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2013-04-29付美容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什么教材课程

付美容

摘 要:语文教学好似“雾里看花”一样,总令人无法看透该“教什么”,摸不清课程、教材与教学的关系。只有打通与架起“课程、教材、教学”之间的桥梁,才能明确语文教学到底该“教什么”。

关键词:课程;教材;教学;课堂

语文教学与课堂呈现要求非常高。用心研究“课程、教材、教学”之间的关系,使语文课堂呈现出最佳效果,真正明确“教什么”,帮助学生明确“学什么”,这是很有必要的。

一、尴尬现状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学科承载的任务如此之重,可很多语文教师一直非常困惑,不敢确定语文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帮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而且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尚未清楚“教什么”的前提下,却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怎么教”方面,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

初中语文新课标虽然每一条每一点都有具体的说明指引,但只规定了目标与方向,并没有具体指引我们如何处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的“备课”在很大程度上几乎等同于研制课程内容及编撰教材内容,这样,在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层面所要讨论的语文知识问题,乃至语文课程目标界定问题,都逼着语文教师要全部独自面对和解决,这可能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逐渐变成了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现,语文教学评价逐渐失去了一个共同的准确标准。

二、课程、教材与教学

其实,想要弄明白语文“教什么”“怎么教”,先要搞清楚语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概念与关系。

1.“语文课程目标”面对“是什么”的问题

就是国家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什么”,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这两方面。

2.“语文课程内容”面对“教什么”的问题

即文学文化经典作品所构成的人文素养以及语文知识。

3.“语文教材内容”面对“怎么教”的问题

即用什么资源,怎样呈现课程内容,怎样让学生学会、掌握。

4.“语文教学内容”面对两个问题

(1)为使学生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是需要“教什么”的问题。

(2)为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是“怎么教”最好的问题。

如果体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实际上在教什么”;如果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上,即是学生“实际在学什么”。

明确了这四个层面的内涵与关系,就可以知道:“教什么”比

“怎么教”更重要,“教什么”的研究对象是教材,“怎么教”的研究对象是学生。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含教学方法),应该主要是语文实践(听说读写活动),而不是讲解语文知识、灌输结论,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教材(如读课文,训练运用语气、语调、重音、停顿、节奏、表情、手势等朗读方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感)。

但是,在现行语文教材仍然比较“开放”与“模糊”的条件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们,就要把重点放在研究探讨“教什么”方面,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自己担当设计课程内容与编制教材内容的重任。教师从课程的角度理解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教学内容,可以走“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选择语文教材”的线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科书进行适当的“增删取舍”,重组自己的教学内容。

就初中阅读教学而言,“教什么”应该呈现两个方面:

1.遵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目标,对文本进行合理解读,而不是任意发挥,更不是个人的信马由缰

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载体,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立足于文本,失去对文本的解读,也就失去了阅读的基础,阅读教学自然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抛开文本,任意发挥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些老师干脆抛开文本理解,忽视对格物致知精神本质的探究及作者观点的理解,而将中国教育的弊端与外国教育的先进进行对比,大肆质疑与批判中国教育的落后,说了一堆负面的观点与事实,却无法带给学生正确解读。

如:《我的叔叔于勒》,对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分析,很多老师受以前教参的影响,习惯于借题发挥,信马由缰,把解读重点放到社会制度本质带给人性的变化,硬把社会制度与人性扯上关系,

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质造成人性的变化:亲情如此无情。那就太牵强,太武断了。

其实,无论如何解读,都要回归到作者若瑟夫的角度,借那句“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并仔细阅读菲利普夫妇的语言、语气、神态描写,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由于不同的年龄、见识、经历、思想、能力,以至于对同一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情感态度以及价值取向等等会对人物作出不同的解读。虽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始终不可能变成“鲁滨逊”,因此,还是要尊重作品,尊重作者,尊重文本。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既不能把学生的阅读收获当作是对文本的理解,全然不顾文本的价值取向,更不能漠视文本的客观存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导向,无原则地认同、赞赏学生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文本解读。

2.提炼出与文本体式相应的阅读态度、方式与技能,确定该篇课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课程内容

文体是进入文章行文情境的保障。采用何种文体来呈现文本内容,体现了作者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对学生来说,文体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也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不同的文体,文本解读的方法和重点也自然不尽相同。我们就要按不同文体类型,把握不同文体的表现形式,也可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进行解读,迅速地确认体验的方向和主旨,

实现对文本准确而深入地有效解读。

当课程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时,当教材转化为活生生的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具体地表现他们的学习状态时,语文教学也就达成了“教什么”的目的。

语文教学,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始终要回归语文教学本性,明确“教什么”,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相应的知识与阅读技能,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庆勋,李春玲.浅析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

[2]马小龙.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2011.

[3]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课程与教学论:教授,2007.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一四中学)

猜你喜欢

教什么教材课程
教材精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教材精读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什么”与“怎么教”
“教什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