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
2013-04-29马卫芳
马卫芳
摘 要:本文对“双师型”师资团队发展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教育发展特色,并且提出了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的建议和对策。即建设出一批能够在“双师型”特点下发展的教师队伍,以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师素质为基础,全力带动中职卫校中护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本类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
1.“双师型”教师与专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比例情况
根据我校的教师调查情况来看,教师以及兼职等人数已经超过100人,而其中53%的教师是从事护理专业教育的。但是其中的“双师型”教师仅仅有24个人,只是占到教师总数的24%,在护理专业的教师中其“双师型”教师人数比例也只有45%。
2.“双师型”教师来源情况
近年来,越来越多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成为了各校的“双师型”教师主力军,虽然这些学生有着较高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且均通过了相关的护士、医师等专业级别的资格考试,但他们缺少临床经验和经历。还有很多的“双师型”的教师都是从本校挖掘的,只有一少部分人是高校或者医院斥巨资从高校聘请的专职教师。
3.“双师型”教师职称情况
我院能够达到“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共28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0人、根据著名的医学职称定义的4人,分别占29%,29%,42%以及16%。仅仅有较少的教师是“双师型”的,大多数教师主要是初级职称,其职称比例是不成熟的。
4.“双师型”教师学历情况
我校的“双师型”教师的学历分布:“双师型”教师的学历主要以大学本科为主,大学本科学历22人,占91%;硕士约3%,还有少量在职研究生;其他学历1人,占4%。高学历层次人才缺乏,学历结构不够科学合理,还有待改善。
二、护理专业“双师型”护理教师建设存在的问题
1.相关政策滞后,标准界定模糊
早在国家原教委印发的《有关中职院校的示范性大学职业教育的建设工作的原则和建议》中就有了“双师型”教师的说法,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从很早就已经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不过这一建议直到2004年中职教育的改革时才被正式收纳为国家制度之中。《医学、药学和护理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发展和规划的相关意见》明确指出要在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筹建一批“双师型”师资队伍,因此就能得出中职教育尤其是护理专业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是落后于其他专业的,由此可得国家政策落实较晚也和中职教育落后有着很大的联系。
2.中职“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不规范
当前,我国“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还不统一,并没有真正规范和科学证实过的制度和部门来处理该类事务。“双师型”在中职院校中的评定标准也是不一定的,最有代表性的标准就是“双资格”“双师型”以及“双职称”等,因此也彻底打乱了评定“双师型”和双职称等证书的计划,进而导致大部分的中职卫校还没有较为完整的实施方向和目标,也就不能进行规范化的“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
3.中职师资严重短缺,院校合作不足
在我国,中职卫校的扩招速度非常快,从2004年正式施行以来,就开始呈10%-15%的增长率,直接加剧了师资队伍的紧缺情况,使得我国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情况更加紧迫。加之我国的教育在中职教师能力评测上还不完善,因此能够真正选拔出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三、护理专业“双师型”护理教师建设对策
1.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
对于相关中职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务必要认真阅读和落实,这样才能让“双师型”教师的队伍不断法制化、制度化。另外,中职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要求我国中职教育学校的教师要拥有相关学历,具备技术等,对于这些的重视也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于中职教育教师的标准和要求。
2.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
在坚持能力本位观的同时,要注重专业教师实际能力考核。对护理实训实习课指导教师、临床专业课教师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加强技能操作及解决临床护理问题能力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定期考核“双师型”教师工作业绩,将考核工作与职称评定、工资收益、职务晋升等挂钩。同时,扩大教师队伍和提高教学质量,让院校内教师的老中少三阶层比例均衡。
综上所述,“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意义是重大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越来多的中职教育者走向成功,而且这对于学校的规模、发展速度和招纳人才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好处。
参考文献:
[1]杨振升.谈“双师型”高职教师的内涵及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5,(17):73-74.
[2]黃斌,王青松.规范兼职教师管理,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34-37.
[3]黄斌.深度解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6,(1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