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本体裁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2013-04-29陈玉松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陈玉松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教师指导学生就文本体裁进行阅读分类解读,旨在探讨合理有效的文本解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文本体裁;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一、引言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节高效的阅读课离不开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层次的阅读。文本不仅是语言知识的载体,同时还能传递思想、表达情感、感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体裁采取不同阅读策略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教师首先要深入解读文本,挖掘文本所富含的深层信息,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对文本进行理解、体验和感悟,使阅读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和立体,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性。

二、阅读文本的体裁

就体裁而言,英语阅读文本可以分为论述类、说明类、描写类、叙述类四种。每一种文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章结构、写作目的、表现手法以及语言特点。在进行深入阅读前,学生必须清楚文章的体裁,从而采取恰当的阅读策略帮助自己很好地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乃至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教师可以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体裁结构、篇章模式和篇章类型,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设定相应文体的阅读要求,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指导。

1.论述类文本(Argumentative Writing)。论述类文本的目的重在劝说,使读者相信或接受作者陈述的观点。此类文本的基本结构基本是“三段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述类文本的特点是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方法清晰。理论性的文本内容、逻辑性的文本结构以及准确的语言足以让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解读此类文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概括归纳论点;引导学生把握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严密的逻辑和准确的语言。

2.说明类文本(Expositive Writing)。说明类文本是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它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解说事物或阐明事理,达到教人以知识的目的。说明类文本在文章结构上往往采用总分的方式,或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时间、空间等)进行说明。说明类文本的特点是客观,语言精练,结构简单,文章很少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解读此类文本的重点在于解读文本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本身,了解事物的性质、构造、成因、功能等,了解事物的寓意、特点等。例如,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7 Unit 1The evolution of video and sound devices中,就以时间顺序介绍了影像和声音设备的发展。

3.描写类文本(Descriptive Writing)。描写类文本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景色描写、场景描写等表情达意、刻画人物、描述事件及环境。描写类文本的作者往往采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在语言运用上,描写类文本也常采用各种修辞手法。解读此类文本的重点在于抓住作者寄情的具体事物和情景描写,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寄托。例如,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9 Unit 1 Canada---land of the maple tree中,作者通过对加拿大绚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四大都市的特色介绍、加拿大的历史沿革等等,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具体而又丰满的加拿大。

4.叙述类文本(Narrative Writing)。叙述类文本通过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常按照事件顺序记事。解读此类文本时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要理解文章材料的组织结构;通过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环境描写来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要品味语言的内涵。例如,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3 Unit 1 Fog中,Polly的心理铺设以及Polly 与The helpful stranger的对话,刻画出这个热心的盲人试图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积极情感。

三、文本解读的过程

教师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感知文本、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感受情感。可以说,教师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酝酿教学设计的过程。即教师通过解读文本,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脉,品味语言,咀嚼文字,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解读文本应以教学目标为前提。教师在解读文本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一旦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会带着具体的任务走进教材,检视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相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即要让学生明白通过阅读文本,学生需要知道什么,让目标引领解读,文本解读才会更有意义。例如,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9 Unit 3National flags, colors and cultures中,教师要明确该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要了解法国、美国、印尼三国国旗的历史,清楚三国国旗所用的颜色和图案,以及这些颜色图案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中国国旗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洗礼。

2.教师更多地应从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和能力,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能够参与自己设计的各种任务,致使在课堂上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意图,教室不能有效展开教学活动,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有两个教学班级的教师,在第一教学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做出适当调整,对教材进行再次解读,对教学过程进行二次定位,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教师解读文本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有效教学。教师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设计各种活动和任务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其目的就是有效教学的达成,即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能学会解读文本。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应该走进文本深处,指导学生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了解各类体裁文本的特征,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准备和文本解读,为学生以后的自主阅读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解读,体味文本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感态度、观点和意图,带领学生由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例如,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3 Unit 2 English and its history 一文,从文体的角度来解读,该文是一篇说明文,篇幅不长但生词较多。结构上按照总分的形式,又以时间顺序对古英语、中古英语和现代英语作了介绍。针对这篇文章的教学,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文体。

【教学片断1】

Q1:What writing style does the passage belong to?

A. Narrative B. Argumentative

C. Expositive D. Descriptive

教师针对文体类型进行提问,学生做出选择,答案为B项——说明类文本。

Q2: How is the passage organized?

