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2013-04-29许玲清
许玲清
摘 要:数学是抽象的科学,逻辑性强,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太强,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又是一门比较深奥的学科。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使学生喜欢数学,就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趣味性引入到实际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数学语言;能力;趣味性;兴趣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对于学生本人而言,小学数学又是学习的重难点。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教师就必须掌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使整个课堂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快乐数学的真意就是要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自信,从而打好学习数学的基础,将整个课堂变得更加活泼,更能吸引学生。
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掌握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一种用来表达数学数量关系的抽象符号系统,具体可以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数学语言,例如,文字语言,如乘积、和、差、商等;符号语言,如×、÷等;图形语言,如三角形、正方形等。对数学语言的掌握主要是通过获取语言信息加以理解,进而做出转换,从而加以应用和表达的能力。小学数学语言的培养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后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小学数学语言的掌握要求在于认知和理解,并掌握基础的数学语言,达到基本应用和交流的水平。小学数学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数量关系认知教育,一方面,坚实的地基才能保障后期的良好发展,要求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小学的中后期数学教育是由基础数学认知到较为高级数量关系的过渡时期,没有基础的数学语言能力,将在数学奠基的关键阶段缺失数学学习的基本工具。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对某一活动产生兴趣,才能对其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由于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相对于语文、音乐来说,它比较枯燥,并且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要想使小学生学得快、学得好,就要采取多种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听听说说、蹦蹦跳跳、唱唱玩玩中兴趣盎然地学习。例如,我在讲一年级数学《位置与顺序》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如下活动:首先,我请几名学生上台,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白兔”“小松鼠”“小山羊”“小鹿”等角色,然后让他们根据指令进行排队,紧接着我让表演的学生描述前后關系,然后让在座的其他学生描述其前后关系,并根据其描述,回答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的前面是谁,谁的后面是谁等问题。
通过这一有趣的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不仅使学生学会用“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理解和掌握了前后的相对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说,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寓知识于游戏中,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使自控能力较差的小学生学习兴趣自始至终地保持下来,就必须在教学中,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根据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想方设法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课堂是一个乐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江海波.培养数学语言能力,优化提升有效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1(03).
[2]赵继宝.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教学.中国校外教育:A,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