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积极心理,优化课堂提问,激发创新思维
2013-04-29张帼英
张帼英
摘 要: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积极心理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积极心理 营造氛围 优化提问 激发思维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以培养公民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创新思维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内容。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积极心理,充分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愉快的状态,那他的思维就会有超长发挥,他接受外面信息的速度就会非常快。要让学生处于这样的学习状态中,教师就应该注意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学生真诚相待,用亲切的语言、优美的教态、平易近人的教学作风贴近学生,既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又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把教师教的积极性与学生学的主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1.微笑
微笑着进入教室,微笑着和学生交流,用微笑对待每一个学生,微笑对学生而言是最大的善意。会心的微笑使学生感觉十分轻松,上课成为一种享受;真诚的微笑使学生心情愉悦,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微笑为笔者和学生建立起了一种温馨、和谐、民主、活跃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知识。
2.赞赏
学生就像运动场上的选手,需要欢呼、呐喊、掌声来激发他们的拼搏精神,他们渴望获得鼓励、表扬和赏识。笔者努力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用一句赞美之辞,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赏心的体态展示,将赞赏之情、积极心理传递给学生。真诚的欣赏与赞美驱散了学生的自卑和怯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积极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成交流的伙伴,促进了教与学的良性发展。课堂上师生共同积极地投入教与学,随着教材内容一起喜、怒、哀、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共同体验到教与学的快乐。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一堂课的教学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而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收获的丰歉与否,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高低有直接的关系。
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进行精心设计。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反之,则会使学生厌烦。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赅,“当”指的是得当,所提问题要恰是重点、难点,还要富于思考,即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维价值,使学生理解此举的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及作用。同时,所提问题还要切中所学的关键内容,紧扣主题,以点带面,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充分概括。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做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
英语教材中每单元的阅读部分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素材,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英语的语言知识。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充分解读教材、分析教材,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如高二英语模块六第三单元的Reading部分“Cultural differences”,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呈现,语言比较简单,但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差异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比较中外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积累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的异同,从而培养建立在对本国文化深刻理解与认识基础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笔者对整个单元进行了有机整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不仅对Reading部分进行充分的阅读理解,而且把Task中的Reading部分“Taboo or not taboo——this is the question!”也充实到本堂阅读课中进行,使学生更明确本课的主题。在设计问题时,放弃较简单的who,when,where这些在文中简单浏览即能找到答案的问题,而更多使用what,how,why这样有较大难度的问题。如:Q1:What situa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e dialogue?
(Answers:presents,weddings,gesture,festival,colors of clothing,shoes,the USA/UK cultural differences)
Q2:Why do the Japanese look unhappy when you just put his business card in your pocket?
(Answer:Because it is not polite/impolite.You should look at the card carefully to show your respect.)
Q3:Topic discussion:
What leads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Suppose you are going to the USA for your holiday,youll surely meet with different cultures.What should you do the deal with the culture gap?
这些问题既针对课文的重难点,展示课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三、热情鼓励,延伸疏导,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鼓励对人类而言,犹如阳光一样,没有阳光就难以生存。”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提问心境,实行愉快教学,把为教学服务作为设问的出发点,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究、思考和发现的乐趣。教师还应该认识到,设问是为了引导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扉,获取反馈信息,而不是把设问作为为难学生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并进行提问。当学生回答欠妥,或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感到疑惑不解时,笔者总是以宽容、体谅的态度适时点拨、启迪他们,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答问心理。有时学生尽管对问题考虑已经成熟,但无法正确表达,笔者就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激励学生兴奋起来,调动他们的创新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主动探求知识,而不是给学生奉送真理。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提问权。学生在课堂中常常会产生一些想法或疑虑,笔者不轻易地否定他们的思维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总是愉快地允许学生质疑,热情地为他们创造吐露思想的机会,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指导,让他们在教师亲切、赞赏的言行中感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同伴关系中的合作和感情共鸣使儿童获得更多的认知,以及一些交流的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该在学生之间营造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气氛,充分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激发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的情感交流,思维撞击,提高学生的思维兴趣。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两人活动、小组活动、团队活动。如在上文提到的课文教学中,课文整体阅读理解较容易,因此充分利用课文后提供的相关内容,通过学生的两人活动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使每个学生动起来;话题讨论对部分学生来说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中发表个人的想法或观点,互相补充,互相点评,最后形成小组的结论并在课堂上进行陈述。这样,学生不仅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取了相关知识,而且提高了思维水平。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当教师运用积极心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时,不仅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感到满足、乐观与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