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方言中几个含否定词的话语标记
2013-04-29董思聪
摘要:重庆方言中几个含否定词“莫”、“不”的话语标记“你莫说”、“你莫看”、“你不晓得”、“不是说”等,在使用环境、产生途径诸方面各有特点,其中词汇化演变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话语标记具有语义上的非真值条件性,所以这些成分只具有话语、语用方面的作用,其中的否定词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否定含义。在与普通话对应成分对比分析之后,它们之间存在的共性得以互相印证,而差异也能够更清晰地展现出来。通过分析和比较这几个话语标记的特点及其与普通话相应成分的异同,可以进一步验证,话语标记在形成过程中的若干阶段不仅都有可能同时存在于语言的共时层面之中,而且不同语言或方言的对应成分未必发生相同的语言演变而成为具有同样功能的话语标记。
关键詞:重庆方言;否定词;话语标记
中图分类号:H1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6012005
一、引言
关于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的分析研究自上世纪70年代兴起,由于各家研究的出发点或侧重点不同,又有各种名称,如语句联系语(sentence connectives)、提示语(cue phrases)、话语操作语(discourse operators)、语用标记语(pragmatic markers)等。英语中的话语标记包括部分连词(如and)、副词(如actually)、感叹词(如well)以及某些短语或小句(如you know),它们不构成话语的语义内容,而是为话语理解提供信息标记,引导对话语的理解。目前学者们对话语标记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对其基本特征已达成如下共识:功能上具有连接性;语义上具有非真值条件性,即话语标记的有无不影响语句命题的真值条件;句法上具有非强制性,即话语标记的有无不影响语句的句法合法性;语法分布上具有独立性,经常出现在句首,不与相邻成分构成任何语法单位;语音上具有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停顿、调值高低等来识别[14]。
下面我们将对重庆方言本文的重庆方言指重庆主城区方言。重庆主城区主要指重庆市所辖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等六个行政区。笔者为重庆主城区人,本文的例句多数是笔者以内省的方式自造,有疑问处均向其他重庆主城区人验证过。中带有否定词的几个话语标记进行讨论,结合与普通话对应成分的比较来分析其使用环境和产生途径。因为话语标记具有语义上的非真值性和句法上的非强制性,是已经语法化或词汇化了的成分,所以如果其中带有否定词,就可能出现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即否定词作为新的词汇成分的一部分,会丧失其本来的否定含义,而只是参与到整个结构中发挥语用作用。可以发现,本文论及的话语标记所包含的否定词均已不再具有否定意义。
二、含否定词的话语标记
(一) “你莫说”
重庆话的“莫说”有以下一些使用情况:
(1)你回去莫说看倒我了哈!你回去别说看见我了啊!
(2)莫说,等他各人去找。别说,让他自己去找。
(3)体尖儿都虚儿我,莫说你了!体特都怕我,别说你了!
(4)五块都不借,十块就更莫说了。五块都不借,十块就更别说了。
(5)你莫说,他阴倒起有钱。(你)别说,他其实挺有钱。
(6)我尝了一口,你莫说,还不错!我尝了一口,(你)别说,还不错!
重庆话的“莫说”和普通话的“别说”相似,可以是短语,表示“不要说”,如例(1)、(2);可以经历词汇化而表示“不用说”,如例(3)、(4);还可以用作话语标记,以表达一种认识或发现,如例(5)、(6),但此时必须和“你”一起出现。根据董秀芳[5],“莫说”由“不要说”发展到“不用说”的语义变化是回溯推理的结果;话语标记的用法可能来自于“莫说”在话语中对听话者提醒用法的词汇化。具体分析可参看董文。与普通话的“别说”相比,重庆话的“莫说”没有副词用法,如“看着成绩单,别说有多伤心了”之类。
“莫说”充当话语标记的形式只能是“你莫说”、“你还莫说”,如果单说,本地人只会理解为“不要说”。董秀芳对现代汉语“别说”的演变关系[5]分析如图1所示。
动词短语动词→强调副词→连词话语标记
图1“别说”演变关系示意图
董文认为,“别说”话语标记用法的由来和其他用法不是一条线的。重庆话“莫说”的情况也可以为此提供一个证据。表示“不用说”的时候,在句首“莫说”可以加“你”,也可以不加,如:
(7)(你)莫说十块钱了,五块都不得借!(你)别说十块钱了,五块都不会借!
