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感恩教育的思考

2013-04-29刘其刚

新课程·下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缺失原因教育对策感恩教育

刘其刚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小学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当前许多青少年的感恩思想荡然无存,作为教师必须敢于直面现实,找到实施感恩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唤醒青少年的感恩情怀。

关键词: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缺失原因;教育对策

悠久的历史文化铸就了我国的灿烂与辉煌,源远流长的感恩教育孕育了民族的文明与善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一直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感恩教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文明社会里,只求享乐不知感恩,只求索取不知奉献,只求权利不履行义务的现象相当普遍,青少年中感恩思想荡然无存,感恩教育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种危机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作为教师必须敢于直面现实,找到实施感恩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感恩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唤醒青少年的感恩情怀。下面就感恩教育缺失原因及对策作简要分析: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感恩”就是“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即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的目的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感恩精神,健康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构建和谐社会等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维不断涌现,学校不再是一方净土,学生也不再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人了,人们行为功利化,贪图安逸享乐,物欲横流的消极现象,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出现脱节,给学生感恩带来困惑,导致感恩教育严重缺失。

(一)家庭因素

1.家长认识的错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由于竞争压力、世俗成功等因素的影响,家长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好今后在社会上才能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家长对孩子播种了爱的种子,如果收获的并不是爱的果实,家长的焦虑就节节攀升,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于是把孩子的身体照顾得无微不至,学习成绩搞得扎扎实实,上幼儿园就补课,出现幼儿园变小学,小学变中学,中学变大学,大学变不学的奇怪现象。久而久之,家长对孩子的精神困惑和不安,知之甚少,这种专横的慈爱,却让孩子产生恼怒、自私、冷漠、挣扎、反抗,导致感恩意识的缺乏。

2.家庭环境的影响

相当多的家长不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家庭中缺少或者没有学习氛围,忽视劳动习惯的养成,忽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缺少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家庭成员关系不融洽,夫妻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缺少关怀,情感受挫。多数孩子与父母相处一室却无话可说,他们深爱彼此,却互不相识,向往接触却找不到切入点,渴望表达却无语言。有的家长为了眼前利益,外出打工,将从未离开家长的孩子扔到陌生的环境,孩子惶恐无助,丧失对家长的信任等,造成感恩教育缺乏。

3.家庭暴力的影响

在农村家庭中,家长自己在青少年时期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低,方法差,不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对孩子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动辄打骂,奉行“黄金棍下出好人”的古训,使代沟加深,造成感恩教育缺乏。

(二)学校因素

1.理念缺乏,评价单一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考、高考指挥棒指导下,以分数作为唯一录取标准,无论学生品行多好,感恩意识多强,在中、高考时只要差分,哪怕是半分,“深山”就无情地横在他前面,即使品行差点,感恩意识弱点,只要上线,一定是要录取的。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管理、教师教学都必须重视学生考试分数,呈现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忽视更多的中等生和一般学生,只重视学生智育,轻德育,出现德育工作“喊得凶,抓得松”的奇怪现象,存在“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起不要”的错误做法,学生体验不到“感恩”的情绪,导致感恩教育苍白无力。

2.缺乏课程设置,无具体内容

目前中小学学校没有感恩教育的课程设置,没有专门感恩教材,感恩教育只能在思想品德等学科教学中打擦边球,没有时效性,没有说服力,在教师、学生心目中完全是可有可无的。教师也无心认真教,学生更不愿意认真学。

3.责任不清,目标不明

4.流于形式,内容肤浅

由于没有专门的课程、专门的教材、专职的教员,学校感恩教育的开展常常流于形式,或借升旗仪式,或演讲比赛,或偶尔请从事感恩教育的机构开展感恩教育。由于时间短,内容肤浅,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等,不能从根本上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景交融,多数学生听后没有入心入脑,没有内化,没有形成共鸣,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不能点燃感恩的火花,扼杀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天性。

(三)社会因素

1.正面教育与负面影响的冲突

在学校教育中,强调的都是科技发展、经济增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社会和谐、民主法制健全等等正面的、完美的正统教育。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减少,人际关系疏远和冷漠,在一栋房或一层楼内,有鸡犬相闻,人与人之间却是老死不相往来。无法使学生的感恩情感得以内化和升华,不能做到知行统一。

2.人才观的错位

当今社会,不管是企业招工,还是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招人,一律采取的都是经过考试择优录取,重点考察的是人的技术水平,文化知识和学历。没有从根本上考察感恩意识,致使招录的人进入岗位后纪律松懈,工作敷衍,得过且过,责任心不强,不向前看却向“钱”看。

3.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定位失调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际关系被打上功利化和物质化的烙印,打破了感恩教育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冲击了传统美德。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渐渐膨胀起来,忽视自己的责任,夸大他人应有的义务,无视身边其他人的价值、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希望周边的人、物绝对服从于自己。

三、感恩教育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受教育者的感恩认知水平

感恩教育不是神秘而诡异的教育,它是立足于人们生活的实际,用眼可以看、用手可以摸、用心可以感的教育。在知恩、感恩的基础上,用诚心和行动予以回报。

2.创新感恩教育模式,提高感恩教育时效性

教师必须提高思想修养,把传统美德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多途径挖掘符合学生实际的,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感人材料和故事,系统地、全面地、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教育。

3.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作用

家长必须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亲情关系,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做出榜样,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多渠道、多形式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在孩子心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校必须更新观念,落实好课程的设置、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配备,以丰富的内容激励学生、以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以真情实感打动学生。

4.充分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知、情、行的结合。

(作者单位 贵州省瓮安县岚关中学)

猜你喜欢

缺失原因教育对策感恩教育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责任感教育的策略
谈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缺失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