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口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3-04-29刘鸿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周口市新农村建设对策建议

摘 要:通过调查研究周口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周口市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统一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科学的土地流转机制、多渠道、多途径输转剩余劳动力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现状;对策建议;周口市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7-09-02

1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1.1 村庄土地整理空间大,村庄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的引导 村庄整理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周口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58 676.3hm2,人均158.2m2。其中农村居民点占非农业用地的81.2%,人均150.7m2(扶沟县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高达199m2),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村镇建设用地标准的上限(150m2)。村庄空闲地、废坑塘较多,“空心村”、“村外村”现象较为普遍。如果按人均130m2的用地标准进行整理,可改造为农用地的远景潜力为17 686.7hm2,其中可增加耕地约5 205.3hm2,大有整理挖潜的空间。

1.2 新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地区经济的滞后性,农民自有资金的缺乏,是我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周口市地处豫东平原,农业给周口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桎梏,造成了周口经济的落后性,财政供给、支出的滞后性。“十五”以来,财政支农投入绝对量明显增加,但是同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求相比,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仍是低水平的。近年来,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逐步实施,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逐渐富裕,但由于周口市是农业大市,受人多地少、土地产出率低、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和价格剪刀差的影响,农民在土地上的收益还十分有限。2012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周口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 071.3元,如果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包括住房一次性投入、日常生产和生活消费支出、文化教育需求和社会保障支出等,还不能支撑正常消费。

1.3 土地流转机制不畅,阻碍着新农村建设的后续工作 流转的空间规模较小。流转的空间突出表现为流转面窄、规模小,大部分仅仅限于亲朋好友或者邻里之间低层次的流转。另外,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还存在顾虑,突出表现为“三怕”。一是部分农民怕土地转包出去后,自己丧失了土地经营权,没有了起码的生活保障来源,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转包出去;二是部分业主怕政策不稳,不敢大胆投入;三是部分业主怕市场前景不佳,不敢大规模开发。在调查中发现,当前90%以上的土地流转都是群众的自发性行为,缺乏制度约束力和规范性管理,政府在土地流转上缺少应有的管理、引导和服务。一些乡镇和村没有认识到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在工作中还存在错位,在土地流转问题上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化操作方式。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完全有效转移,是新农村建设中又一大问题 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造成劳动就业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管理和服务相对滞后。周口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数量大,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压力更大,就业容量极其有限、城镇定居缺乏经济支撑等困难,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更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都还是自发行为,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形成无序流动;在就业服务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和培训体系不健全,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并存在很多歧视因素。

2 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2.1 统一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杜绝新建居民点散乱分布的局面再度发生 在符合本地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空间布局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对新建居民点各功能区进行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开展村庄宅基地整理与置换。积极探索农村人口向中心镇、中心村、中心点集聚的有效途径。中心镇镇域范围内的村庄按照城镇社区要求进行整理改造。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通过村庄整理与宅基地置换,推动自然村落的整合与农户的相对集中居住,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共享水平。

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形式,要加快“城中村”改造,建设农村社区。要抓重点城镇建设,打造中心乡镇。要积极大胆推进村庄整合,在一定区域内建设中心村。中心村布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批实施,有序推进,实现人口集聚,资源共享,保证让群众住得上、住得好、住得起。同时,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还要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大力发展消费、物业、环保、家政等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要引进城市社区管理的新理念,大胆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把管理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崭新管理方式。

2.2 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用拓宽筹资和集资渠道的办法来缓解新农村建设中资金不足的主要矛盾。一是建议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村庄整理易地有偿置换使用建设用地指标;二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需要用地的单位、个人来投资实施村庄的土地整理,将净获的村庄建设用地整理置换指标全部或绝大部分归投资者使用;三是明确使用土地整理置换用地指标的规费标准和缴纳办法,将应当收取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等筹足,以充实村庄土地整理资金,提高补偿标准,缓解乡(镇)村实施村庄土地整理资金紧缺的困难;四是对安置拆迁户的新建房屋用地,可以采取级差分配安置用地位置的办法,收取一部分资金;五是对村庄拆除后的土地整理、平整和农田建设可实施招标运作,以节省工程实施资金。

2.3 建立科学的土地流转机制 在耕地的流转中,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地方资金配套一定比例,尝试给予种田大户和规模经营的组织以奖励,促进土地向种田大户手中集中,加速土地流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农地使用权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创造优越的条件。逐步制订适合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便于操作的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配套政策和条例,真正把尊重农户意愿、维护农户的农村土地流转合法权利落到实处。政府还应积极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培育和规范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土地资产评估,全面考虑地价的构成因素、合理确定基准地价、做好地价调控管理和监督工作、实行地价公示制度,增强土地市场运行的公平与公正,从而促进农地的流动和集中,对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地方,绝不能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流转。

2.4 多渠道、多途径输转农村劳动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条件 建立与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我市农村教育现代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免费对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进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为农民“走出去”务工创造条件。采取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引导服务等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现8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确保农民工有序流动,提高务工收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具有一定资金、技术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回家乡创业等,千方百计地创造就业机会,争取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力量发展和建设一批小城镇,以利于农民向城镇转移。

2.5 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本地的特色和优势,不搞“一刀切”,要收到实际效果 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城乡得发展”,只有拓宽视野,整体谋划,创新思路,统筹推进才能实现这一目的,才能统筹城乡发展,和谐发展。在周口这个农业人口大市,是否进行大拆大建、农民是否要住高楼,一定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发展相适应,要尊重农民意愿并考虑农民实际承受能力,防止不顾条件盲目推进。在实践中可采用以中心村示范带动全县试点村和辐射带动村的建设,整合政府各类可控资源,整体部署,统筹安排,把涉及项目资金优先向中心村和试点村镇倾斜,保障中心村和试点村镇建设投入;利用多种资金渠道,发动农民,有条件的先行,为新农村建设树立旗帜,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

[2]张凤荣.土地利用规划与村镇建设[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295.

[3]陆红生.土地管理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86.

[4]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03.

[5]周初梅.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69.

[6]刘鸿.周口市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23:127-129.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周口市新农村建设对策建议
周口市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及农业结构调整对策
周口市
周口市金融支持脱贫攻坚调查
周口市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