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4-29黎文进
黎文进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写作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65-02
作文教学历来被语文教师认为是教学的一大难点,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笔者意识到,要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关键是要找出当今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此,笔者简单地拟了一个写作情况调查表,对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共11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感到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学生有36名,占总数的32.1%;认为自己写出来的作文多是空洞无物、立意不新的学生有24名,占总数的21.4%;认为自己的语言贫乏、表达能力低下的学生有28名,占总数的25%;缺乏写作动力,而且不重视写作修改和作文评价的学生有11名,占总数的9.8%;仅有11.6%,即13名学生没有那么排斥写作,认为写作是一件比较开心的事情。综上所述,有88.4%的学生害怕写作文。
一、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为解决学生怕写、不爱写作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试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以期找到“对症下药”的良方。
第一,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主要是因为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文章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学生无话可写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不会认真地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一切熟视无睹。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寄宿生,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生活范围较窄,再加上他们没有观察的意识,自然就不会对生活有所感悟,也没有对相关的生活体验进行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会缺乏写作素材,写作时无话可说。
第二,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物、立意不新,主要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存在写作态度不端正的问题。这部分学生视写作为一种精神负担和苦差事,碰到有写作任务,要么东拼西凑,要么为了应付而一抄了事。这些学生认为作文是教师布置的任务,只要按时“交差”就行了,所以在写作时没有认真构思、积极准备资料、精心挖掘素材,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空洞无物、立意不新。
第三,学生语言贫乏、表达能力低下,主要是缺少阅读积累。据调查,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大多数没有订阅课外读物的意识,也没有到书店购书的习惯。除了镇上的小部分学生经济条件稍好一点,有买课外读物的意识之外,大多数农村学生基本上没有课外读物,即使有课外读物的也只是一些作文选,有些学生甚至连一本作文选也没有。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量少,知识储备少,写作时就感到词不达意,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限。
第四,学生缺乏写作动力而且不重视写作修改和作文评价,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不重视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也不重视通过有效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多教师在作文讲评时重视表扬部分写得好的学生,对其他学生的作文都是只指出其缺点而忽略其中的闪光点;批改学生作文时,也不注重使用多种评改方式来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都应付了事,学生又怎么会对写作产生兴趣?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点对策。
1.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思考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样的文字。”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文素材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可以成为写作材料,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留意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首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较熟悉的校园生活,引导他们观察校园景观,观察同学的日常生活、学习和活动以及师生关系等。其次,鼓励学生留意家庭生活、邻里关系、亲朋交往、农民劳作等,把农村中特有的新鲜事以及家乡的山岭河流、村庄田野之景等作为观察的对象。再次,引导学生关心国事,感受社会政治、文化动态,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细致观察,从中得出自己的思考。此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大自然,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例如,学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后,笔者根据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感受自然”,组织学生到我校附近的樟木镇三塘村进行一日游活动,让学生运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去观察五朵金花山、黑大石头风景区、天鹅头风景区等,从而获得感性认识,丰富写作材料。此外,帮助学生拓展生活体验也十分重要,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去观察生活、欣赏大自然,学习有关气候、生物、矿藏等自然常识,或通过与农民交谈了解民间文化,或帮助父母做农活以体验劳作之乐。同时,还要让学生把观察生活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有灵感时就及时写下来。教会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分析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并对这些生活现象进行评价、鉴赏,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
2.注重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写作需要,学生就很难写好文章;相反,有了写作需要,有了表达思想的欲望,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以满腔的热情去写好文章。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上作文课伊始就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不仅对语文成绩的整体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还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让学生认真对待作文。
端正了学生的写作态度之后,教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教学条件等方面探索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比如,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布置作文时,限定条件太多,这往往让学生无从下笔。因此,教师在布置作文时,有时候可以放宽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的限制,让学生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自由写作,写自己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形式上可成篇也可只写片段。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农村特有的生活习俗或节日风俗,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找到可写的内容。例如,很多农村学生都参加过清明节上坟、钓鱼捉虾、田间劳作等活动,这些生活体验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深刻而独特的,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就地取材来写作文,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而然就被激发出来了。
3.重视课外阅读积累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涉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学习、借鉴、继承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和优良的写作传统;引导学生不仅阅读人文社科方面的作品,还要适当地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以便为写作积淀牢固扎实的知识功底。其次,设法帮助学生加大阅读量。农村学生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难以丰富自己的阅读材料,对此,教师要积极想办法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比如,让学校尽可能地丰富图书馆藏书,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需要,有目的地利用电脑下载相关课外读物给学生读,或向有条件的学生推荐书目,让其上网搜索阅读;也可以倡导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鼓励每人捐出一本书成立班级图书角,并建立相关的阅读制度督促学生定期阅读。
另外,教师还可以每个月安排一节阅读课,通过阅读课指导学生的写作,使学生注意通过课外阅读的学习,在领会内容的同时对文章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等进行研究,学习其写作技法,使学生能在教师有计划的安排下一步步地提高写作能力。随着阅读量的增多,学生积累的素材和掌握的写作技巧就会越来越多,最终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4.重视作文的评价和修改
教师要教给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方法。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评价和修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书写是否规范、整洁;内容是否符合题意;行款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运用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文章的亮点、不足之处在哪里等。通过教给学生相关的评改作文的方法,学生就能通过评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知道如何扬长避短、如何写作才更完美,从中积累写作方法。
此外,教师讲评作文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一句话说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判之中,他就学会了放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由此可见,教师在讲评作文时对学生的作文要多鼓励、少批评,尽量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同时巧妙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告诉学生如何做能使作文写得更好,从而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了解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为了让学生从作文批改和讲评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除了学生自改、互改以及教师评改的方式外,还可以定期在班上开展作文擂台比赛,让学生比写片段、比写作手法、比成语运用、比修辞运用等,既能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通过不同的评改侧重点来加强学生某方面的写作技巧训练,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