A. In the order of time. B. In the order of space. C. In the order of importance.

Q3: In what way is English still changing?

【教学分析】

让学生带着问题略读,对文章的主体和结构有所了解,并适当介绍阅读说明文时通常要注意的一些细节,比如此类文体的文章基本结构、阐述顺序等。根据文本特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很快地找到完成阅读任务的关键。另外教师设计的几个问题分别从略读和细节理解的角度帮助学生对文本展开解读。

【教学片断2】

T: Ask the students to scan the text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following dates from the article.

5th century 9th century 10th century 1066 14th century 16th century

1 Before the middle of the _______, people in Britain did not speak English.

2 Modern English began to develop in the _______.

3 Although everyone in England began to speak Middle English in the _______.

4 At the end of the _______, Norwegian words began to be used in English language.

5 The Normans occupied England in _______.

6 By the ________, people in England used Old English as the official language.

(Answers:5th century;16th century;14th century;9thcentury;1066;10th century)

【教学分析】

寻读(scanning)是通过快速阅读寻找文章具体信息的一种阅读策略。寻读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阅读技能。以近几年江苏的英语高考卷为例,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四篇阅读理解和一篇任务型阅读,靠逐字逐句阅读是不可能实现的。根据问题要求从文章中检索出有关信息并加以处理则是快速高效的阅读方法。寻读是有目标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愿望,使学生实现与文本的有效互动。

该篇文本是以时间顺序介绍英语语言的发展的,所以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关注和时间有关的信息。此活动的设计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抓住文章的细节,了解英语语言发展的过程和进度。

【教学片断3】

Part1

Q1:Why does the English language have so many rules that confuse people?

Part2

Q2:How did Old English develop?

Q3:Why can words with similar meaning be found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Part3

Q4:Who mad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English?

Q5:Why are many of the words for animals different from those for meat in English?

Part4

Q6:Why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English will keep on changing in the future is easy to answer?

【教学分析】

精读(intensive reading)是一种充分理解、记忆的阅读。这是比通读更进一步的研读方法。精读要求精神高度集中,思维非常活跃。在阅读中一丝不苟,逐字逐句,细嚼慢咽,深思熟悉。带着问题要求学生精读文本,让学生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寻找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最有用的东西,乃至引导学生触发思考,产生创见。教师设计的六个问题是根据文本结构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这就有利于学生在分别解读各部分时有的放矢,就问题展开具体的信息搜索。学生还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转换表达方式,完成信息输出。

【教学片断4】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ese sentences and translate them.

1.The English language is made up of the grammar and vocabulary these people brought to Britain. That is why English has so many difficult rules that confuse people.

2.At the end of the 9th century, the Vikings, people from Northern European countries such as Denmark and Norway, began to move to Britain. They brought with them their languages, which also mixed with Old English.

3.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 was from the Normans, a French-speaking people who defeated England and took control of the country in 1066. However, the Norman Conquest did not affect English as much as the Angles and the Saxon victory about 600 years earlier, which led to Old English replacing Celtic.

4.Even though the Normans spoke French for the entire 250 years they ruled England, French did not replace English as the first language. On the other h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did borrow many words from French.

5.After the Norman Conquest, high-class people spoke French while common people spoke English. However, by the latter half of the 14th century, English had come into widespread use among all classes in England.

6.The question of whether English will keep on changing in the future is easy to answer. It is certain that this process will continue, and people will keep inventing new words and new ways of saying things.

【教学分析】

长难句及句群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障碍。突破长难句和句群障碍也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策略。除了具备丰富扎实的词汇、语法知识基础外,学生还要熟悉各种句型、句式结构。这一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文本中长难句和句群的反复解读和分析后,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掌握文本所传递的语言知识,总结语言结构的规律,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对于部分专有名词,如the Vikings,the Norman Conquest,the Angles and the Saxonvictory等,教师可以适当介绍相关背景信息,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四、结束语

本文从阅读文本体裁的角度,论述了对文本解读的出发点和侧重点。通过让学生识别文本体裁,指导学生寻找最恰当的阅读策略。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认真研读文本,分析其文章结构、文体特点、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等,发现文本的重难点。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指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使学生对文本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并取得很好的阅读效果,同时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达成。

参考文献:

1.戴军熔,《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基本框架与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4

2.段湘萍,《基于文本解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12

3.于演林,《教师主导下的有效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4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