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足细胞及肾间质损伤的机制及其干预治疗的研究

2013-04-29唐妮娜刘丽秋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唐妮娜 刘丽秋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严重和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和终末期肾衰患者需要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生命有严重威胁。目前,临床上其两大主要病理特征为肾小球足细胞及肾间质损伤,在DN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探讨其损伤机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肾间质损伤;干预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09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591-01

DN在DM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在1型DM患者中可达40%,2型DM患者中也有10%左右。在临床上,其最早可检测的异常情况是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的进展,微量白蛋白尿逐渐进展为临床蛋白尿,而蛋白尿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聚集、肾小球硬化及进展性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并不清楚[1]。本文首先分析了DN足细胞及肾间质损伤的可能机制,再简单探讨了其干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足细胞损伤机制

DN足细胞损伤及其蛋白分子表达异常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活性氧基团、高糖刺激、非糖基化终末产物的聚集、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II及高血压所致的机械应力等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在PAN、Heyman肾炎等模型中均可发现活性氧基团(ROS)表达增加,预防性给予抗氧化剂可阻止足突融合和蛋白尿发生;而血管紧张素II的影响在于两方面,即对肾小球的血流动力学和其屏障作用的干扰,当给予大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之后可阻止蛋白尿的发生;若患者患有高血压时,肾小球内毛细血管袢压力增加,牵拉刺激可损伤足细胞,最终也会导致肾单位减少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肾间质损伤机制

对于本机制的研究一直在持续,综合目前的资料发现,肾间质纤维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主要包含四个阶段:①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②细胞外基质的异常积聚;③细胞异常增殖及表型转化;④炎症细胞的浸润。其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尤其重要,其作用包括促纤维化和抑制纤维化,伴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机体正常时,这两种拮抗效果处于平衡,使得肾脏能正常地发挥生理功能,显然,一旦抑制作用减弱,促纤维化作用就会占据优势,纤维化也就不可避免了。而在众多的细胞因子中,最重要的几类包括OPN、TGF-β1、CTGF以及BMP-7,这些细胞因子之间平衡的紊乱在DN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OPN在肾脏中含量很高,主要发现于肾小管及一些集合管上皮中。2型糖尿病模型OLETF大鼠诱导DN后,其肾脏可发生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及小管间质纤维化等。OPN及TGF-β的表达量也显著增加,同时发现OPN mRNA及其产物在病变处大量存在,并且与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评分及单核巨噬细胞的标志物ED-1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这提示OPN表达增加可诱导单核巨噬细胞的趋化,从而促进DN中肾间质病变的发生[2]。

3干预治疗研究

BMP-7是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的一员,是一种分泌性蛋白,在人体内广泛存在,肾脏是其主要表达器官之一。它持续性地发挥作用,在肾脏的形成、发育阶段十分重要;同时,肾脏成熟后其表达依然很活跃。这就提示我们,BMP-7可能是肾脏维持和发挥其生理功能的重要因子。通过分析近些年的研究资料也发现其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方面有着密切联系。肾功能异常时,BMP-7在肾脏内的表达量大大降低,使用BMP-7后,肾损伤症状明显减轻,并且肾功能也逐渐恢复,而且疗效比依那普利更好。分子生物学资料表明,BMP-7可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活化,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缓肾功能丧失的进程。这些资料说明BMP-7能延缓和阻止梗阻性肾病肾纤维化的发生。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活化和细胞外基质的产生、积聚等功能,其在多种组织纤维化疾病中起促进作用。有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血浆CTGF水平较高,且与蛋白尿紧密相关,血和尿CTGF水平升高比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要早。这提示我们在DN的早期可将CTGF的水平作为诊断指标,也从侧面说明CTGF在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抑制CTGF的表达便有望达到治疗的目的[3]。

很多中药也可进行干预治疗,如黄芪,冬虫夏草等。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尿消肿等作用,是临床上治疗蛋白尿的常用药材,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有关。冬虫夏草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等作用。有研究证实,冬虫夏草能减轻脂质过氧化物损伤,加快肾小管修复。此外,其对免疫的影响也可能是其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的原因[4]。

4小结

综上所述,DN是DM逐渐发展的一类严重慢性并发症,足细胞损伤及肾纤维化是其两大病理性特征。尽管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确定,但可以针对部分可能的机制采取来进行干预治疗。如调控血糖及血压、给予抗氧化剂等,这些均可对疾病有缓解作用。此外,抑制CTGF也可特异的对抗DN所引起肾纤维化,从而延缓DN患者的病程进展。

参考文献

[1]杨洪梅,钟清,王辉,等.IgA肾病CD68、AngII表达及尿蛋白与肾间质损伤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9):5865-5868.

[2]王惠,何方方,张春.足细胞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11):1018-1021.

[3]王琳娜,宁旺斌,陶立坚,等.动态观察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TGF-B1,CTGF,Smad7和A-SMA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4(3):252-258.

[4]王允亮,张昱.蛋白尿的足细胞损伤机制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266-268.

猜你喜欢

糖尿病肾病
血清胱抑素C和γ—谷氨酰转移酶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胰激肽原酶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试论前列地尔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分析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
川芎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及肾间质纤维化状态的影响分析
优质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羟苯磺酸钙联合包醛氧淀粉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