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底线是否易攻难守?
2013-04-29张文杰
张文杰
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急功近利现象如多米诺骨牌,由一个人倒向另一个人,由一个行业倒向另一个行业,最后会让整个社会的道德世界坍塌。这种功利化的现象是社会群体“物化”和“急功近利”的缩影,是当代集体的无意识。我们不能只对教育者求全责备,一味要求我们的教师“崇高”、“神圣”。
师德出现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受社会、学校等诸多环境的左右。一项权威调查显示:逾7成的公众,都将师德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教师之外的外部因素,分别有28.7%和25.6%的公众认为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和教师考核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有18.6%的公众认为是教师待遇较低的缘故。只有不到3成(26.5%)的公众认为与教师个人素质和修养有关。
触碰底线的难言之隐
一、应试教育是一个死扣
专家李宝元说:社会大环境对师德肯定有影响。诚然,应试教育是目前所有教育问题的一个死扣,一直没有解开,这是最大的问题。确实,应试教育就如一片密布乌云,让教育这片天空黯淡下来。试想,如果取消中高考,那么教育体制将会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学生个性会得以张扬释放,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融洽,学校特色建设千姿百态,考评的多元化,会让教育者得到自由呼吸,享受教育的诗意和公平。没有了万人指责的“择校”、“择班”现象,没有“毁人不倦”的升学教育,没有了“巧立名目”的各种收费理由。应试教育的阴影,会在阳光下荡然无存。
一位区属学校校长说:现在教育局把升学率当做考核一切的评比标准,我们是边远学校,没有好学生,升学率就更无法达标了。这样造成恶性循环,今年学生就招来几十个,学校快要办不下去了。同在一个城市,人家学校的老师们过年过节动辄发几千,可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发几百都很困难,补习费用也少得可怜,长此以往,老师的心态能平衡吗?现在老师的心理很脆弱,这样很难管理,职业道德教育就容易虚化无力。是的,现在政府、专家、学者都在倡导均衡和公平的教育,可是,正如鲁迅所言,希望的有无并不决定于良好的愿望,美丽的语言、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一旦遭遇到应试教育,马上就搁浅停滞。在这块坚冰面前,谁都无法逾越。
二、待遇低下“崇高”贬值
据调查,教师收入仅仅强于下岗后确实没有工作的待业人员!教师收入低所引起的负面效应是全方位的。地位的“神圣”与经济收入的“低下”会让心灵失衡。面对可怜的收入,教师无法崇高是可想而知的。收入低往往使教师陷入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中,所以,教师常和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善于算计等词语挂钩。教师因此也感到尊严受损,难以抬头。因此,教师们也开始创收,在学生身上打起算盘,究其根源,也是社会带来的,人们倒觉得教师的某些做法也无可厚非。
一位40多岁的女教师无奈地说:现在学校和社会总是在指责我们课外办班,其实我们也不愿意牺牲休息时间在外面上课,本来在学校就够累的了,可是,我现在1个月只能挣2500多元钱,和爱人的加起来只有5000元左右,还房子贷款2000元,孩子的花销1000元,还要生活,每个月生活费怎么也在2000元以上,月月入不敷出,如果家里有什么事情,很难应付,课外办个班还能为家里创收,改善一下家庭条件。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了“赚钱”的心,就不免会急功近利,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同时,教师的心中也会觉得欠下了良心债,而且没有偿还的机会,甚至越欠越多。
在农村学校,教师不但没有城里教师额外的收入,甚至工资还被拖欠着。尽管我们经常在新闻里听到政府在积极解决教师工资拖欠问题,这个问题却仍然是顽疾,久治不愈。教师也是人,心理难免失衡。
另外,因为教师待遇低,引发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下降。现在做教师的,很少是因为兴趣爱好,多数是无奈的选择,并非出于个人的意愿,从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看,罕见一流人才,连智力水平在二流的教师也凤毛麟角。试想,教育就由这样一群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且专业素养平庸的人才担当,这列火车会开多远?
