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歌唱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3-04-29高涯

亚太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首调红蜻蜓音准

高涯

根据201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表现”领域的要求,明确提出初中歌唱教学增加识读乐谱、合唱等内容,在五线谱识谱、演唱技巧、多声部合唱、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课堂组织、声乐演唱、钢琴伴奏、声音技巧和演唱情感训练、多声部合唱训练等综合能力。我经过半年多的教学实践,成功增加了视唱教学、多声部合唱教学,不仅有效提高识读乐谱能力,而且对多声部合唱教学的和谐、均衡、统一顺利得以实施,基本形成了歌唱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下面,以二声部《红蜻蜓》歌唱课为例,从课题选材、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置、教学过程实施、重点难点解决方法、教学效果分析等五个方面对新标准下歌唱教学的模式实验进行介绍。

一、课题选材

二声部合唱《红蜻蜓》教学实施中,采用了在歌唱教学中渗透视唱教学、教师范唱、钢琴伴奏和教唱中点评的方式得以实现和完成。为了顺利完成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经历了半年多的识谱教学和二声部的合唱歌曲的教学实践,最终使同学们在识读乐谱、演唱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基础。选择《红蜻蜓》进行合唱课教学设计,主要考虑到处于变声期中期的学生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合选择结构短小、意境深远、容易引发学生联想和共鸣的歌曲,加之这首歌曲的音区跨度大,增加了歌唱难度,适合在一节课内进行识谱、演唱和二声部的训练。经综合权衡,最终形成了日本童谣《红蜻蜓》二声部合唱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置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懂得珍惜幸福的童年时光,焕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五线谱视唱练习为依托,从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声音技巧、情感表达等训练入手,结合聆听、视唱、模仿等手段完成歌曲《红蜻蜓》的学唱。

3、知识与技能目标:(1)用首调唱名法识别升号调中dol的位置并完成《红蜻蜓》曲谱的视唱。(2)加强声音连贯、声区统一、咬字吐字、头声运用等训练,用圆润、优美、有感情的声音,自信、深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3)二声部合唱的和谐、均衡、统一。

(二)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意境,加强歌唱的技巧训练,自信、深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

(三)教学难点

1.加强声音的连贯、声区的统一、咬字吐字、头声运用、情感表达等训练。

2.二声部合唱的和谐、均衡、统一。

三、教学过程组织和实施

(一)导入

1、复习:复习二声部歌曲《虫儿飞》。目的: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

2、新知识教授:用首调唱名法识别升号调中do的位置。根据不同的调号(升号调)按照首调唱名法识别dol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3、视唱练习(素材为歌曲《红蜻蜓》曲谱):请学生根据调号判断dol的位置,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用首调唱名法完成视唱练习。

(二)初学歌曲

1、教师自弹自唱:出示课题——三木露风作词、山田耕作作曲的日本童谣——《红蜻蜓》,教师范唱歌曲《红蜻蜓》。

2、歌曲内涵剖析:师生共同总结:借“红蜻蜓”回忆美好的童年。

3、学唱新歌(旋律声部):带歌词演唱整首歌曲,提醒同学们注意演唱中一个字对一个音和一个字对两个音的地方。

(三)情感升华

1、歌曲艺术处理:指导学生用圆润、优美、有感情的声音艺术地再现日本歌曲《红蜻蜓》。

2、聆听歌唱家的范唱:通过聆听进一步加深对歌曲艺术处理的理解。

3、低声部学唱,二声部合练: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学唱歌曲《红蜻蜓》的低声部并完成歌曲的二声部合练。合练中注意二声部的音准、和谐。

(四)课堂小结:变换演唱形式(齐唱-独唱-合唱),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四、教学效果分析

(一)进行了首调唱名法的教学尝试,在学习识别降号调中dol的位置的基础上,解决了识别升号调中dol的位置,完成了《红蜻蜓》二声部曲谱的视唱,强化了音准、节奏、速度等训练。

(二)充分利用教师在声乐、钢琴专业功底,运用柯达依的教学方法,采用老师自弹自唱、师生互动的形式,以钢琴伴奏为指挥手段,使学生更深刻的体验歌曲的情感,更好地进行声情并茂的演唱。

(三)采用专业的技法对学生进行声音的连贯、声区的统一、咬字吐字、头声运用、情感表达等训练,提高了歌曲的情感体验和表现能力。

(四)进行了二声部的合唱训练,达到了合唱的和谐、均衡、统一,使学生能够自信、深情的进行《红蜻蜓》二声部合唱。

(作者单位: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校:合欢)

猜你喜欢

首调红蜻蜓音准
红蜻蜓
红蜻蜓
“首调唱名法”的推广对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研究
红蜻蜓 等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首调唱名法”在基础音乐教学中运用之探索
解析首调与固定调唱名法间的关系及在课程中的实际运用
10月红蜻蜓突然多起来了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