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撑起扎实的语文教学 锻铸坚韧的生命之魂

2013-04-29黄莉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青海高原衬托柳树

黄莉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以酣畅淋漓的笔触介绍了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粗壮的柳树,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不能抱怨命运,应该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每每读到这样的文字,都给人强烈的震撼,这些感性的文字,只有我们细细体会品味,才能感觉到。这样的精神种子只有住在人的内心深处,方能滋养我们的灵魂。那么在我的课堂上,我该教给学生什么呢?

起:读词入境,与青海高原之恶劣环境对话

案例A: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苍茫、荒凉,那儿有着——(课件出示词组,指名读)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异常苍茫。

师:嗯,读得很有感觉的。读这些词语的时候,同学们要一边读一边想象那里的环境,这样就能读出意境。

分析:一开始,让学生切身感受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就能比较直观地感受柳树成长命运的坎坷。

承:走进文本,与坚韧不拔的“一株柳”对话

案例B:

师:(出示第五小节)轻声读读,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它的神奇?

生1:我从它有两合抱粗感受到了神奇。

生2:我们这边的树叶一般都是嫩绿,鲜绿,翠绿,青绿的的,而这株柳树的叶子却是绿得苍郁和深沉,我感到很神奇。

分析:通过文字,学生体会到了柳树的神奇,通过朗读感悟柳树的神奇,抓住课文的第5自然段,来体会柳树巍巍然撑立的高大形象。但这只是一个游离于精神之外的表面形象。

案例C:

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撑立”这个词上,想一想柳树在这样的地方长到巍巍然的样子,容易吗?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不容易呢?

生1:我从“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保存了生命。”这句中感受到柳树要想在青海高原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真的很困难。

师(小结):在持续的干旱里能保存下来真的是一个奇迹。把这种真切的感受读进去。

生2:我从“自古以来,人们也许……生命活到一岁”这句话中感受到青海高原那里的环境简直恶劣到了极点。要生存下来并长成那么粗壮真的让人不可思议。

师:据资料记载:青海高原干旱的时候连续两个季节都不下一滴雨,冷的时候是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生存下来。容易吗?学到这里,我们可以分明感受它是一种怎样的撑立?

生1:艰难

生2:坚强

生3:勇敢

师:它就是这样撑过来的。同学们,柳树经受摧毁仅仅是难得一次吗?

生:我从“经受过一次又一次”和“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还有“多少”感受到它经受的摧毁是很多次的。

分析:这里我引导学生想象经历的环境磨难和考验之大以及灾难次数之多,感悟高寒和缺水对于生命的独特锻铸。这是“神奇”的柳树,最为深刻的内涵。引导学生在课文的6、7自然段中走了一个来回,和作者一起纵情想象,与这株柳树共同经历恶劣的环境和一次又一次打击、摧毁。以“撑立”为线,让散落的语言珍珠得以串联,使全文的语言与情感有了向心力。让这株柳树在文本语境的烘托下血肉丰满,巍然屹立,让学生在对文本语境的整体把握中生成柳树的高大形象。最终,学生读懂了一个词“撑立”,同时也读懂了一棵树,读懂了一种精神。

转:学习表达方法,与作者对话

案例D:

师:同学们,让我们不妨也像作者那样发挥我们的想象,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雷电风雪当中苦苦撑立的时候,它的同类——那些平原柳树们在干什么?

生1:可能人们在称赞它们,赞美它们。

生2:它们还可能在享受着春风的吹拂和春雨的洗涤。

生3:它们还可能在享受着灿烂的阳光。

师: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生接:相差很远。)学到这里,你又能感受到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又是一种怎样的撑立?

生(略有所思):乐观向上

分析: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使事物特征的描写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如文中把青海高原一株柳与家乡灞河柳树作了比较衬托,其实无论是环境描写的映衬,还是第6、7两个自然段的想象衬托,都是不同角度的衬托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领会了衬托独特的表达效果。

合:内心感悟思考,与自己对话

案例E:

(配乐——苍凉的马头琴音乐)师结合板书,深情的说:

这株柳树就是这样在青海高原上艰难、勇敢、坚强地撑立着,它无畏地撑立在有着——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的那个青海高原上。

这株柳树就是这样在青海高原上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撑立着,它无畏地撑立在有着——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的那个青海高原上。

这株柳树就是这样在青海高原上乐观向上地撑立着,它无畏地撑立在有着——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的那个青海高原上。

它就这样撑立着,撑立着,撑出了高原上一方壮丽的——风景。

师:这回你知道这株柳为何能长得这么高大、坚实、绿得深沉了吧?

生1:经历了千辛万苦。

生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神奇的生命力造就了这棵神奇的柳树,恶劣的环境锻铸了神奇的生命力。

分析:通过回归板书,联系导入词语,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情感,渗透人生哲理的感悟,使情感又一次升华。我相信这株柳树的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能够永远伫立在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高原之上。

反思:我每每徜徉在语文课堂里,耕耘在这片充满诱惑的土地上,心中都充满向往——对扎实的理想语文课堂的向往。我认为这堂课我做到了:

1.没有孤立地教学字词。把描写青海高原环境的一组词通过想象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末再一起总结朗读。这样的情景学生必定牢记心中。还有把“撑立”一词嵌入课文内容的组织中时,它也就活在学生的记忆中,甚至是心中了。

2.朗读是课堂最美的风景。没有读书根基的深入哪有交流果实的丰美。当学生能够把心放进去读,读出自己的想象世界,学生已经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我们看过一些课堂,讨论总是在外围打转,不能深入,游离于文本,费了时,却低效,这都是读书不够或不会读书的表现。

3.领悟写法于理解内容相伴相生。《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采用了顺叙、插叙、描写、议论、抒情、联想以及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把这一株平常而又神奇的柳树鲜活地伫立于读者面前,又深刻地揭示了生命力的顽强和伟大。为了较好地发掘教材的这些资源,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柳树的外在高大,接着再读书体会环境艰苦,凸显了这株柳树生长艰难。对比强烈,说明这株柳树与家乡柳树生长环境反差巨大,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扬之情,揭示了中心,借物喻人。

但是,这堂课我可能关注的点比较多,要训练的内容也比较多,可能牵着学生的地方也就自然多起来,如果能把柳树外形的教学设计再简单大气些,变成课末动笔写出《心中柳》,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会更扎实些。因为让学生在课堂上“用笔思维”,融会文意,展示想象,模仿语言,又有创造。他们自由自在地写,这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扎实,才能更好地锻铸坚韧的生命之魂!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青海高原衬托柳树
早春
衬托与烘托在诗词中的运用
青海高原东部设施农业区土壤氮素时空累积及淋失风险评价
青海高原常见气象灾害分析
柳树
会治病的柳树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基于文本的读中悟写——以《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为例
老妪都解未必解——浅谈《观刈麦》中的几组对比、衬托的作用
柳树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