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事件下特殊商品“抢购”现象解析及应对机制研究

2013-04-29许林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应对机制突发事件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频频发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突发性危机事件,引起一些国家和局部地区的“抢购”特殊商品的现象,这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经济问题。本文以“抢购”现象从有限理性—非理性—回归理性的阶段过程为切入点,逐个分析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并找到相应的措施:过程分析方面以消费者为重点,运用消费者决策暗箱理论分析单个消费者形成初始抢购的过程,借助相关知识解释信息博弈游离如何引发群体恐慌共鸣,由此触动从众效应爆发非理性群体抢购,从微观经济、消费者心理、信息博弈等多角度来探讨突发“抢购”形成的复合动态因素;在对策方面参照国外应急模式,结合上述分析,尝试建立突发事件抢购应对机制的针对性措施,为应对突发事件衍生事件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突发事件 抢购 现象解析 应对机制

一、提出问题

近十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屡见不鲜,在2011年3月,中华大地又发生了一起几乎席卷全国核泄漏碘盐“抢购”事件,虽然该事件在48小时内得以平息,但造成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影响,如商品价格畸形上涨、社会购买秩序紊乱、危机恐慌加剧等,如何利用有效手段控制公共危机事件的发展态势已不是危机管理者面临的唯一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本文尝试从微观经济学、社会心理学和信息传播等多维角度来解读突发事件抢购的过程,为建立应急机制系统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二、突发事件下特殊商品“抢购”事件回顾

近年突发性事件和各类事故层出不穷,根据统计,2010年中国因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达4550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其中突发抢购事件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造成财产损失的同时也给居民的生命带来一定的威胁。

突发事件下的“抢购”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触发因素复杂,如果不及时抑制危机的发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给社会经济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加强突发抢购事件的多角度研究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三、突发事件下特殊商品“抢购”过程分段透视

突发事件下的抢购过程划分为萌发期、加剧期、剧变期和消退期四个阶段。在萌发期个体消费者在危机心理和有限理性的双重作用下,通过消费者决策暗箱做出个体抢购决策,形成初始抢购个体;消退期:政府启动应急机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针对性措施部署,事态得以缓和,市场重回理性,危机消退。

四、突发事件下特殊商品“抢购”现象具体解析

(一)消费者决策暗箱形成初始抢购个体

消费者在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后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通过市场信息的收整合对方案进行对比评估到最后做出购买决策的过程就是一个暗箱, 即消费者决策暗箱。根据该理论,在突发事件刺激下,个体消费者产生危机心理,加上有限理性的自身限制,形成简单损益方案对比,最后做出所谓的理性“抢购”决策。

(二)信息博弈游离引发群体恐慌共鸣

在市场条件下,突发事件的“抢购”风波中存在三方信息博弈结构:政府、经销商和消费者。信息博弈的过程中,把这三者连接起来就是作为信息传播中介机构媒体,大体上可以分为“新闻舆论”与“社会舆论”两大部分。

(三)恐慌人群触动从众效应爆发非理性群体抢购

恐慌人群在形成之初就带上了群体心理行为的特征,主要有心理暗示、形象思维、人际传染三个方面。在这些因素的冲击下,从众效应激化,非理性群体抢购行为不断被模仿和传播。弗洛伊德认为,暗示的奇妙就在于当一种想法在另一个人的头脑中被唤起时,它即被接受,好像它是从自己头脑中自发产生的,而对它的起源却没有予以检查。

五、发达国家应急管理运行模式及我国应急管理现状的思考

(一)发达国家应急管理模式借鉴

发达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根据这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设置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三种模式: 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俄罗斯模式。

1、美国模式

“强总统,大协调”即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应急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标准运行的机制,贯穿于减灾、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的公共事件。另外,FEMA还设有国家应急管理训练中心,下设国家消防学院和国家应急管理学院,培养应急管理专业人才。

2、俄罗斯模式

“大总统,大安全”即国家首脑为核心,联席会议为平台,紧急情况部为主力,其他部门协调和配合。以总统为核心主体,负责国家安全战略的联邦安全会议为决策中枢,以紧急事务部等相应部门为主力所组成突发事件管理权力机构,所有应急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紧急状态法律制度法》的相关规定。俄罗斯设立了国家危机情况管理中心,并在紧急事务部的各个地区中心设立分支机构。

3、日本模式

行政首脑指挥,机构协调联络,会议制定对策,地方政府具体实施。灾害救援体系由消防、警察、自卫队和医疗机构所组成,负责灾害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以及各种救灾抢险、灾区治安维护等灾害救援任务。通过良好的应急教育和防灾演练,训练人员决策和组织的应急能力,使公众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其中完善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为灾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力保障。

(二)我国应急管理现状的思考

我国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起始于公共危机管理和预警管理,面对突发事件日益频发的“危机时期”,党中央加大了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视力度和全方位的投入,使我国进入到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快速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公安平台、快速反应、各司其职”的应急管理运行模式,但与发达国家的模式相比,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缺失

应急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突发事件内在规律的研究、预案的编制、突发事件的评估和预警、突发事件的应对和灾害恢复及应急管理保障体系自身的循环完善,工作重点应放在事后的“救灾”,而现有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只是着眼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对和补救性措施。

2、应急法制的缺位

我国目前对公共紧急状态和危机情境的对抗手段比较分散,行政命令优于法治,制定的法律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部门管理的色彩很重,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上也存在多方协调等问题,使应急效率大打折扣,很容易错失掉抑制突发事件的最佳时机。

3、信息沟通披露不畅

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信息是否得到早期预警、是否传导及时、收到报警信息后是否反映迅速,将直接决定应急处理工作的成败。现有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中,综合性的公用信息平台尚未建立,危机状态下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披露制度缺乏统一规划,致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收集汇总路径不顺畅,难以形成有效的应急解决方案。

4、政府与社会多方力量合作性欠佳

我国政治动员能力强、社会动员能力弱,尚未建立起一个能够有效组合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社会动员机制,未实现应急主体多元化,更没有形成网络状的应急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薛澜,张强和钟开斌.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

[2]易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理、机制与体系探讨[J].中国管理科学,2006,l0

[3]Dirk Helbing,Illes Farkas.Tamas Vicsek Simulating dynamical features of panic[J].Science,2009,3

[4]孙多勇.突发事件下个体抢购物品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7,(11)

[5]Frank R.Kardes.消费者行为与管理决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6]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湖北:长江出版社,2009,4

[7]王强春.日本福岛核危机对中国公众的影响及媒介干预[J].青年作家,2011,6

[8]韩强.科学应对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7,8

[9]Smith K,Dickhaut J.Neuronal substrates for choice under ambiguity,risk,gains,&losses[J]. Management Science,2009,8(6)

[10]孙多勇.突发事件与行为决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1

作者简介:许林(1972-),男,籍贯:湖北鄂州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应对机制突发事件
构建普通高中校园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探究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舆论危机事件应对机制分析
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的应对机制研究
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及其法律应对机制
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新旅游法实施对旅游企业的影响研究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卫生企业应对突发传染病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