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教学需要适度规约

2013-04-29娄小明

小学教学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规约评价课程

娄小明

《艺术课程标准》强调:“艺术课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为创设教学体系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艺术课程的开放必然引起教学体系的开放。

关于开放式教学,德国教育界认为其内涵是“不同理论研究的综合概念,涉及内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组织的开放等等,目的在于为变化了的学习概念组织变化了的教学情景”。

开放式教学在外延上包括三个方面,即向内的开放,向外的开放,教学中内容、方法和组织的开放。

(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放教学逐渐深入人心。开放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的流动性、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环境的敞开性和教学评价的多样性,这就给教师的实践和认识带来了困难。再者,开放教学是作为封闭教学的对立面提出来的,开放和封闭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要认识两者存在的有机联系,有必要对开放教学这一概念的认识进行辨别和澄清:

1.开放不等于泛化

开放式教学不是对教学内涵和外延的无限制扩张,有些教师随心所欲扩大课程的范围,造成了课程内容选择的良莠不齐;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知识的积累越多越好,却忽略了知识的充实也会把学生的大脑变成“跑马场”;有些教师追逐于教学空间的丰满,而漠视了“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有些教师抬高了文化整合的意义,而造成了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缺失;有些教师沉迷于学生学习行为的旁逸,造成了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无意义消耗;有些教师陶醉于教学中的偶然性创造,而主观地夸大了学生学习行为的价值;有些教师盲目地采用了多元评价的方式,但却无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反馈。

2.开放不等于解构

有些教师认为,开放教学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这种中心力量的解散容易造成教学结构的解构。当前有些人强调教学过程的流动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出了追求过程的口号。但是这种开放不等于只追求过程,不要结果;只需要残缺,不需要完美。这种对过程的狭隘理解容易造成对教学过程的解构。

3.开放不等于放任自流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是“无法预约的精彩”,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创生课程,这无疑高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有些教师强调了学习是建立在自主性体验的基础上,而体验是不可交流的,这无端夸大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有些教师认为,有许多知识不可明确表达,从而也无法完成传递和集中,而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学活动,这又过高评估了学生的组织能力。随着教学主体由教师一头向学生一头倾斜,教师似乎退到了旁观者、倾听者的被动地位。当教学主体局限为学生这一区域,开放可能会形成自我的迷失;当活动缺少过程的规约,开放可能会走入认知的迷途。教学的放任自流只会使教学陷入“湍流、耗散甚至混沌的环境之中”,而不可自拔。从上述描写可见,以“课程”为交流媒介,以“过程”为交流规约,以“相互影响”为交往形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师生交流。

4.开放不等于自我放逐

开放作为一种主体意识,是师生自我成长的必要条件。但是有些老师在开放的同时却迷失了自我:迫于社会的压力、家长的需求、评价机制的束缚,有些老师放弃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和生命追求,把“分数当做教育的命根”。受制于教学专家满天飞,教学理论遍地走的现状,有些教师迷失了教学的基点和方向,交出了话语权,放弃了反思权,成为思想和行动的奴隶。限于个人教育能力的水平,教育世界观的认识,有些老师缺乏自我驾驭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只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综上所述,开放不是自我的放逐和消解,而是自我的一种重建和再生,一种主体对外在意识的选择和汲取,一种主体对外在客观的超越和驾驭。

(二)

勒温认为,开放区域不等同于无界区域,开放与规约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规约,也不存在绝对的开放。

所以,没有规约的开放是不存在的。而教学规约(规则)是指:(1)贯彻教学原则的具体要求;(2)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本文中特指开放式教学中应遵守的要求、准则。

在我们的教学中,在众多的教学途径中,往往有一条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途径;在可供选择的大量课程中,往往有一些课程更具有教育意义;在多样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总需要规定哪些领域不宜作过多的尝试;在大量的教学情景中,有些情景往往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在林林总总的评价中,有些评价能更好地唤起自觉。可见,开放式教学应该适度规约。

开放式教学中的规约应符合以下原则:

1.符合整合的原则

首先,艺术课程具有整合的特性。《艺术课程标准》强调,进行“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在课程实施中“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建构主义者施瓦布认为,旧知识易于表现为分类目录的形式,而现代科学则倾向于寻求模型。这意味着课程开发必须满足于模型的条件,这决定了学科构建的整合性。其次,教学过程必须带有整体性。加涅认为人的学习必须有一定的程序,只有完整的认知过程,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达成个人素质的提高。

