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2013-04-29李艳勤
李艳勤
摘 要:作文教学没有捷径可走,但是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教材,遵循学段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把握学生由低段到中段、高段的学段特点,针对学段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训练学生作文的能力,形成低段初识作文的形式,中段积累作文的方法,高段拓展作文能力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学生的作文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培养;训练;提升;作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利用课堂教学的契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笔者从教十几年一直在努力的探索。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学生的学段特点,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低段打基础,初识作文端倪
我们都知道,低段语文是没有作文的,有的是写话练习。对于刚入学的低段学生,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就从入学后的语文课开始。
从教学拼音起,就可以让学生用拼音写句子。此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能用拼音写出一个简短的句子即可。比如,有个学生用拼音写到“我是学生。”我予以表扬。鼓励学生还可以加一个词——爱学习,句子就会变成“我是爱学习的学生”。接着再鼓励其他的学生把“爱学习”换成别的词语来说一说。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从简单的句子到培养学生看图写话,正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打好作文的基础。
低段的看图写话是学生写作文的起步。在指导学生看懂图后,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怎样把一个句子写得更加具体一些。就像上文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具体一样,引导学生加入一些词语把句子写生动。就这样一点点地在学生的心中渗透写作文的基础。
二、中段重积累,感悟作文特点
学生进入中段后,开始按照教材要求尝试写作文。中段是学生作文能力承前启后的阶段。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尝试这样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1.依托教材悟方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感受文字魅力的最好范本。教师可以通过一篇篇精心编入教材的课文,成为学生写作文的范文。如,学习了《爬天都峰》后,模仿其写法写写自己得到的感悟;学习了《燕子》后,学习其写法写写小动物;学习了《桂林山水》后,学习其写法写写景色等等。各种类型、题材的课文都可以这样找到读写结合点训练学生写作文。引领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随时随地地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在课堂的教学中生成,课堂中消化吸收。学生自然会在日积月累的对课文的感悟中悟到写作文的方法。
2.借助生活勤练笔
常言道:“勤能补拙。”而我们深知,学生的作文能力离不开平时的练笔训练。除了教材中规定的练笔内容外,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掠影,便是学生又一个绝佳的练笔素材。如,当一些传统节日来临之际,鼓励学生写写节日是怎样度过的;过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提醒学生写写是怎样给父母过这个节日的;参加了课外活动,可以写写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内心感受;旅游参观之后可以写写所见所闻等等。借助练笔的契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中段时期的学生,写作文重在积累。积累各种题材作文的写法,积累如何把文章写清楚写具体,积累怎样在作文中把真情实感留驻笔端。当学生进入高段后,对各种类型的作文有了感性认识,这时,就可以更加广泛地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作文材料的能力了。
三、高段多练习,拓展作文能力
高段的学生,经历低段、中段的写作历练,对于作文材料驾驭的能力在逐渐加强。这时是拓展学生能力,让写作能力好的学生一展身手,让能力稍显欠缺的学生继续提升的时期。对于高段学生的作文训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时因地地捕捉训练的契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素材的能力。
1.抓住契机,运用素材
笔者在执教五年级的一堂语文课中,早晨第一节课刚开始上课,阴沉的天气已经开始飘洒零星的雪粒,大部分学生对窗外的雪花情有独钟,于是,我临时改变上课的内容,把阅读课调整为作文指导课,我让学生仔细观察雪的变化,给足观察时间后,开始引导学生说出雪前、雪中,尤其是下雪中雪由小到大变化的特点。然后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写下来。就这样,捕捉到这一契机,练笔效果更加凸显。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在真实的写话中悄然提高。
2.因人而异,放宽要求
高段时期,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更加明显的高低之分。笔者执教中,因人而异,放宽要求。对于写作水平高的学生,鼓励他们跳出固有的作文框架,依据内心的感受写出独特的体验;对于因循框架而作文的学生,提倡延续方法,精加工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而对作文很吃力的学生,则给出作文的框架,鼓励写清楚即可。学生有了教师的认可鼓励,增强了信心,作文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学生从入学时候的写一句话到高段的自己驾驭材料写作文,是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训练结果使然。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从学生入学起就打好基础,帮助学生驾驭作文,使学生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哈达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