-252.

[5] Garner D,Olnsted M,Polivy J.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 for anorexia nervosa and bulimia[J].Int J Eat Disord,1983(2):15-34.

[6] 张大荣,孔庆梅.EDI-1量表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初步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48-50.

[7] 张丽娟.北京3所高校舞蹈专业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和月经紊乱的调查[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8] Garner D.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3 Professional Manual[M].Odessa FL: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2004.

[9] Barnett J,Woods M,Lamon,et al.Plasma lipid and lipoprotein levels during the follicular and luteal phases of the menstrual cycl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4,89(2):776.

[10] Practice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Current evaluation of amenorrhea[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04(82):266-272.

[1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8-309.

[12] Lewiecki E,Watts N,McClung M,et al.Official posi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densitometry[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4,89(8):3651-3655.

[13] Keen A,Drinkwater B.Irreversible bone loss in former amenorrheic athletes[J].Osteoporos Int,1997,7(4):311-315.

[14] Deimel J,Dunlap B.The female athlete triad[J].Clin Sports Med,2012,31(2):247-254.

[15] Beals K,Manore M.Disorders of the female athlete triad among collegiate athletes[J].Int J Sport Nutr Exerc Metab,2002,12(3):281-293.

[16] 陈清刚.进食障碍与社会心理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1):1053-1054.

[17] Torstveit M,Sundgot-Borgen J.The female athlete triad :are elite athletes at increased risk[J].Medsci Sports Exerc,2005,37(2):184-193.

[18] Reinking M,Alexander L.Prevalence of Disordered-Eating Behaviors in Undergraduate Female Collegiate Athletes and Nonathletes[J].J Athl Train,2005,40(1):47-51.

[19] 李晓,刘丹.北京女大学生进食障碍与家庭功能关系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47-49.

[20] Doyle-Lucas A,Akers J,Davy B.et al.Energetic efficiency,menstrual irregularity,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elite professional female ballet dancers[J].J Dance Med Sci,2010,14(4):146-154.

[21] Goodman L,Warren M.The female athlete and menstrual function[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05,17(5):466-470.

[22] Loucks A,Verdun M,Health E.Low energy availability,not stress of exercise,alters LH pulsatility in exercising women[J].J Appl Physiol,1998,84(1):37-46.

[23] Karen B.ABC of sports and exercise medicine:Female athlete triad[J].BMJ,2005,330(7485):244-246.

[24] Williams N,Helmreich D,Parfitt D,et al.Evidence for a causal role of low energy availability in the induction of menstrual cycle disturbances during strenuous exercise training[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11):5184-5193.

[25] Marry J,Souzaand D,Nancy I.Physiological aspects and clinical sequelae of energy deficiency and hypoestrogenism in exercising women[J].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2004,10(5):433-448.

[26] Nattiv A,Loucks A,Manore M,et al.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position stand[J].The female athlete triad Med Sci Sports Exerc,2007,39(10):1867-1882.

[27] Watts N.Fundamentals and pitfalls of bone densitometry using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J].Osteoporos Int,2004,15(11):847-854.

[28] Zanker C,Swaine I.Relation between bone turnover,oestradiol,and energy balance in women distance runners[J].Br J Sports Med,1998(32):167-71.

[29] 郑陆.运动经雌激素-受体途径对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C]//第13届国际骨质疏松暨第11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广州,2013:4-5.

[30] 郑陆.运动训练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作用效应[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39-140.

[31] Frenkel B,Hong A,Baniwal S,et al.Regulation of adult bone turnover by sex steroids[J].J Cell Physiol,2010,224(2):305-310.

[32] Ihle R,Loucks A.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ergy availability and bone turnover in young exercising women[J].J Bone Miner Res,2004(19):1231-1240.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发病率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女大学生的“厌学”现象研究及探讨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