三、评价标准变了味
北京一所小学校长说,因为社会价值的多元,让我们判定一个老师是不是优秀的标准也多元了。所以,有时候同一个老师做同一件事,有人说这个老师好得不得了,有的却遭投诉了。我觉得价值观的多元也让老师很难有一个普遍认同的标准。是的,多元化是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对于一件事的评价,人们更趋向于个性化、开放性,思维也渐渐变得开阔和宽容。以前的“君子固穷”在今天则是迂腐木讷,于是,一些利用职业赚取费用在一些教师心中也越来越变得正常正当,连家长和社会都觉得司空见惯。不知不觉中,评价的标准也就会滑到边缘,就会“变味”。
一位家长说,自己给老师送礼金,孩子得到了相应的照顾,这个“交换”是值得的,“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总比一些贪官敛财挥霍却不为百姓做实事要好些。况且教师也真的很辛苦,不容易。这样的说法有些差强人意,令人哭笑不得,“是可忍,孰不可忍”?面对林林总总的道德失衡现象,有些人会说:很平常,“适者生存”嘛。于是,一些人已经心安理得,并享受其利,苦心经营一己私利;一些人先有戚戚,而后坦然,更有甚者,得寸进尺,以此为荣。多元如果发展到极端,就变了味道。最后成了一元——唯利是图。
向前一步是“神圣”
虽然,我们看到更多外在因素,譬如社会整体环境的负面影响,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弊端,保障措施短缺失控,但是,这些原因很难在短时期解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让我们感到无奈、感到困顿的事,但是,毕竟,教师的工作是和“灵魂”密切连接的。师者的灵魂,向前一步是“神圣”,退后一步是“可耻”。
一、要追求高尚意识
中国历代师者都能够恪守教育者的“神圣”和“崇高”,他们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达出强烈的关怀,保持着深切的公告良知。这种关怀和责任是超越个人利益的。知识分子,必须有深切的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尤其是教育人,即使是整个时代出了问题。孔子就是典范,在那个混乱年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传播“仁爱”“,克己复礼”。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应该高于其他的行业,他不应该只维系最低的标准,不犯法而已。像加三聚氰氨是违法犯罪,但是对教师的行为远远超过这个概念。其他的行业不违法就可以了,但是老师要做得更好”。
当进入这个职业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些准备,在思想上你要认清,你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可能与无限的升值空间,与许多的创造财富的机会说再见。做了老师,就应该有追求高尚的意识。“为师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一个网名为“习惯孤独”的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天涯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个帖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当时感到这句话太可怕了,对老师的要求好高。”从这以后,他每天都在问自己:我所掌握的知识达到为人师的水平了吗?我的行为可以作为学生的示范吗?在西部支教的一年中,“习惯孤独”不断地否定自己,重新塑造自己。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爱,也收获了幸福与满足。
在教育领域,有众多这样实践“爱的教育”的老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爱岗敬业,成为道德楷模。心中注入神圣之光,定然会将灵魂照亮。安贫乐道、傲岸清高,难道不是知识分子最宝贵的财富吗?
二、改善微观环境
著名作家吴礼明说:教师也是特定环境中的人,不可要求去做超乎寻常要求的“圣人”。我们不可否认,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对于教师功利化形成的根源,我们还无法在短期内根除,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从微观环境入手,营造良好的氛围,根除功利化风气。从学校层面,可以转变导向评价,面对应试教育这个“死扣”,可以巧妙避开。不必过于量化,不制定硬性指标,强化质的评价,多从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考核和引导,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对以教师个体来说,要学会保护自己心灵环境,掌握必要的减压方法,让心灵保持平和淡定。
“腹有诗书气自华”,营造书香校园的环境是提升教师道德素养的根本方法。读书生“正气”、“雅气”、“书生气”,可产生辐射力,氤氲在校园、教室及每一个学生心中。
调整心理,让教师保持阳光般的心态可极大地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热情。在网上,有很多学校为教师开设“阳光空间”、“教师之家”等减压工作室,为教师及时排解心理重负。哈市第十二职业中学校长卢伟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宣布:学校实行“放飞心情假”制度。当教师心情烦躁、情绪焦虑时,每月可以请半天假,或去阅览室看报,或去逛街、逛书店,或者回家休息,放飞心情、调节情绪,工资和奖金都不受休假影响。这一特殊的“福利待遇”让工作压力很大的老师们立刻眉头舒展,感觉心里暖暖的。这样的活动最能够打动人的心灵,比说教来得实在,也远比物质刺激作用力强。
每一位教育人都是教育环境的要素。如果一位官员能够洁身自好,如果一位校长能够严于自律,如果一位教师能够独善其身,那么,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我们不可小视这种“滚雪球”般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是改变世界的决定因素。
“知行合一”,榜样的力量、专业的成长、环境的美化,都在一定层面为师德教育助力、加分。对于教师自身,我们的修养提升就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在每时每刻。(据《青年教师》整理)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