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3-04-29李剑
李剑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集约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稳步增长,就必须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对内黄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了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并提出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对策;内黄县
中图分类号 F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7-16-02
近年来,河南省内黄县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整体效益为目标,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多渠道增收、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抓住特色育产业,紧扣产业强龙头,扭住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全县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农民达38万余人,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55%;人均从产业化链条内增收1 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全县各类农产品加工总量达245万t,农业产业化总产值实现45亿元,农产品加工率达28.5%,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20%。
1 初步成效
1.1 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 坚持以区域化、标准化为基础,以企业化、外向化为手段,重点围绕花生、尖椒、粮食、红枣、林木、蔬菜、畜牧7大主导产业,强龙头,兴基地,活机制,带农户,不断拉长产业化链条,初步形成了以星河油脂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花生产业链,以宋都老倔厨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尖椒产业链,以双强豆制品为龙头的大豆产业链,以如日枣业、枣乡情、永盛枣制品公司为龙头的红枣产业链,以意隆纺织有限公司、瑞鑫巾业等为龙头的棉花产业链,以荣达公司为龙头的山绵羊产业链,以安良面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链。
1.2 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 坚持多轮驱动,从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大力扶持涉农企业,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先进标准,实现企业标准化管理,着力打造一批名牌加工企业和加工群体。目前,全县已涌现出星河油脂、宋都食品、金星啤酒、意隆纺织、隆泰植物油、盛群麦芽、瑞鑫巾业、统一粮油、腾达食品、安良面业等50余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资产达98 000万元,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
1.3 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按照“因地制宜、集中布局、连片开发”的思路,建成了后河镇2.67万hm2红枣示范基地、陆村乡0.93万hm2尖椒标准化示范基地、内黄县绿苑公司0.1万hm2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以及东庄镇黄金梨333.3万hm2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宋村乡速生林苗木省级示范区、马上高油花生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其中后河镇红枣0.49万hm2标准化示范区、粱庄镇温棚瓜菜133.3hm2标准化示范区、东庄镇瓜菜0.13万hm2标准化示范区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同时,积极推进无公害种植,全县无公害种植占有效耕地面积的76.18%。
1.4 特色经济日趋凸显 紧紧围绕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因势利导、大力宣传,多轮驱动、重点扶持,努力打造区域特色农村经济,逐步形成了后河红枣、梁庄瓜菜、东庄瓜菜、二安腐竹、中召林果、卜城“三粉”、张龙“三粉”、豆公木材、陆村尖椒等区域性特色种植。2009年,成功申报农业产业化示范乡镇2家、特色农村经济先进乡镇4家,农业特色种植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1.5 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大力鼓励支持农民创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全县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04家,营销大户达500余户,经纪人队伍2万余人。其中,枣乡情红枣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中国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会员,鼎盛花生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同时,按照因地制宜、扶持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逐步完善和规范农产品市场体系,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综合市场40余个,其中城关镇卞庄花生市场、陆村乡尖椒市场等影响力较强和辐射面较大的专业市场达10余个。
2 存在的问题
2.1 集约化程度不高,规模效益不明显 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缓慢,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不利于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客观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2.2 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 全县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中,绝大多数存在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对农业生产的带动力还不强。
2.3 市场运作不合理,农民增收缓慢 企业、基地、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多数农户仍游离在产业化组织之外,处于分散经营、自找市场的状态。
2.4 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化进展缓慢 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生产方式落后,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业科技水平低,对农业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开发、引进、推广力度不大,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还不高。
2.5 主导产业规模小,品牌效应不明显 虽然初步形成了花生、尖椒、粮食、红枣、林木、蔬菜、畜牧7大主导产业链,但与产业化发展程度较高地区相比,还存在基地不大、品质不优、品牌不亮、势头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等问题,还没有真正把基地做成产业、把亮点做成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3 对策建议
3.1 抓好4大基本建设
3.1.1 要建基地,做强做大主导产业 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多方扶持,全面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特色农业区域带的形成。
3.1.2 要育龙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技术革新、挖潜改造等措施,扩大现有龙头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增强自身活力,提高市场带动能力。要引进和扶持一批规模大、前景好、附加值高的“农字牌”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完善产销对接,提升市场占有率。
3.1.3 要建市场,促进农副产品营销 要围绕农产品基地,加快建立六村乡尖椒市场、城关镇卞庄花生市场等一批集生产示范、储藏保鲜、批发交易、信息发布、产品检测、加工营销于一体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打造知名品牌,构建营销网络。
3.1.4 要树品牌,加强标准化生产 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的思想,立足产业产品优势,做优“双强”腐竹、“东发”牌西瓜等农产品品牌。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建立质量安全体系,完善标准化生产规程,全面提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
3.2 发挥4个带动作用
3.2.1 要发挥专业市场带动作用 通过培育农产品市场,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农业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3.2.2 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要以加工、贮藏、运销企业为龙头,通过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关系,围绕主导产业或主要产品,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3.2.3 要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作用 通过积极发展种植、养殖协会和农产品运销协会等专业经济组织,发挥他们在农业产业化中的组织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促使农产品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
3.2.4 要发挥科学技术带动作用 加强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合作,充分发挥和依靠各级科技推广机构的作用,引进推广农村实用新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贡献率。
3.3 落实4项保证措施
3.3.1 要强化组织领导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行业,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乡镇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着力转变政府职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3.3.2 要完善发展规划 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面向大市场,做好布局规划,以花生、尖椒、粮食、红枣、林木、蔬菜、畜牧7大主导产业为主,有计划地扩大培育生产基地,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实施名牌产品战略。
3.3.3 要加大扶持力度 制定扶持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与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有关的生产基地、加工项目、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投资、贷款、补助、土地和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3.3.4 要健全服务体系 要充分发挥涉农部门、中介组织、合作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扶持农民创办各种协会、研究会等服务实体,着力构建政府推动,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带动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