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高语文教学需加强朗读训练

2013-04-29

新课程·下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职高语文

郑 燕

摘 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职高教学中有不同程度的弱化倾向。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感悟,从而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产生感情共鸣,陶冶情操,提高职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职高语文;重视朗读;训练朗读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又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顾名思义,就是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读出来,它是一种言至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一篇课文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心理学认为:熟读成诵就是对文章反复感知的结果,能够储存在长期记忆中,再经过大脑的整合和同化,成为有序的记忆组块,在进行语言交流和表达时,就能够准确地再现和进行矫正。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并不是讲解分析可以替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课外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而现在职高的语文教学,朗读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弱化现象,已经很难再听到心旷神怡的琅琅的读书声了。在课堂上,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学生的齐声朗读、个别演读、分组比读、分角色朗读等都不同程度地忽视或减少了。学生读课本时,错词破句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于一篇课文学完了,学生读起来还是断断续续,更别说有感情地朗读了。

一、学生朗读水平差的原因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懒于朗读

大部分的职高生,学习基础不好,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特别是对语文课,甚至于不屑一顾。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没精打采,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经”,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空,且又“雁过无痕”。而教师也疏于指导,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懒于朗读的习惯。

2.学生普通话不准,羞于朗读

很多同学因为舟山方言作怪,讲不好普通话,课堂上怕因含本地方言的普通话的朗读,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而羞于开口。越不开口,越读不好,就越不愿意读,形成恶性循环。而教师认为这工程浩大,并不是一朝一夕可改造好的,也就听之任之了。

3.教师过于讲解分析,疏于朗读

职高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配合也就甚少。学生往往认为,学习语文就是会看书写字,听老师讲解课文,语文知识都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而忽视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愿从朗读中去感受文学氛围,提高文学修养,陶冶自己的性情,而往往只有教师一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

二、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措施

1.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职高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在课堂上,我尽量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及时评价。对读得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肯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读得不太好的同学,我也不马上终止他的朗读,给他们信心和鼓励,让其知道自己也能把书读好。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如:在上诗歌单元时,举行诗歌朗诵会;上古文单元时,让学生表演课本剧;上口语训练课时,结合他们的所学专业,让他们说导游词、模拟现场招聘……通过活动,激发和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

读得正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在朗读课文时要用普通话,发音要清楚,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只有正确地朗读,才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在教学中,针对我们舟山这一地区发音时,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开音节和闭音节不分的现象,我利用“形声字声旁类推”和“记住某些拼音规律”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此外,我还组织学生练习绕口令、讲故事,在平时朗读中加强朗读训练。

3.充分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的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荷塘月色》《再别康桥》这类感情色彩很浓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朱自清先生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的情感,也无法体会到徐志摩先生对母校的浓浓的爱恋和依依昔别之情。因而恰到好处、声情并茂的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达的强烈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范读出于教师之口,入于学生之耳,了然于学生之心,它的直接性、示范性、感染性是其他形式的训练不可比拟的。好的朗读,不仅充分展示了朗读者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强有力地熏陶着听众。优秀的文字作品,读出来的,较之于写出来的有着更直接、更生动、更适合情感表达的优势,它是文章全方位的立体显现,那语气、语调、语势及音色共同构成了声音的抑扬顿挫,极富活力。通过朗读,对情操的陶冶、对心灵的感染、以及对思想的启发教育作用,往往比单纯地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就应该注重一些名篇的范读,在范读中,让自如的声音、生动的语气传入学生的耳膜;让深刻的内涵,美好的憧憬流入学生的心田;让语言的美感刻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叶圣陶先生把感情朗读叫“美读”,激昂之处还它个激昂,委婉之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的当时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我认为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朗读技能和技巧的具体指导,如:重音、停顿、缓急、语气等,可按范读—仿读—指点—再读的步骤感情朗读。职高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字里行间的蕴含有时不可言传,而通过朗读,就可以溢于言表,使人心领神会,获得极大的美感享受和满足。在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反复地诵读,成为朗读的参与者、主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真切鲜活地感受形象,更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愫,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达到形象和感情融为一体,更好地品味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动态美,提高对美的感悟和理解。正所谓“文贵自得”“读中有悟”。如:在选教王宗仁先生的名篇《藏羚羊跪拜》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结果学生对文章并没有什么感触,甚至有学生对“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的描写感到无动于衷。于是我再指导学生调整情绪状态,进入角色去朗读课文,对关于猎人枪杀藏羚羊的一段描写,反复诵读、反复品味:“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用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悲悯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读着读着,学生的脸色庄重了,声音低沉了,文章中的藏羚羊舔犊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学生。从不屈服于自然界任何灾难的藏羚羊可以毫不犹豫地跪拜在老猎人的枪口下,让我们看到了藏羚羊伟大到近乎悲壮的母爱,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他们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敬重,也正是这些生命本身所拥有的光辉深深打动和震撼着我们每个读者的心灵。学生的思想感情在反复品味诵读中渐渐地丰富起来了。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中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康振宝.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12).

[2]朱贵宝.浅析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考试周刊,2009(14).

[3]金利英.谈中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9).

[4]卓晓勤.谈谈农村高中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0).

猜你喜欢

职高语文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与电子商务专业的融合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的策略
新形势下对职高语文教学的探索
职高语文课程改革之我见
职高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浅思中职教育中语文学科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
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职高语文的学科价值与发展方向研究
职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