2.符合内化的原则

素质教育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素质,内源性发展是人最主要的发展。开放教学强调学习是人类对知识的个性化占有,学习的关键在于引起学生学习的自觉,引起学习的内在需要。所以一切对外的开放都是以内化为核心的。而且现代理论认为,一些隐性课程、实践性知识和默会知识,都无法明确表达,需要个人领悟才能完全掌握,可见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内化。

3.符合发展的原则

发展是一种开口,是一种预设,是一种对知识结构的开口,是一种对学生发展的预设。孙双金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的教学中,要求对课文的最后一段进行改写。这就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突破,提供了让学生批判性地阅读教材的机会,对学生超越课文作者进行了预设。薛法根老师在《天鹅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出示了五段自己的课文读后感,让学生进行品评和体会,对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进行预设。以上的教学都是在完整的结构中形成的一种“开口”,让教学的力量向这个开口集中,引导学生朝着这种趋向发展。当然,这种发展既要考虑到学生前后知识的均衡,本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形成个人的全面发展,也要注意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对开放教学中,需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规约:

1.教学预期,对教学活动的规约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规律的活动,无论是外在目的还是内在目的,教学目的都是引领教学活动的方向。虽然布鲁姆认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但是这种“预料不到的成果”是在预料的前提下产生的,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

关于教学预期,加涅认为“当学习者理解了教学的目标时,他们就会获得一种预期。这种预期通常会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并将由学习完成时所提供的反馈加以证实”。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使学生“建立(或重新激活)这种联系”。在日本的教育改革中,也强调让教学预期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加强教学预期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教学成果的创造成为一种有价值、有目的、有意义的创造。

2.教学情景的设置,对教学结构的规约

如果说教学预期对教学行为的规约是一种由后至前的规约,那么教学情景的规约就是一种由前至后的规约。勒温认为人的行为往往由一种强迫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前期的行为会导致后期的行为。前期的情景往往对后期的情景有一定的规约,范围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导致学生知识得出的不当。如有一位老师出示蝴蝶图案,问蝴蝶有什么共同特征,有些学生就回答“蝴蝶有胡须、翅膀、身体”,而教师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找出形体对称的特点。情景的过大就造成了学生知识得出的茫然。

3.教学最优化,对教学方法的规约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学生整体发展的需求,取得尽可能的发展,又要建立在师生的付出合理的程度上。这种合理并不是越少越好,而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多数学生的整体情况作出适当调整。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从个体现有经验到占有知识,有许多条路线,往往有些路线是最短且没有障碍的。将集体的路线融合起来,由线扩展为面,这种路径就能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4.协商关系,对师生关系的规约

在开放教学中对师生关系有多元定位,人们认为教师“必须成为知觉促动者、鼓动者、咨询者、批判者和体验者面对学生”,而且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转化,这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一定的拓展。因此,有些教师感到在教学中的茫然。但是,从上述描述中也可以看出,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应该是以“课程”为中心展开的。而在开放教学中要使彼此的心理开放,必须建立围绕课程的协商关系。只有协商才能使双方建立民主、平等、公开的关系,使教学中的暗箱操作变得透明起来,也能发挥双方的主体意识。我在教学中就和学生建立了许多相互的规约,在时间的分配上学生有权利对我上课的时间进行限制;老师也要完成“下水作业”,体验作业布置的合理程度;学生能够对老师上课提出自己的建议……

5.形成自觉,对教学评价的规约

《艺术课程标准》建议采用多种形式与多种内容的评价,强调质性评价。这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使教师陷入了无从选择的迷茫,档案袋式的评价方法学生难以操作,以“效度”为主的评价使评价标准变得模糊不清,加大了评价的难度,以致教师评价时战战兢兢、不知所措,学生也不能准确地形成自觉性,无法引发或者准确引发学生的后继行为。其实评价不是教学环节的终结,而是引发后继行为的中转站,所以让学生形成自觉才是评价的关键。

正如量子理论所认为的,量子的运动是不可测的但是有一定的规律。那么我也可以说,教学是开放多变的,但是需要一定的规约。

猜你喜欢

规约评价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电力系统通信规约库抽象设计与实现
一种在复杂环境中支持容错的高性能规约框架
一种改进的LLL模糊度规约算法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修辞的敞开与遮蔽*——对公共话语规约意义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