但是不在句首时,就不再允许“你莫说”出现了,如例(4)。这就说明,表示“不用说”的“莫说”词汇化程度已经相当深,所有情况下都可以不出现“你”,甚至有的环境中不能出现“你”。如果话语标记的用法是由表“不用说”的动词这一条线发展而来,则会出现不合理现象,由不出现“你”到必须出现“你”,词汇化的程度反而会呈现出倒退的情况。因此,话语标记只能是来自另一条演变路线。
普通话的“别说”除了单独用作话语标记之外,还存在“你别说”、“(你)还别说”、“(你)倒别说”、“(你)也别说”等形式,相比较重庆话必须出现“你”的情况,可以得知“别说”的词汇化程度高过重庆话的“莫说”。
(二) “你莫看”
重庆话中的“莫看”有以下一些使用情况:
(8)你莫看我噻,是他做的都嘛!你别看我啊,是他做的啊!
(9)莫看电视了嘛!别看电视了吧!
(10)莫看他个个儿小就轻敌哈!别看他个头小就轻敌啊!
(11)莫看他上自习就以为他很刻苦哦!别看他上自习就以为他很刻苦哦!
(12)莫看他个个儿小,其实霸道得很!别看他个头小,其实厉害得很!
(13)莫看他上自习,其实是临时抱佛脚!别看他上自习,其实是临时抱佛脚!
(14)莫看他得意昏了,马上就要扫皮!别看他得意得很,马上就要丢脸!
(15)你莫看,他肯定是匹黑马!你还别看,他肯定是匹黑马!
(16)莫看倒,那个瘦子肯定吃得惨了!你还别看,那个瘦子肯定能吃得很!
我们认为,“莫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否定词+动词)1。这时的“莫”和“看”不在一个层次上面,“莫”否定的是其后包含“看”的谓词性结构,如例(8)、(9)。
第二,(否定词+动词)2。这时表示说话人给予听话人提示、提醒或警告,不要看见某事的表面现象就被蒙蔽,如(10)、(11)。否定词“莫”和动词“看”用于该种语境,为它们演变为第三种类型创造了条件。可以替换“莫看”的形式有“你莫看”、“(你)莫看倒”、“(你)莫看倒起”“倒”、“倒起”是重庆方言中的体助词,大体说来,进行体多用“倒”,“倒起”可用于进行体,也可用于持续体(静态)(见张一舟、张清源、邓英树.《成都方言语法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第6469页)。。
第三,“莫看”已经熟语化。“莫看”已经发生了重新分析,不再处于不同的层次。它们中间不能添加副词修饰,其整体意义不再是“莫”和“看”意义的简单相加。这类“莫看”来源于类型(二)中的使用环境,说话人提示、警告听话人,不要被某事的表面现象所蒙蔽,隐含的话语就是某事的实质和其表象是相反的,这就自然能够演化出熟语“莫看”的表意特点:说话人认为某事存在与其表面现象相反的情况或发展变化。如例(12),表面上个头小的会比较弱,但“他”的情况相反;例(13),上自习的通常刻苦,但“他”是例外;例(14),“他”虽然得意洋洋,但即将颜面扫地。可以替换“莫看”的形式有“你莫看”、“(你)莫看倒”、“(你)莫看倒起”。
第四,“莫看”充当话语标记。但这时能出现的形式只有“你莫看”、“(你)莫看倒”、“(你)莫看倒起”,而“莫看”不能单独出现,如例(15)、(16)。话语标记的用法来自熟语“莫看”的进一步词汇化,其表意功能和熟语“莫看”相似,表达某事的性质与其表象相反。
普通话的“别看”也有重庆话“莫看”的第一至三种类型。吕叔湘[6]将等同第三类“莫看”的“别看”归为“习用语”,功能是“提出一种情况,下文表示相反的意思”。至于充当话语标记的情况,从我们搜集的语料来看,只有“你还别看”有少数用例,此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三)“你不晓得”
