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归因与提升策略

2013-04-29王东明

小学教学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语言

王东明

略读课文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根据实时课堂观察,许多语文教师模糊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关系和教学目标,略读课文教学步入了误区,出现了“高耗低效”的现象。因此,怎样正确处理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关系?略读课文该怎么教?这些问题值得深思,需要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重新审视,寻求对策,以开拓略读课文教学的新天地、新视野。

一、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定位的模糊

语文教材阅读面的扩大,目的是要教师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培养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掌握读书方法。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能简单、草率地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处理,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终极目标。聚焦课堂,冷静观察,发现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定位不是很准确。

(一)精略不分——文本价值取向的缺失

【案例描述】《刷子李》

五年级下册冯骥才写的《刷子李》这篇略读课文,教学的着手点很多。一位教师逐一讲解刷子李的动作奇、效果奇和规矩奇,又逐句品读和体会,然后细细品悟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和刷子李说的“好好学本事吧”这句话,最后品读最后一段话:“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在逐段讲解的过程中,又不忘每个生字、词语的教学。原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两节课也没有完成。

反刍思索:从这个教学案例来看,教师习惯于把略读课文的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品味”“细细地咀嚼”。面面俱到地讲读,不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整体把握,不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

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者文本价值取向不尽相同。精读课文教学不仅要关注文章的内容,落实语文知识、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感染,涉及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还要渗透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更关注阅读方法的迁移和应用,阅读能力的实践与发展。一般分三个层次:其一学习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其二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三独立自主地阅读,搜集整理信息。由于教师对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不同教学要求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给略读课文教学以正确的定位,导致教学中文本价值取向的模糊,致使略读课文教学出现误区。

(二)放任自流——教师指导作用的缺失

【案例描述】《我想》

五年级下册儿童诗《我想》一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相似,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词讲究,展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听一位教师执教时,教师直接揭示课题、导入课文,接着按小节分组自学自己喜欢的那一节,教师对学生只提出“通过朗读展示你的学习成果”这一要求。学生兴致勃勃地摇头晃脑地读着,教师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学生所谓的自悟自读。大约“自悟自读”了20分钟,一节课已过去大半,然后开始交流,朗读展示。结果个别学生连读通的要求都没有达到,更谈不上发展。

反刍思索:出现以上问题,缘于语文教师片面理解“略读课文教学学生有更多自主阅读的实践”这一理念,打着所谓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旗号,一味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则站在一旁,不闻不问。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兴趣很高,其实学生不知所措,收获甚少。略读课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是阅读能力的演练场。在阅读能力形成的漫长过程中,离不开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的引领和指导,更离不开略读课文教学中真正以学生为“第一阅读实践者”的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

(三)走马观花——有效书面评价的缺乏

【案例描述】《打电话》

五年级下册《打电话》是一篇以相声形式出现的略读课文,一位教师让学生初读课文,重点字正音,然后指定两个学生说相声,接着男女生对读,分组对读。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相声的语言魅力感知甚少,更谈不上学习方法的习得、独立阅读能力的提升了。

反刍思索:出现以上情况,源于现行的语文评价体系中略读课文很少作为语文书面评价内容,阅读能力作为一种隐性的评价内容,又很难在书面评价中得以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历来很不重视评价。因此,教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学生学得怎么样,学到了哪些东西,很难在书面评价中反映出来。当下的语文书面评价在命题编制时很少涉及略读课文,也没有形成有效地评价略读教学质量的体系与机制。再说,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时很难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多少。有效评价体系与机制的缺失导致了语文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漠视,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仅仅停留在浅层感受上,没有从学法上、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上下工夫进行指导和实践,因而出现走马观花的倾向。

二、略读课文教学的提升——有效的教学策略

略读课文作为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演练场,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它有别于精读和浏览,不拘泥于文章细节的体悟,重在宏观把握文章大意,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内涵,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略读课文教学也绝不是走马观花、放任自流,或“庖丁解牛”式的细细咀嚼。略读课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载体。它是学生阅读能力增长拔节的场所之一,同样需要教师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演绎学。教师要潜下心来吟咏文本,正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理念,探究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是阅读能力演练的有效保障。

策略一:点面结合——整体与部分相协

点面结合的教材处理,是一种融“整体把握”和“重点理解”于一体的教学艺术。这里的“面”指的是课文的基本内容,“点”指的是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训练重点而确定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案例描述】《妈妈的账单》

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一课面点结合的教学流程。(1)面的切入。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由面提炼点。在这两张账单中,妈妈的账单上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提炼出这个点后,展开教学。(3)从点荡递到面。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想到了什么,延伸到你想到了什么。面点结合,体现了阅读教学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策略二:品味语言——欣赏与积累同行

纵观各册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不少课文语言优美,情趣盎然,很适合学生阅读,我们不妨把教学的落脚点定在语言的品味上,并与语言积累融合在一起。

【案例描述】《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天山》这篇略读课文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是很好的语言积累材料。如描写进入天上的那一段“……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每到……都有……这个时候……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上增添了……”读着这段优美的文字,美丽的天山呈现在你的眼前,我们仿佛身在其中,身临其境的感觉浑然天成。不用多加讲解,细细品读,感受语言的魅力,轻轻地把它背诵下来,就已经游历了令人神往的天山。

策略三:读写结合——感悟与表达共生

对于语文课堂来说,语文实践更多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听说读写训练。根据阅读教学目标,选好每篇课文的语文训练点,特别是略读课文教学读写训练点,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案例描述】《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一文,槐乡孩子童年的快乐时时充盈着我们。它不仅语言优美流畅,更是一篇很好的习作范文。我们在感悟槐乡孩子带给孩子快乐的同时,何不紧扣本单元的主题“七彩生活”引导孩子模仿着来写写呢!从整套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来看,引导学生仿写、补写点是很多的。对于第二学段,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略读课文作一些阅读批注,作一些个性点评;挖掘文本的空白点,让学生进行补白写话,把心中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促进学生语言与情感的同构共生,促进学生语言感悟与语言表达共生。

策略四:群文阅读——导学与导读链接

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做一些扩展阅读,限定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类似的文章,提取主要信息,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采用以一带多、以篇带部的“群文阅读”方式,展示略读教学导学导读的功能。

【案例描述】《刷子李》

读了《刷子李》以后,从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选几篇类似的文章,像《泥人张》《苏七块》《冯五爷》《张大力》《背头杨》,四人小组每人一篇,快速阅读,读完后交流主要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由于组内每人阅读的文章各不相同,需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有效交流,如果交流得好,可以激发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同时,翻看我们的语文教材,许多熟悉的书目映入我们的眼帘,如《景阳冈》《猴王出世》《金钱的魔力》这些略读课文都选自熟悉的名著。由此,在导学这些名著片段的同时,不妨选取同一名著的不同片段比较学习,充分发挥略读课文的导学导读功能。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作为两种不同的阅读载体、不同的教学形态,所承载的教学任务和达成的教学目标是不尽一致的。略读课文相对独立又与精读课文互为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基于略读课文编排于精读课文之后,在教学中,教师应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能力用于略读课文的阅读实践,使略读课文成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演练场。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语言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是刀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背课文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