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的思辨力训练

2013-04-29祁永攀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6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

祁永攀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辨,领悟文本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思辨力训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思辨力的要求与高中学生思辨力现状的距离,促使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努力地探索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语文训练的主阵地是课堂,语文能力形成的源泉之一是经典的文本和永远鲜活的现实生活。这些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丰富矿藏,供我们去开采。解读文本与思辨现实的有机结合是教师借助阅读教学进行思辨力训练的有效方法。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教师确定话题,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确定话题,学生以所解读文本内容为材料并联系现实生活思辨。这是对学生思辨力的进一步提升,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和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归纳和总结,使某一角度的内容成为老师确定好的话题的引子或论据,进而展开联想,对话题进行充分的思辨。

这个阶段师生可以将数名学生思辨时材料的取舍做对比赏析,提高学生筛选材料的能力和运用材料进行思辨的能力。

1.学习小说《药》时的训练片段

确定话题:悲剧

悲 剧

人生的悲剧源于缺少理解。

夏瑜为革除封建旧制度而流了血杀了头,本来革命就是要流血牺牲的,倘能为大众理解并得到支持,也就够了。但为群众谋利益,求解放,群众却吃了他的血,被杀与狱中斗争成了群众在茶馆里谈笑的料子,甚至连自己的母亲上坟时也为自己的死法而在别人面前感到惭愧,这不仅仅是夏瑜的悲剧,更是无数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悲剧。

……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悲剧。

2.学习小说《项链》时的训练片段

确定话题:虚荣

虚 荣

虚荣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超过别人,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场面上有时不如人,却硬装着比别人强,场面下,我们的努力,追求到了曾经虚荣过的生活,这种不满足于现状的心理正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但我们不能有玛蒂尔德式的虚荣,面对贫穷,梦想财富,只知道哭闹与忧愁,没有付出过真正的劳动,真正的钻石项链也挂不到她的脖子上。假使她嫁过去就辛勤劳作,十年之后代表身份的那挂三万六千法郎的钻石项链不就挂在自己的脖子上了吗?

……

由此看来,有虚荣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劳动创造了美,不能为美好的前景付出劳动而自叹命薄。

经过此阶段的练习,学生的兴趣更浓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思辨的水平普遍提高。此项课堂活动,使思辨训练成了知识、能力、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面引导,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其语文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二、确定辩题,开展课堂小辩论活动

学生思辨逐步达到了有的放矢,接下来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量的积累和思辨的质的飞跃,文本解读中有一些人文性的东西会因社会的发展、个性的差异或吸收或摒弃,而这些也往往是论辩的好话题。以下是学习古代散文《赤壁赋》时的辩手总结陈述片段:

确定辩题:当今还要不要有苏轼在《赤壁赋》里提出的“取与不取”的人生态度?

正方:我方认为当今还应该有苏轼在《赤壁赋》里提出的“取与不取”的人生态度。

首先,苏轼所谓的“取”,指“取”能够寄托人们的精神生活,就如苏轼在政治上失意之后“取”清風、明月、江水、扁舟,陶醉于其中,能够求得精神上的愉悦。而不“取”的是给人心灵带来阴影的东西,如名与利。这样看来,处理好“取与不取”能使我们身心愉悦,而身心愉悦是人们生活的终极追求。

其次,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取与不取”使身心愉悦的实例。学过《荷塘月色》,大概谁也不会忘记朱自清所拥有的“荷香”“荷花”“淡淡的月色”,他也陶醉于其中了。学过《故都的秋》,谁也不会忘记郁达夫陶醉于北方那出奇的秋中。

第三,生活中有很多反面的实例告诉我们,名和利不可强取,有人因为名誉而点头哈腰,抽掉了脊梁骨活着,有人因为几百元的小利而大费口舌,有人因为眼前金钱利益而身陷囹圄。

基于以上原因,我方认为当今还应该有苏轼在《赤壁赋》里提出的“取与不取”的人生态度。

反方:我方认为当今不应该有苏轼在《赤壁赋》里提出的“取与不取”的人生态度。

首先我们应该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九百多年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后来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时代了,一个企业如果不提高知名度,不取名,不求名,将何以存在?何以得到更多的利润并发展壮大呢?

其次,从个人生存发展的角度来讲,你要进入劳动力市场,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自然而然就要求人们去取名。打个简单的比方,将金子和石块放在一起,人们最为关注的是金子,因为金子有光芒,那么人的光芒只能靠自己去追求,即使再苦再累。

由此我方认为当今不应该有苏轼在《赤壁赋》里提出的“取与不取”的人生态度。

在以上的辩论中,正方学生对《赤壁赋》中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的认识加深了,联系社会生活中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的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辨,强调人的精神的相通性。反方学生更强调社会的发展变化,从积极入世的态度去关注名与利的问题。

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思辨,领悟文本的丰富内涵,探讨思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发展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作者单位 青海省西宁市西宁第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