刘丽艳对普通话的话语标记“你知道”做过细致的考察和研究,认为它是调节谈话的一个手段,用以确保听话人能够跟随说话人的话题,或唤起听话人的注意[7]。刘认为话语标记“你知道”至少包含三个语用变体:“你知道吗”、“你知道吧”和“你知道”。并提出“你知道”和“你不知道”有语义中和的趋势,二者只在语用方面有细微差别,而整个话语的意义是一样的。重庆方言类似的话语标记也有三个形式:“你晓得不”、“你晓得噻”和“你不晓得”。它们和普通话中的相应成分略有差异。
“你晓得不”和普通话的“你知道吗”功能一样。根据刘文对“你知道吗”的分析,重庆话“你晓得不”可指向其前面的信息,也可指向后面的信息。如果前指,其功能是监察并建立共享信息,被指信息的语用地位是理解说话人话语意图的背景信息,对于听话人而言,该信息的可及性可及性表示说话人对于听话人拥有(或接受)信息可能性的确认程度。较低,如例(17);如果后指,其功能是调动听话人的注意力和兴趣点,使之集中在被指信息上,并对后续内容有所期待,被指信息的语用地位是说话人要叙述的主要内容,对于听话人而言,该信息的可及性很低,如例(18):
(17)他是神的,你晓得不,莫去惹!他是疯的,你知道吗,别去惹!
(18)你晓得不,明天市长要来耍。你知道吗,明天市长要来玩。
“你晓得噻”和普通话的“你知道吧”功能相同。“你晓得噻”只可指向其前面的信息,其功能和被指信息的语用地位和前指的“你晓得不”情况相同,只是对于听话人而言,该信息的可及性较高,如:
(19)他们没得钱得,你晓得噻,只有个偷。他们没有钱,你知道吧,只有靠偷。
而普通话中的“你知道”,在重庆方言里没有对应的形式。重庆话的“你晓得”,只可能是普通的主谓结构,不能单独作为话语标记。刘文在分析现代汉语的话语标记“你知道”时,指出“你知道”和“你不知道”有语义中和的趋势,二者只在语用方面有细微差别,而整个话语的意义是一样的。重庆方言存在话语标记“你不晓得”,虽然和普通话的“你不知道”一样都只是用于带出新信息,没有否定含义,但是二者仍存在很大差异。话语标记“你不晓得”的使用情况举例如下:
(20)哎呀,你不晓得,张三发财了!哎呀,你知道吗,张三发财了!
(21)你不晓得,结果是他去揭发的。你知道吗,原来是他去揭发的。
普通话的“你知道”只能后指,交际时说话人假设存在听说双方共同拥有并接受的前提信息,这一前提信息的语用地位是理解说话人话语意图的背景信息,对于听话人而言,该信息的可及性很高。“你不知道”与此相似。通过观察,重庆话的“你不晓得”只能后指,在功能上更接近后指的“你晓得不”,也即和普通话后指的“你知道吗”相类似,而非“你知道”。话语标记“你不晓得”使用时,对于听话人信息的可及性比后指的“你晓得不”还要低。如果我们把对于听话人信息的可及性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
“你不晓得”<后指的“你曉得不”<前指的“你晓得不”<“你晓得噻”<“你(不)知道”
构造相同的“你不晓得”和“你不知道”,一个最低,一个最高,这一现象十分有趣。刘文提到的“你知道”和“你不知道”只在语用方面有细微差别,但并未明言具体差别在何处。如果对现代汉语中“你不知道”进行细致的考察,对此问题的解决应该会有所帮助。
(四) “不是说”
“不是说”是重庆方言一个独特的话语标记,它在日常交际中有以下一些形式:
(22)不是说的话,我去参加肯定比他凶嘛!我敢肯定,我去参加一定比他厉害!
(23)不是说,张三绝对不得怕李四。我敢肯定,张三绝对不会怕李四。
(24)我不是说,明天要下雨才怪!我敢肯定,明天要下雨才怪!
(25)我不是说的话,那家馆子绝对好吃些!我敢肯定,那家馆子绝对好吃些!
(26)不是我说的话,你去了那里肯定出名!我敢肯定,你去了那里一定出名!
(27)不是我说,啷个求他都没得用!我敢肯定,怎么求他都没有用!
