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高中数学教学氛围的策略
2013-04-29李玉叶
李玉叶
摘要: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必须实施多样化教学,讲授生动有趣的内容,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关键词:高中数学 和谐
教学氛围 策略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
教师的工作场所是教室,工作对象是学生,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方式是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然而,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始终是困扰数学教师的问题,因为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严谨,它制约着和谐氛围的建设。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够创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呢?
一、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的思维模式会抑制人脑的运转。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脑细胞十分活跃。脑细胞的活动与人参与活动的方式有关,不同的活动方式在人脑中会有不同的反应,而大脑皮层又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每个部分都有各自作用的范围和功能,它们既相对独立,又协调统一。
如果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大脑的某个部分就会一直处于工作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大脑的这部分就会逐渐疲劳,表现为反应迟钝,学习效率降低。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大脑的各个部分轮换工作、轮流休息,那么学生的大脑将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总之,不要让学生大脑的某个部分过于劳累,而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学习,这样才能创建出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教学内容要富有趣味性
对于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有些教师抱着这样的观点:教师是按照教科书来教学的,教科书上的内容是确定的,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教科书的作者和编辑有关,与教师没有关系。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高中数学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完成《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衡量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不是看教师是否使用了教科书、使用了怎样的教科书、和教科书结合的程度如何,而是看教师是否引导学生完成了国家规定的学习任务。所以,教师不能把教科书的使用程度作为衡量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
教科书是依据《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参照各地学生情况、地域特点等编写的,然而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一本教科书难以涵盖全国各地的情况。我们说教科书编得好,是对全国范围内的学生而言,并不是针对某个学校而言。如对我国某些地区学生适用的内容,未必适合其他地区的学生。所以,使用教科书不可盲从书本,而要因地制宜,合理删减。也就是说,教科书是教学的依据,教师不应该照本宣科,而要灵活运用。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当地的政治、经济、民风民俗等地域特点,有选择地使用教科书。过分地强调教科书的作用,有悖于《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
三、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好心情。影响学生心情好坏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学与学生生活结合的程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程度越高,学生的心情越好。
人都有追求实用的心理特点,尤其在经济社会里。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的实用心理比较弱,成年人的实用心理比较强。高中生的心理更接近于成年人,如果教学内容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他们就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心情也会变得更加愉悦。
创建和谐的高中数学教学氛围,不但是一个教学问题,而且也是时代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更是高中数学教师的责任,应该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