以上六种形式可以互相替换,均表示说话人对某事极有把握,并无否定含义。它们在形式上有这些特点:只出现在句首,重音都落在“说”字上,“说”后不能再添加其他成分。话语标记“不是说”有且只有以上六种形式。
我们认为话语标记“不是说”及其所有形式,源于另一个话语标记“不是我说1”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话语标记“不是我说”。[4][8]。重庆话的“不是我说1”可以出现在句首或句尾,“说”后可以再添加其他成分。表达说话人很委婉、得体的批评、警告、埋怨、责怪等情绪,如:
(28)不是我说,昨天的事你做得太过分了!不是我说,昨天的事你做得太过分了!
(29)不是我说你,回屋头还是该做点儿事噻!不是我说你,回家里还是该做点儿事啊!
(30)点儿都不像个学生,不是我说他!一点儿都不像个学生,不是我说他!
重庆方言的话语标记“不是我说1”在使用时,主要表达说话人认为某事是不合理的,或认为应该怎样才是合理的,这时说话人总是有一个自己坚持的观点。当说话人对自己的观点拥有相当的自信时,则具备了变为“不是我说2”的条件。重庆话存在如下的过渡阶段现象:
(31)不是我说,张三肯定比你听话多了!
(32)不是我说,你肯定超重了。
上述两例,可以理解为“不是我说1”,即批评听话人不如张三乖、听话,批评、警告听话人超重了,可以在其后面加上“你”,也可放在句尾;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不是我说2”,即说话人很有把握张三一定比听话人乖,很有把握听话人一定超重,可以用“不是说”等其他五种形式替换。
卢江提到普通话的话语标记“不是我说”可以在其后带上有限定性的“话语”类成分[8],如“不是我说句放恣的话,老弟太老实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不是我说一个大胆的话,若不是我在你家,你家就一二百年,也不得有个老爷”(《儒林外史》)。我们猜测重庆方言话语标记“不是说”带有“的话”的三种形式,即例(22)、(25)、(26),就来源于这里,但具体演变过程还待进一步研究。因为助词“的话”只能用于假设小句的末尾,如果直接附于“不是说”之后,在语义上说不通。
综上,我们推测重庆话的话语标记“不是说”,来源于另一个话语标记“不是我说1”,这种演变内部又分两条线,一条是“不是我说1”发展为“不是我说2”,再演变出“我不是说”和“不是说”;另一条是“不是我说1”+“X的話”,演变为“不是我说的话”,再进一步出现“我不是说的话”和“不是说的话”。希望随着材料的不断挖掘,这几个话语标记的产生脉络会更加清晰。
三、结语
通过对重庆方言几个话语标记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9]。
第一,在话语标记经历的逐步语法化或词汇化过程中,并非一个新阶段的产生就意味着旧阶段的彻底消失,相反,演变中的若干阶段都有可能同时存在于语言的共时层面之中。如现在的重庆话语料就能清晰展示出“莫说”和“莫看”的演变过程。在分析语言的历时演变时,除了历史文献外,共时的语料同样重要。
第二,虽然人类语言存在共性,但是不同语言或方言中的对应成分未必能发生相同的语言演变。本文关于重庆话和普通话相关话语标记的对比便可以说明这一点。
第三,话语标记具有语义上的非真值条件性,这使得本来为独立词的成分在成为话语标记的一部分之后,会丧失它本来的一些特性。本文谈论的否定词均丧失了其否定含义,“你莫说”、“你莫看”并非不让听话人说或者看,“你不晓得”不是表示听话人不知道,而说出“不是说”的人明明正在说。除了否定含义之外,话语标记还会导致哪些特性的丧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丽艳.作为话语标记语的“不是”[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6):2332.
[2]刘永华,高建平.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别说”[J].语言与翻译:汉文版, 2007(2):2932.
[3]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4):814.
[4]温素平.“不是我VP”类话语标记语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1619.
[5]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1):5061.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68.
[7]刘丽艳.话语标记“你知道”[J].中国语文,2006(5):423432.
[8]卢江.析标记语“不是我说”[J].安徽文学,2007(5):139140.
[9]董思聪.重庆(城区)方言否定范畴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9: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